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间房乡九间房村:秦始皇跑马修金
2016/6/16 滑县百事通

    

    

     四间房乡九间房村

     【村名来历】相传隋朝时候,该村名叫九龙口,是个人口众多的大村,因为这里傍金堤临曹城,西边是白马坡,东南是曹村坡,北有古黄河,南有金堤河,四面有水,又是滑州通往濮州的官道,水陆交通十分发达,村里便出了两个响马---冯龙、冯虎,村中部分居民因惧怕他们,就投靠他们做了喽啰。他们打着“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旗号,拦路抢劫过往商旅的钱物,响箭一响,众人就会杀出,抢劫货物辎重。一次,碰巧抢劫了朝廷的贡品,隋朝皇帝大怒,随即派兵扫平“九龙口”。村民们死的死,逃的逃,待朝廷大军撤走后,村中只剩下九间房子,故村子更名为“九间房”,明朝迁民时,因村中冯姓是千年老户,所以并未改过村名,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九间房村历史悠久,始为颛顼建都之活动中心地带,继为鉏国、昆吾国、南燕、豕韦、卫国之域。宋《宅经》有云,“卫初都滑东北六十里”,春秋卫成公迁都于帝丘。秦汉属东郡白马,魏晋南北朝时归开州郡白马,隋、唐、宋、元时属滑州白马县(旧城遗址于今白道口镇韩河京村南)。清宣统元年(1909年),滑县改为6乡16区,四间房属广通区;民国时(1946年土改后期),共产党八路军为消除沙尘匪患,在解放区彰德府(今新乡市)成立了平原省,四间房划归高陵县四区;解放后复归滑县,1956年9月,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建南呼乡,属南呼乡管辖;1958年3月,南呼乡撤销,建四间房人民公社,该村属四间房管辖至今。

    

     【姓氏人口民族】九间房村因地处古黄河沿岸,战乱水患较多,人口流动量大,所以自古姓氏较多,相传冯姓是本地人,其他姓氏都是自明朝初年始由山西洪洞迁徙至此也有从其他地方迁来的,如徐氏的先祖是由山东迁来的,就目前情况看,全村人口已发展为1090人,按人口多少依次有王、张、李、夏、徐、刘、冯、朱、何等9个姓氏,全部是汉族。

    

     【地理位置】九间房村位于四间房乡西南部,距四间房乡政府驻地4公里左右,东与本乡曹村相连,南和白道口镇周村、冯村接壤,西与白道口镇东英公为邻,北跨省道S101和大吕庄村毗邻。

    

     【经济】目前村内耕地1460余亩,年种植小麦1050亩、玉米1000亩左右,特色种植有花卉苗木700亩(含承包解放军某部农场的土地),温室蔬菜8亩,果园50亩,建有养鸡、养羊、养猪、养牛等养殖场12个。其中,鸡年出栏8000只左右;羊年出栏约1200只,猪年出栏约900头,牛年出栏约300头。另有在白道口、四间房以及沿路经商的90人,创办有耐火材料等个体企业3个,其中耐火材料厂有固定资产700万元,年产值1900多万元,但因村中贫困人口较多,2015年人均纯收入仅为4550元,在四间房乡属中等水平。

    

     【教育文化】因九间房村前几年还不足1000口人,又临近本乡的两个大村,故小学布点时将本村并到了曹村,村中学生多数在曹村小学(乡第九完小)读书,村内另有幼儿园一座。文化设施健全,有村民图书阅览室、健身广场各一处。据统计,近年来从村中走出博、硕研究生3人,本科以上学历的5人,专科的20余人。

     【土产特产】名贵苗木,如金叶复叶槭、独干红叶石楠、北美海棠、晚樱、玫瑰红紫薇、木瓜、北栾等。

     【古会庙会】农历三月十五是九间房村阎王庙会,从十四到十六,共三天,每年都要有一个或两个剧团到村演出,届时商贾集聚,购物的、烧香求愿还愿的、串亲戚、看热闹赶会人数近万人。

    

     【文物古迹】村东有阎王庙遗址一处,村西有观音菩萨庙一座。

     【历史事件】

     唐末时(公元896年4月),朱温在黄河问题上,对人民犯了一项滔天大罪。当时黄河暴涨,滑州的城墙有被冲垮的危险。朱温要保住城墙,下令在村北掘开河堤,让河身分成两道,滔滔东流,使下游遭到了极大损失。朱温这一招就好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黄河下游的水患越来越严重了,而且他还给后世的统治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蒋介石就是他的粉丝之一。

    

     朱温诛杀朝官也不止一次,最大的一次是905年6月1日,朱温在亲信李振鼓动下,于滑州白马驿附近即本村西北角处,一夕尽杀唐朝左仆射裴枢、新除清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衣冠清流”三十余人,投尸于河,史称“白马之祸”。李振在“咸通”、“乾符”年间屡次不第,由是痛恨士大夫,对朱温说:“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于黄河,永为浊流。”朱温笑而从之。 白马之祸后,唐朝政府的势力基本被扫除。两年以后(907年),朱温废唐哀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朱温也成为了梁太祖,唐朝正式灭亡。

