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首先应当成为日常生活
2016/4/27 语文报社
一所学校挂着标语:“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对校长和老师说,这句话没错,但对我们而言,阅读远没有那么高深、高雅,首先要做的,是要把阅读当成日常生活。
最近,江苏省有关部门对覆盖全省20所知名高中的近3000名学生,进行阅读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近七成每年读书不到10本书。全国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可见一斑。一个人,如果连阅读的时间都没有,哪里谈得上“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饥寒交迫,怎么能精神抖擞? 我们不要把阅读往高深、高雅里弄。阅读不是绕来绕去、云里雾里,不是哗众取宠、装神弄鬼。阅读首先就是日常生活,至少,要把它开始当成日常生活。 什么是日常生活?吃饭、走路、呼吸、说话、工作、睡觉,等等。要说这些有多重要,都是十分普通和必须的事。但如果说这些不重要,谁能离开得了这些? 为什么要阅读?吾生也有涯!我们来不及走遍世界,来不及认识所有动物、植物,来不及结交所有的人……但阅读会让这一切成为可能。它们都在书里,但它们不会自己从书里跑出来,需要我们到书架上取,需要我们打开。书如橘,需要我们剥;书如灯,需要我们点。剥和点,就是阅读。剥了,如食甘饴;点了,夜如白昼。 阅读什么?学生的阅读,不仅仅是读几本儿童文学。要读经典,历史、地理、科学等都要尽早涉猎。阅读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像三餐,既要考虑一餐的搭配、一日三餐的组合,还要做好一月、一年、一生中三餐的规划。我不大赞成搞推荐书目,但既然推荐,就不能打着旗号干赢利的勾当。有些推荐者,把自己待出版的书裹在名著里推荐,荒唐。 怎么读?每一本书都有生命,每一个阅读者也都有生命。因此,书与人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相会,应当为友。交朋友的方法,一定不止一种,也就是说,每一本书应该至少有一种最佳阅读方法。怎么读,是每一个阅读者的事情,不能强求,只能引导。但引导学生阅读,必须遵循一个原则:经典的阅读,应当经典地阅读。那种脱离文本、曲解文本的做法,虽然时髦而热闹,还能博得“发散”的美名,其实是对文本的亵渎,极不可取。 我们需要一张桌子,可以种一棵树。但如果种一棵树只是为了打一张桌子,就轻视、忽视甚至蔑视了一棵树的价值。一棵树,当然可以是一张桌子,但同时它也是一道好风景;是一片浓荫,让鸟鸣唱、筑巢;是花团锦簇,果实累累;可以不使水土流失;可以千秋万代傲立,成为沧海桑田的见证……这就是种一棵树的价值。但是,如果不种,什么价值都免谈。 阅读如同种树。而种树正在努力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失却阅读,人生将会满目疮痍。
(祁 智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编审,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语文报社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