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件事,你永远不会愧对孩子了
2016/7/19 家庭儿童教育

     多妈不善于理财,当然有个观念是,都没钱理什么财。可是多多马上就上幼儿园了,然后就是小学,中学,大学,就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公立还是私立,出国还是不出,每个选择都与钱脱不了关系,我们是不是应该未雨绸缪,提前想想教育投资的是,这也是多妈最近在考虑的事情,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作者介绍

     孙明展,中山大学统计系硕士毕业,国际金融理财师,候选北美精算师,中山大学金融系、数计系专业硕士导师,创必承创始人。本文已获得他本人授权。更多关于儿童保险、儿童财商、家庭保障的实用知识,可以关注他的微信公众号“孙明展-真理财”。

     一

     梦想

     先跟大家讲一个故事。

     2001年,他12岁,那一年,他的小叔考上了北大,全家人放鞭炮庆祝。

     这个12岁的孩子,忽然扬起头,对他的爸妈说,将来我要比小叔还有出息,一定要出国留学。

     父母乐得合不拢嘴,说将来就算砸锅卖铁也要送你去。

     2007年,转眼这个孩子考大学了。

     儿时的梦想让他变得更加不甘于平庸,他再一次说出了自己的梦想,“我还是想出国。”

     这一次,父母都沉默了。

     原来,父亲看到股市飞涨,把所有的钱,连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钱,全投进了股市。

     没想到短短两个月,股市打回原形,扣除还爷爷奶奶的养老钱,父母的本金也亏损了不少。

     老妈怨恨地看着老爸。

     老爸只能说,你要留学我们不支持也不反对,希望你自己争取奖学金。

     孩子暗暗努力,开始考托考G。

     第二年,2008年,留学中介告诉他,以他偏文科的背景,申请奖学金几乎不可能,因为万恶的金融危机,很多奖学金的名额都被CUT掉了。

     他很努力,依然拿不到奖学金。

     他几日几夜不眠不休、辗转反侧,最终决定留在国内。

     幸运的是,父亲的股票后来解套了,家里又买了一套房子。

     他非常懂事非常释然,自己的梦想,应该自己去实现,不能怪父母。

     如果你是他的父母,你会怎么想呢?

     二

     遗憾

     我在儿子学校的家长聚会上,认识了一位同学家长姓陶,他2007年从美国回来发展,拥有美国戴维斯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近几年在一家跨国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

     家长在一起闲聊,话题自然离不开孩子的教育,希望能从他那儿了解一下国外教育的方向。

     他充满自豪地说,从孩子两三岁开始,他就给孩子做了教育金规划,每个月给孩子存1万元的教育金。

     我说你的孩子不是已经是美国人了吗?美国的孩子享有这么多的教育资源,还有必要存这么多?

     他说你错了,如果孩子将来需要按照自己梦想,还要有额外的教育资源投入。

     他告诉我他真实的故事。

     1995年,刚在中大呆了没两个月,他就收到了国外的录取通知书,前往加州留学。

     他没有申请到奖学金,爸爸倾尽所有,除了首年的学费,还给他1400美金的生活费。

     “仔,爸爸没用,只有这些了,你先用着,我再想办法!” 爸一脸愧疚。

     从走出国门那一刻,他迅速成熟了。

     我记得我曾经在三藩市的一家小餐馆门口来回走了三遍,犹豫要不要买1块钱美金的烧卖做零嘴!直到最后,我犹豫再三,下定决心不买,因为1块钱美金相当于8块钱人民币!95年的时候,那是父母在中国一顿午餐的饭钱!

     1块钱难倒英雄,说得有点夸张,但钱真的难倒了我。

     读完预科,到了选专业时,我妈妈是个制图师,从小送我去学画画,成为像贝聿铭一样的建筑设计师,是我的梦想。

     但是我终于还是选择了电子工程,因为没钱。

     三藩市提供建筑设计专业的学校,SAN FRACISCO ART SCHOOL是一所私校,学费比其他的公校贵一倍,学建筑设计要花很多额外的钱,做功课要制图做模型。

     要在建筑设计有所成就,并不乐观,而电子工程专业,硅谷有大量需求。

     虽然我今天看起来还不错,但我自己很清楚,我并没有从专业和工作中找到快乐。

     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学自己喜爱的东西,她比我幸运,我可以支持她的选择。

     三

     天涯

     再讲一对夫妻的故事。他们非常坚定要做孩子的教育规划,而且目标定得非常高。

     我问他们为什么要设这么高的目标,以致家庭财务不宽裕。

     爸爸开始打开话匣子:

     他也是一个海归,从法国学成归来。

     他在法国足足待了四年,没有回过一次国。

     不想家?当然不是。

     想得要命!

