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场重大分离——如何解决孩子入园引发的分离焦虑
2016/8/25 家庭儿童教育

     又到了新生入园的时期,入园焦虑是爸爸妈妈比较担心头疼的事情,有的宝宝哭闹着不让爸妈离开;有的宝宝前几天高兴地去上幼儿园,但是后来却在家耍赖皮,怎么也不肯再去了,满脸的眼泪让爸妈于心不忍,有的宝宝虽然在爸妈的哄骗下到了幼儿园,但爸妈却发现宝宝闷闷不乐,白天食欲不振,晚上噩梦连连——这样一个时期真难过,怎么帮助宝宝尽快度过呢?

     1什么是入园焦虑?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专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研究发现,3岁左右的孩子,几乎每隔15分钟就会找一次亲密看护人。这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的本能:和妈妈分离达到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边界后,就需要重新回到妈妈身边,汲取安全感,补充能量。

     当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从过去可以随时回到爸爸妈妈怀抱的习惯,突然变成一整天都看不到家人的新状态,这样巨大的变化,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分离就会产生焦虑。

    

     2

     分离焦虑的主要表现

     有分离焦虑的儿童常出现睡眠不好、做噩梦、讲梦话、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头昏乏力、心悸多汗等症状。焦虑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刚入园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

     不同性格的孩子表现出来的焦虑行为会有所不同。

     第1种孩子头几天哭闹得最凶,他们属于反应比较敏感的孩子,只要家长坚持送,过了开头的一星期,他们就会马上爱上幼儿园的;

     第2种孩子一开始被幼儿园里丰富多彩的玩具所吸引,等新鲜劲过了反抗与焦虑也随之而来了,但这类孩子一般不会反抗很激烈,时间也不会持续很长,因为从本质上说他们属于比较开朗的类型;

     第3种孩子他们可能从头到尾都不会哭,但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一下子变得不爱笑不爱说话了,有些孩子甚至会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去咬人或是打人,最好的办法是让他安静下来,给他一个渲泄情感的渠道,然后再与他沟通,千万不能一味地责怪他们

    

     3

     如何降低入园焦虑?

     让孩子熟悉亲近幼儿园

     一般幼儿园都会安排试园,让小朋友提前熟悉一下幼儿园的环境,如果学校允许的话可以多带几次过去。多多去过四次,从一开始害羞不说话,到后来小话痨不肯回家。

     同时也可以讲讲幼儿园的故事,让他了解幼儿园的一些情况,比较推荐的绘本有《魔法亲亲》《一口袋的吻》《汤姆上幼儿园》,多多最喜欢《汤姆上幼儿园》,从中他了解到了,幼儿园有好多好玩的,上幼儿园可能会想妈妈,每次问他想妈妈了怎么办?“看看妈妈的手绢”,哈哈,得给他买一条手绢去。

    

     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

     在家里,孩子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家长都能知道他想干啥。但是在学校,老师要照顾那么多的小朋友,而且了解的时间也不够长,所以需要孩子学会表达和寻求帮助。

     家长需要告知孩子一些事项,比如“想尿尿要告诉老师”“想拉臭臭要告诉老师”,“尿裤子了要告诉老师”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这种场景。孩子当老师,妈妈当学生。妈妈这个学生一会想要尿尿,一会想要喝水,一会又尿裤子的,通过妈妈的示范来告知孩子有需求的时候怎么寻求帮助。

     自立能力:

     学会独立吃饭,喝水,大小便,这些都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只要父母肯放手,到两三岁应该没有不会的。

     作息规律:

     幼儿园需要早睡早起,还有中午的午睡。家长需要帮助小朋友逐渐调整睡觉时间,来适应幼儿园的作息。

     也可以带上孩子喜欢的玩具:

     消防车是多多的最爱,每次去幼儿园他都要带上一辆消防车还有一本跟消防车相关的书

     4

     该做的准备都做了,为什么入园的时候还是大哭?

    

     入园给孩子带来的是双重挑战:陌生环境+亲子分离。常用的方式,包括提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给孩子讲描述幼儿园生活的故事,甚至陪园,其实能做到的都只是帮助孩子熟悉新环境,了解新的生活规范,减轻这种焦虑,让孩子更快地适应,但并不能消除亲子分离造成的焦虑。

     可以说,分离必然造成焦虑,甚至带来巨大的伤痛。无论你之前做过多么精心的准备,都很难避免送园时的揪心场面:伤心落泪、嚎啕大哭、搂着妈妈脖子不撒手、对妈妈拳打脚踢……此时,请先深呼吸!

     无论孩子表现如何,送园时都不宜展开拉锯战,而是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1.大人要表现出镇定和轻松,你的焦灼会让孩子更恐惧与你分离。虽然我们知道这很不容易,但却至关重要。

     2. 与孩子拥抱告别,并告诉他:晚上一定来接你。如果孩子搂住不放或者拳打脚踢,要不生气地,温和和坚定地拉开孩子的手,把他交给老师。

     3. 果断离开,不停留

     既要有明确的态度“果断分离”,又要确保高质量的“亲密重逢”,两方面协力,帮助孩子疗愈入园焦虑带来的伤痛。

     和孩子分离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平静和镇定。坚定地把孩子交到老师手里,然后就果断离开。不过,分离仅仅是第一步,之后的重逢也十分重要。很多时候父母只记得“要放手”,忽略了重逢时候对亲密关系的修补和对伤痛的疗愈。

     《游戏力》一书中提出了”蓄杯理论“。作者科恩博士曾在文章中说:”每个宝宝生来都带着一只空杯子。而为人父母的责任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往里面填满“爱”与“亲密”。当宝宝的杯子被填满时,他就是快乐的、安静的、清明的、乐于合作的。相反,始终怀抱空杯子的宝宝,总是闷闷不乐、异常淘气,甚至连睡眠也很不踏实。“

     这个理论在入园焦虑期是对父母十分关键的提示。与家人分开一整天,孩子内心的爱与亲密感会有很大的缺失,需要我们及时提供补充和滋养,与他重建联结。

     从接园一直到第二天早晨送园就是重要的“蓄杯”时间。这个过程中,在理解和接纳孩子负面情绪的基础上,爸爸妈妈还应该通过持续不断地释放关爱,主动激发孩子的正面情绪帮助孩子修复心理伤痕,积蓄充足的能量面对第二天的又一次“分离”。

     所以接园的时候要准时,用语言和身体动作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我真想你啊,爱你。紧紧的拥抱,亲亲等等。

     在爸爸妈妈对孩子表达想念和关爱时,有的孩子可能会变得委屈伤心。不要担心触发孩子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一定是存在的,找到了表达的通道,得以倾诉或者发泄反而是好事。

     如果孩子状态不好,可以先抱抱,拉拉手,通过亲密的肢体动作传递关爱就好。等孩子的情绪得到安抚后,再考虑更开心的游戏。

    

     5

     不恰当的处理方法

     认为既然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都会哭,那就不用管他,哭够了就好了。

     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常见的转移注意力:“你看你看,那个玩具多好玩啊。”

     否定情绪:“有什么可哭的,幼儿园多好玩啊。”“你看,那个小朋友就不哭,比你勇敢。”……

     欺骗并偷偷溜走

     父母把担心表现出来

     您好,我是多妈

     某著名IT公司管理层

     两岁半孩子的妈妈

     亲子阅读推广者

     中科院儿童心理学硕士在读


     儿童情商开发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家庭儿童教育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