     【村中人物】

    

     王树林,男,汉族,九间房村人,民国初期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出生年月不详),少林洪拳第八代传人,武功甚好。起初,他对日本人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决定投奔国军打鬼子,谁知碰到了一股土匪。土匪头子看王树林有点本事,就要王树林去弄把枪来,说只要弄来了枪,就让他入伙。王树林就到了县城,当时城门口有日本兵的哨岗。王树林悄悄摸到了城门口日军岗哨旁,二话不说就对日本哨兵出手了,弄到了两只枪,从此王树林加入了土匪帮。后来王树林一直升到大队长,成了一个土匪头子,这时,王树林也知道当土匪不好,但出于哥们义气,就是不肯回头,他一错再错,又和土匪吴蓝田一起加入了“皇协军”,从开始的打日本到给日本军卖命,变化之大,老人们说是当时连他自己都不敢想。日本投降后,大土匪王三祝为了弄到河南保安纵队队长的头衔,将滑县、长垣、封丘、延津四县明确为自己的防区,于是又将把“皇协军”吴蓝田、王树林等部加以收编,编为5个大队,王树林为其中一个大队的队长,该大队人数最多时达到1000人左右,他曾在国民党的支持和帮助下积极反共,捕杀过农会干部,于1947年我解放军再次解放滑县时,死于人民的枪下。

     【风俗】

    

     游神拜神活动

     九间房人爱烧香信佛,但能让九间房人真正膜拜的是祖先,崇尚的是心中的神明。据史书记载,自古以来黄炎子孙就有祭祀的习俗,九间房人只是把它保留而且改进了而已,祭祀祖先是一种感恩的表现,而拜神明也是如此,在九间房,所谓的神明就是对人类做出大贡献的人物,所祀之神都是在当地曾做出贡献的有功之士。

     【村中故事】

    

     九间房人喜爱游神拜神

     一提起九间房人就知道他们喜欢拜神,认为九间房人非常迷信,其实,这是不了解九间房的人文习俗。西方人信的是耶稣,九间房人信的是神明;西方人要做礼拜,九间房人要过节,西方人要忏悔,九间房人要祈福,目的都是在心中追求一种信仰,树立人的自我信心。

     众多神明可谓是应有尽有,九间房人深懂造神玄机,需要什么就创造什么。这些拜神活动如同宗教信仰一样,同样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九间房如此丰富的拜神文化,相传是出于明朝洪武年间,大移民不久,中原一带遭遇了罕见的蝗灾,庄家颗粒无收,当时,村内有一位小伙分别与相邻的曹村、周村、东英公、西英公的四位小伙拜为异姓兄弟。

    

     兄弟5人前往山东海边码头找活干,怎奈一连半月没有找到活计,终日难以饱食,忍饥挨饿,回乡又无盘缠,徒步无力,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在当地见庙就进,见神就拜,口中念念有词,曹村和英公的三位小伙说,如果能保佑我们顺利返回家乡,我们愿摆酒敬各位神灵;九间房的小伙则说,如果能保佑我们顺利返回家乡,我们愿轮流做会首到各位神灵的庙宇祭拜;周村的小伙也说,我们愿意每年大年三十请唢呐、出乐队逐村游神拜神。闻听他们的话语,和尚、道士们知道他们是心诚的,就把自己省下的饭菜给他们用,总算没有饿死。一日,兄弟5人走至黄河边,正巧有一艘运盐去道口的船,他们就帮船主把盐装上了船,等船主要给他们发装货钱时,他们都表示不收,问知缘由,船主便免费把他们兄弟5人带回了家乡,还在途中管他们吃了几顿饱饭。返乡后,兄弟5人表示决不食言,于是,就有了今日的九间房人喜爱游神拜神,这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是不可遗忘的文化遗产。

    

     每年一到大年三十游神吉日,相邻几个村的感恩会众们一齐出动,操办祭品和游神节目,有的村庄会先贴告示,告明游神路线,然后求签择吉辰抬神出庙到乡村街巷巡行,称为游神,俗称“迎老爷”。游神方式是以竹竿挑灯笼为前导,灯笼上书写有“合乡平安”、“五谷丰登”等字样。马头锣开路,后面依次是虎头牌、高灯彩旗、彩标、花灯、唢呐锣鼓乐队,相传古时还有安有诸神塑像的老爷轿。

    

     一路上边游行、边表演、边放鞭炮、点枪,每过一个路口,便放炮点枪。每次游神,还举行演戏、燃烟花等游乐活动,图的是兴旺发达,百姓平安,事事顺意。游神队伍每到曹村、东西英公,村中族长便先向领队的会首们行迎拜礼,然后摆酒设宴招待游神队伍,只是游神队伍的参与者们只许喝酒,不许吃菜,据说一是因为当时先祖们许愿只提到了摆酒,并未说菜的事,二是为纪念当时先祖们因挨饿才兴起的游神拜神活动。及时,几乎所有亲戚朋友都一齐来看“热闹”,一次游神拜神活动至少要持续5个小时,整个乡村洋溢着喜庆欢乐的氛围。