     不过迫于学业、经济和父母的压力,他一直强忍思乡情,独在异乡。暑假还要去摘农庄帮忙摘水果挣生活费,真是一把辛酸泪。

     和故事二中的陶先生一样,出国留学耗尽家里的所有资源,省吃俭用也很难再凑出回国的路费。

     这位爸爸一脸坚毅地说,如果孩子有能力出国留学,我就一定让他想回来时随时可以回来

     不能像他和父母一样,相隔天涯,归期茫茫。

     四

     规划

     说到这里,一定会有很多耙耙麻麻说,

     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刻意呢?顺其自然最好。

     将来孩子如果能够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便不能享受高等教育,相信也会过得幸福的。

     与其去考虑未来,不如现在就好好陪孩子,把所有的精力、资源放在当下的陪伴上。

     这些都没错。

     回到第一个故事,当孩子躺在床上以泪洗面的时候,我们作为父母,真的会在旁边松一口气吗?会觉得孩子懂事吗?会因为孩子终于放弃而感觉自我安慰吗?会觉得,终于可以不花出国钱,又可以跟孩子在同一个国度长相厮守了?

     我不知道你会不会,反正我是一定会感觉遗憾和愧疚。

     请注意,这个遗憾不是孩子的遗憾,往往是家长的遗憾。

     如果你扪心自问,将来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心里都不会有遗憾,那是你内心强大,我无话可说。

     如果现在我们设身处地,以20年后的心态,来看今天所处的环境,或者你应该问一句,我是不是有机会把这种遗憾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呢?

     这可能是要为孩子做所谓“教育金规划”的本质吧。

     至于怎么做,我已经说过很多次。

     真正的教育金规划应该包括4个方面的考量,绝不是买一份教育金险这么简单:

     第一,量化未来的需求。

     这里包括给孩子教育路线设想(如希望孩子在国内读大学,还是留学,是上普通学校还是名校?)量化需求的目标储蓄金额,(如哈佛的学费目前是一年20万美金,到孩子上大学时大概是多少)。

     第二,家庭财务能力和风险的评估,量入而出。

     包括梳理家庭财务状况,收入及支出,明确为教育目标能够提供的预算(有多少钱可以存)。对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收益率,作为一个长期储蓄规划,需要能够达成目标,也不可以因为超越了可承受的短期风险波动而终止或者寝食不安。

     第三,基于第1点和第2点的结论,定制出合适自己家庭的资产配置储蓄方案, 尽快开始。

     孩子上大学的时间从一出生就决定了,越早开始有规划的储备,压力越小。如陶家长,他从小孩子出生时就开始准备, 意味着他有18年的时间去准备; 如果孩子已经5岁了,就只有13年了;如果孩子已经15岁。。。

     第四,有了规划,开始实施, 我们就要考虑规避教育金漫长储备周期所面对的非金融风险, 制定合理的家庭保障方案。

     这也是全方位理财规划的一个缩影,养老金规划、家庭保障规划,也是遵循这样的路线图进行的。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说过的一段话,放在这儿再次与大家分享:

     对于个体孩子来说,他们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途径才是最重要的。作为一个母亲,我给自己的任务是发现儿子的天赋,保护好他的天赋,帮助他找到自己的梦想,帮助他获得实现梦想的平台,这样的帮助包括的心灵方面和物质方面。当有一天,儿子突然告诉我:“妈妈,我要去剑桥学习生物”的时候,我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尽我的力量,帮助他实现这个梦想。

     粉丝福利只要在公号“孙明展-真理财”上报暗号“多妈+你的手机号码”,即可免费获得孙明展老师及其团队赠送的价值800元的教育金规划一份,相信你们能获得不一样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理财规划服务。

     如果想了解更多家庭保障、家庭财务规划的内容,请直接关注孙老师的公号:

     公号名称:孙明展-真理财

     公号ID:zhenlicaiAPP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家庭儿童教育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