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难言之隐”的应对之道
2016/9/8 威海东大妇科

    

    


     外阴部的搔痒、灼热、疼痛,白带增多有异味等等各种不舒服感,相信有很多女性朋友都体会过。虽说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足以让女性朋友坐卧不安,痒又无法抓挠,异味又不能随时清洗,疼痛还影响步态,很是尴尬。虽然在电视、报刊、网络上,宣传治疗妇科炎症的药品广告随处可见,但很多时候,并非“洗洗更健康”,也不会有“难言之隐,一洗了之”的奇迹出现。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阴道炎症的知识。

     一、正常白带

     在正常情况下,妇女阴道内有少量白色粘液,起润滑和保护阴道表面作用。中医古籍记载“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乳白色、微黄色或无色透明都是正常的白带颜色,无味或略带腥味。白带的量和质地随着月经周期改变,在排卵期时,白带增多,透明,微粘似蛋清样,大约持续2~3天,之后白带渐渐变少,粘稠似米汤样,月经前白带略有多。白带的敏感性却因人而异,差别很大。有人在体验时发现阴道内有大量白带,但无任何不适感觉,少数女性白带量正常或仅稍增多,就感觉外阴部有湿润不适感。

     正常女性阴道内呈略酸性环境,具有自净功能,可抑制绝大多数致病细菌的生长繁殖,保护阴道和邻近的尿道口。阴道内存在多种非致病菌,相互制约,菌群平衡,在感染病菌或阴道内菌群失调时,就会犯阴道炎。

     二、临床上常见的几种阴道炎

     阴道炎是阴道粘膜及粘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临床上以白带的性状发生改变以及外阴瘙痒或灼痛为主要临床特点,是妇科门诊常见的疾病。最常见的阴道炎有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和老年性阴道炎四种类型,感染的微生物种类不同,表现的症状和治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当出现以下症状之一,持续两天以上时,就可能患阴道炎了,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对症用药。

     (1) 外阴搔痒或有灼热疼痛感;

     (2) 非排卵期,白带量明显增多或伴有性交疼痛;

     (3) 白带性状改变:泡沫状或有结块呈豆腐渣样,或呈黄绿色脓液状;

     (4) 虽然每天清洗外阴但仍有异味;

     (5) 外阴或阴道口周围有红色小丘疹或小菜花样或锯齿状的赘生物;

     (6) 绝经后白带增多或阴部干涩疼痛。

     1. 霉菌性阴道炎

     霉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寄生在皮肤、粘膜、消化道或其他脏器中,正常时情况下在阴道中存在的数量很少,不至于造成阴道炎。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如人体抵抗力降低、大量服用抗生素、夏季潮湿的环境、患糖尿病、游泳时外界传染等情况下,霉菌会大量繁殖,引起阴道的炎症。霉菌性阴道炎最突出的表现是外阴瘙痒,常常使患者坐立不安;白带色黄或白,多数比较稠厚,有时也可质地稀薄,典型的霉菌性阴道炎白带凝结成块,被形容为“豆腐渣样”或“酸奶样”。有报道称,白带增多的非孕妇女中,约有10%的妇女在阴道内有念珠菌寄生,孕妇中的比例高达30%,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霉菌性阴道炎,说明霉菌性阴道炎发病率很高,而且霉菌性阴道炎容易反复发作,因此极大困扰着患者。

     2. 细菌性阴道病

     细菌性阴道病是以阴道乳杆菌减少或消失,相关微生物增多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主要是由于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乳酸杆菌减少而其他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混合感染。大约半数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可表现为白带增多,均质稀薄,颜色则以灰白或灰黄色为主,伴有腥臭味。

     3.滴虫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毛滴虫引起的炎症,具有传染性,主要传播途径有性交传播、经公共浴池、浴盆、游泳池、厕所、衣物、器械及敷料等等。滴虫性阴道炎以外阴瘙痒、有灼热感甚至疼痛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白带增多,呈黄白色脓性、泡沫状,有臭味。如果炎症侵及尿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尿血。

     4.老年性阴道炎

     老年性阴道炎常见于绝经后的中老年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黏膜萎缩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致病菌易入侵繁殖引起炎症。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灼热感,可伴有性交痛。因为阴道分泌物减少,常常会有阴道发干发涩的表现,白带呈黄水样,感染炎症时分泌物可转变为脓性并有臭味,偶有点滴出血症状,有时见浅表溃疡。感染侵犯尿道时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的刺激症状。

    

     诚邀您加入威海东大妇科微信平台,让东大妇科三甲妇科名医们成为您的私人健康专家!(关注本微信即送免费早孕检测一次;原价290元全套妇科体检特价仅需18元)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与威海东大妇科医院在线专家一对一沟通,免费咨询相关的健康问题!】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威海东大妇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