     秦始皇跑马修金

    

     说起金堤有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金堤足古黄河大堤,传说是秦始皇修的,史称秦始皇跑马修金堤。秦始皇刚统一中国,就提出“南修金堤挡黄水,北修长城栏大兵。”那时候,黄河年年在濮阳、滑州一带决堤成灾。秦始皇下旨要在黄河涨水前,修一条黄河大堤,取名“金堤”。然而,在哪儿修呢?秦始皇骑上马,叫监工大臣跟着,马跑到哪里,就修到哪里。他沿着黄河跑了二百多里,马蹄印就成了修金堤的线路。

     当时正修着万里长城,天下的青壮男人都被征派走了。修堤监工大臣费尽吃奶的劲,也没找来多少能干的人。后来没法,把那些老老小小的百姓,小脚女人也都强征硬派,逼着到了黄河边。开工的时候,正是三冬严寒。多年的战乱,把老百姓们折腾得一贫如洗,个个穿着薄农,又冻又饿,加上活重,“咕咕”“咚咚”地躺倒了许多人。监工大臣看着百姓们怪可怜,就由着民工们慢慢地磨着干活。一冬一春过去了,大堤没增长多少。

    

     秦始皇听说堤修得很慢,下旨杀了监工大臣,又换个新监工大臣。这个大臣见前任被杀,一上任脖子就发麻。他白天思,夜里想,一定得如期交差。他在州州县县,村村镇镇,都贴出告示,要每家每户都必须出人去修金堤,不去就抓。结果连那白发苍苍的老人,躺在床上哼哼的病人都被派到修堤工地上,挖土、抬筐、打夯,活重得很,每天都有人累死。监工大臣没明没夜地催着快干!快干!堤一天天见长了,高了。修堤的人一天天黑了,瘦了。汛期快到了,秦始皇又下了圣旨,十天要全部完工,圣旨一到,吓坏了监工大臣。别说十天,再拖一个月也难完工呀!他想早晚是个死,就冒死送上奏章。说十天实难修好金堤。

    

     秦始皇看过奏章,本要再杀这个监工大臣,又一想光杀也不是个办法,天下人还会骂自己残暴哩。但他仍不改限期,并说十天头上他要来察看大堤。

     这一下更害苦了修堤的老百姓。每天日夜干,不能歇缓;没几天,堤上累死的人一堆堆一片片。十天期限到了,秦始皇骑着马来了,问监工大臣:“金堤完工了吗?”监工大臣颤颤惊惊地说:“因四处水多,缺少土,还有几处没够高度。”

     秦始皇说:“我骑马从西向东看看堤修得怎么样。我的马回来时,金堤要全部修好填平。不然,小心你的头。”秦始皇对监工大臣说完,骑上马,一鞭打下,马向东咴咴地跑了。

    

     监工大臣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个办法。下令把死人填在不平的地方,上边盖些土,就省好些土了。尸体填完了,堤还填不平。监工大臣又下令把病着的.不能动的民工也要填进去。顿时堤上齐哭乱叫,百姓们谁也不愿动手。监工大臣就命士兵下手。堤上哭的哭,喊的喊,士兵们生拖硬拽,把许多活生生的人也填进堤中,盖上了土。

     秦始皇骑马很快跑了回来。平坦坦光溜溜的金堤一眼望不到头。他刚过去,老百姓都咬牙切齿地骂个不停。

     多少年来,这条金堤挡住了黄河水,减少了水患。要说修金堤是秦始皇的功劳,还不如说金堤是百姓的功劳!说是秦始皇所修,其实是用百姓的血汗和尸骨堆成!这就是史称的“秦始皇跑马修金堤”。

     (以上均为网络配图)

     村党支部书记:夏金普

     村委会主任:夏中军

     供稿人:夏金普 陈进生 口述 刘宏伟 整理

     四 间 房 乡

    

    四间房乡大芬村的由来和《子贡赎人》的故事


    

    “武侠村”—四间房乡陈庄村—小洪拳的传承


    

    四间房乡曹村:曹操的粮仓?


    

    滑县故事:国共北呼之战~


    

    
四间房乡陈庄村:陈奏捷大败飞贼!


    

    
四间房乡东呼村:为你讲述《老鼠嫁女》的故事


    

    
四间房乡高寨村:一个“白手起家”的村子


    

    
四间房乡花堤口村:为你讲述《沉香救母》的故事


    

    手机人人都有,有人用它聊天,有人用它上网,有人却用手机赚到了钱!概帮,我县最具影响力的微营销体系。加入概帮,让你原本空闲时间,产生价值。

     现诚招各村~~庄主

     (有实体店优先)

    

     概帮,专注微营销 电话:15565702626

     长按二维码关注~~~

     报名点击阅读原文

     推 广

    

     联系我们

     微信:huazhouweixin电话:15565702626

     滑州在线业务电话:15737201988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滑县百事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