中国如何走好从麻醉学到围术期医学的转型之路
2016/8/31 中国医学论坛报

     8月25日,值2016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麻醉学术年会召开之际,美国通用电气(GE)医疗集团响应本届麻醉学术年会主题“从麻醉学到围术期医学”,于广州市召开麻醉新产品发布会,同时宣布麻醉系统应用研究及培训中心成立。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熊利泽教授、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会长俞卫锋教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黄宇光教授出席会议,熊利泽教授和俞卫锋教授分别就中国如何走好从麻醉学到围术期医学的转型之路发表看法,并对麻醉学领域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及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麻醉学尚在发展起始阶段,创新思维乃转型之关键

     熊利泽教授指出,中国目前还处于麻醉学发展的起始阶段,很多观点及概念并未形成统一共识。中国传统麻醉学无论在设备改进还是人才培养方面,目标均是减少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死亡,而并未对患者术后的情况有过多关注。从麻醉学到围术期医学这一概念的提出,使麻醉学发展出现转型,提示,麻醉医生也应关注手术过程以外患者的情况。熊教授表示,“很多医院现在已将麻醉科改名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这对麻醉医生不仅关注术中,还要关注术后患者的情况,形成提示作用。”然而,转型之后,如何与外科医生形成良好合作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关于实现转型的措施,熊教授强调,应坚持秉持创新思维。麻醉科医生自己不能发明先进设备,但是却可以用创新理念去促进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的发展。

    

     转型面临诸多挑战,人才建设实施“立体培训”

     调查显示,中国麻醉科医生人才紧缺,工作量巨大,然而转型将带来更多挑战。俞卫锋教授指出,知识结构的变化是目前较大的挑战,麻醉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之外如何去关注患者,需要更加全面的知识结构体系。其次,麻醉科医生首先认可自己是一名围手术期医生,同时也应让同行及其他科室认可,这个目标的实现任重道远。第三,转型后,麻醉科医生工作内容更多,意味着身上的责任更重。

     关于人才培养,俞教授表示,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立体培训。首先对一些有潜力成为中国麻醉领域领军人物的人才进行培养;其次是广泛的统一培训;第三,建立基层培训基地,希望带去新的技术、知识及理念的同时,能够为基层提供一些基本设备,提高基层医院的麻醉科水平,这也是此次与GE公司合作成立麻醉系统应用研究及培训中心的重要目标。

     熊教授在会上还强调,优秀的麻醉产品,也不仅应关注术中,还应关注患者结局。GE发布了麻醉领域“新武器”,然而,如何提高麻醉医生的操作及学术水平更加重要,这也是成立此次麻醉系统应用研究及培训中心的初衷。俞卫锋教授则在最后表示,中国的麻醉科规模很大,但不意味着强,要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还需要中国麻醉学同道们的共同努力。(飞燕整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