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绑五彩绳吗?大连人过端午必戴哪些东西,民俗专家告诉你!
2016/6/7 半岛晨报

    

     今日天气

     6月7日,星期二,农历五月初三,多云局部阴有小阵雨,沿海和海面局部有雾,17℃~24℃,相对湿度45%~80%,偏南风转西南风4~5级。

    

     今日关注

     大连人过端午必戴哪些东西,民俗专家告诉你!

    

    

     大连端午饰件传承百年满含父母深情

     讲述人:韩月娥(省级非遗传承人)

    

     在采访韩月娥老人时,她刚刚从一个民俗活动现场回来,84岁的老人精神矍铄,手里拎着3个大包,里面装的都是她一针一线缝制的端午节小饰件:有黑豆做成的小人儿、手工缝制的12生肖、塞入艾蒿、草药的小香包和各式各样的五彩绳。

     韩月娥来自名誉全国的“韩氏家族”,整个家族被大连市官方授匾“剪纸之家”。而韩月娥老人专攻手工布艺,2008年,她被评为辽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兰店传统手工布艺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在韩月娥老人创作的布艺饰件中,端午节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主题。“我这些东西都是跟母亲学的,小时候每到端午节,胸前都挂满了。”韩月娥笑着说,那会儿姐妹7人最喜欢这些五颜六色的小饰件,母亲往往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通过母亲的手,一张张布料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饰件,到了端午节一早,母亲会将饰件悄悄戴在仍熟睡的孩子们身上。

     韩月娥老人一一展开了自己缝制的饰件,她告诉记者,每一个饰件都有寓意,她小时候最少要戴上四五件。这些饰件在辽南大地传承了几百年,并非随意而为的,包含着父母对子女们的期盼和对幸福的祝愿。

    

    五彩绳

     端午节戴五彩绳是大连常见的习俗,而这简单的几根线其实也有很多讲究。“这五条线可不是怎么新鲜怎么配,我专门研究过。”韩月娥老人告诉记者,五彩绳的五种颜色都是固定的,分为青、白、红、黑、黄

    

     “绿色和蓝色在以前都可是当作青色。这代表着东方,是镇守一方的青龙。”韩月娥老人说,白色则指西方,代表白虎,红色意为南方守护神朱雀,黑色则是北方的玄武,“黄色代表中央,指的是上苍,在以前是皇家专用的颜色,可端午节这一天也要用在五彩绳上。”有了这5方神祗的守护,戴在身上保护孩子,阻挡疾病和灾难,完成使命后方可摘下扔掉

    

    黑豆人

     这是用黑豆串成的小人儿,一根红线串起两粒黑豆先做出一条腿,然后在串起5粒黑豆成了一半身子,用1粒带有黑脐的黄豆做成头,头顶还要串起一片红布做成小帽,然后再逐一串出身体的另外一半。在黄豆上画了眉眼,憨态可掬的黑豆人便做成了。

    

     “老辈儿人认为黑豆能辟邪,所以用黑豆做成小人儿,戴在身上是给孩子辟邪免灾的。”韩月娥老人说。

    

    荷包

     大连人提到端午节,小荷包是必不可少的饰件,挂在身上发出淡淡香味儿,久久不会散去。“荷包的造型有很多,有粽子型的、元宝型的,看着简简单单其实里面塞的东西也有不少讲究。”

    

     韩月娥老人说,在以前,荷包里装有黑豆、桃木棍、干花瓣、中草药,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是朱砂。“这些东西都有说法,黑豆、桃木棍和朱砂都是辟邪的,干花瓣和中草药则是驱蚊虫的。”韩月娥说,老辈人认为五月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疾病流行的时节,小荷包其实包含着长辈们保护子女的深意。

    

    12生肖

     在韩月娥老人缝制的端午饰件中,12生肖的形象有很多。“这些都是咱大连特有的,我们从祖父一辈就来到大连,几代人都这么做。”

    

     为啥端午节要戴生肖属相,韩月娥解释说,这是因为古代人用12生肖纪年,而每人都有自己的属相,也是自己的保护神。

    

    扫把

     在饰件中有一个让人不大理解的东西,韩月娥老人用几缕金色的线绳做成扫把的形状,搭配在不同的饰件中。“扫把就是扫除疾病的意思,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祝福。”

    

     韩月娥老人说,在老辈人看来扫把并非全不吉祥,也有保护家人的意义。

    

    蔬菜

     辣椒、葫芦、茄子和黄瓜也是端午饰件的一大主题,辣椒意味着红火、葫芦意指福禄、茄子黄瓜则是祝愿孩子健康成长。

    

     每一个习俗都是为了保护家人

     韩月娥老人出生于庄河,她告诉记者端午节在老家是很重要的节日,在端午节前的晚上,父母就上山采来很多桃树叶和艾蒿叶,接一大盆水,将叶子浸泡其中,然后放在屋外搁上一宿。第二天早起时,全家人都用这盆水来洗脸。“那盆水可香了,擦在脸上能防蚊虫叮咬,还让人神清气爽。”在老人记忆里,端午节总是弥漫着香气,这是其他节日所无法比拟的。

     这一天,家人会打扫房间,在门口、窗口挂上艾蒿、桃枝。“这两种植物主要是为了防疫,祛除虫蚁,也有消灾避祸的意思。”韩月娥说,端午节时,北三市的家家户户还会在门上挂上马猴,“这叫看门猴,保护一家人平安。”

     这时父母还会拿出鸡蛋、咸鸭蛋分给孩子们,这些都是平时舍不得吃的,在这天都拿来给孩子们。“母亲还会给孩子们戴上红肚兜。”韩月娥说,这个习俗如今已经不见了,在当时主要是为了天气转热后避免孩子着凉,而红色也有祛邪免灾的意思。

     端午节是蕴含爱意的古代儿童节

     讲述人:秦岭(文化学者)

     “端午节是一个保护的节日,更像是古代的儿童节。”秦岭是大连市戏剧创作室副主任、研究员,曾担任本市非遗评审专家,多年来潜心研究大连地区的民俗文化和城市历史,对大连地区各个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有着深入了解。

     “端午节与其他 传统节日欢乐吉祥、企祥纳福的氛围有所不同,避邪是端午节的主题词。”秦岭说,因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魑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所以这天要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

    

     这种说法和中华民族悠久的农耕文明息息相关。秦岭告诉记者,在平民百姓对生命健康尚缺乏科学的认识和把握时,平时尤其是某些节令避邪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民间一向注重端午节,虽然不强调节日的仪式性,但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却发自内心。

     于是,在端午节期间,用以避邪的手工饰品便风行起来。早在东汉时期,学者应劭撰写的《风物通》便记载了五彩绳的习俗,“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长久以来,端午节对人们来说就是手脚缠上五彩丝线、当天吃粽子而已。“在探寻大连端午习俗后,我们不禁为端午传统感慨唏嘘,也为这一传统所包含的浓浓的人情味儿感到惊奇。”秦岭说,韩月娥老人手工缝制那些精美的手工饰品基本上是为儿童准备的。“说是为了避邪,然而不仅没有丝毫恐怖气息,恰恰相反,却蕴含着浓浓的爱意和诗情画意。”秦岭说,端午节更是儿童的节日。

    

     半岛晨报、海力网首席记者王博文

     首席摄影记者周蕾

     这些端午节饰件,你都戴过吗?戳大拇指说说你儿时的端午节……

     编辑:李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半岛晨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