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揭秘:外阴溃疡的症状表现_杭州天大皮肤病医院
2016/9/20 杭州天大外阴白斑专科

    

     内容详情

     外阴溃疡是妇女外阴部皮肤粘膜在细菌、病毒的刺激下,或者是因梅毒、性病淋巴肉芽肿及癌症而引起皮肤破溃。外阴溃疡可见于外阴各个部位,以小阴唇和大阴唇内侧为多,其次为前庭粘膜及阴道口周围。指外阴部的皮肤或粘膜发炎。分急、慢性两种。由于外阴与尿道、肛门邻近,行动时又受两腿摩擦,故各该部的炎症均可波及外阴。

     外阴部溃疡是指肛门、生殖器部位的皮肤黏膜正常上皮的缺失或剥脱。由于引起外阴部溃疡的病因复杂多样,所以它通常代表着包括多种皮肤病、性病等在内的一类疾病。外阴溃疡为外阴炎症或其他病因所致 , 如非特异性外阴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贝赫切特综合征、外阴结核、梅毒性淋巴肉芽肿、外阴癌等。

     【外阴溃疡的临床表现】

     1、特综合征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可为急性外阴溃疡 , 与眼口腔病变先后出现 , 可分为坏疽、下疳粟粒型。

     2、毒、软下疳, 见性病。

     3、特异性外阴炎搔抓后 , 局部疼痛 , 可伴低热、乏力等 , 溃疡周围有明显炎症。

     4、疹病毒感染 , 起病急 , 疱疹破后成溃疡 , 伴发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及全身不适。溃疡基底灰黄色 , 明显充血水肿 , 可自愈但常反复。

     5、 外阴结核及外阴癌可表现为慢性溃疡。

     【外阴溃疡的原因】

     1、化脓性感染。如外阴脓疱疮及化脓性汗腺炎均可引起多个外阴溃疡。

     2、病毒感染。如单纯性疮疹引起的多数急性外阴溃疡。

     3、特异性感染。如外阴结核,腹股沟淋巴肉芽肿的浅表溃疡。

     4、肿瘤性溃疡。外阴癌常可引起外阴部溃疡。

     5、非特异性溃疡。慢性节段性回肠炎伴发外阴溃疡及脓窦形成,少数伴有疼痛。

     【外阴溃疡的分类】

     外阴溃疡可见于外阴各个部位,以小阴唇和大阴唇内侧为多,其次为前庭粘膜及阴道口周围。按其病程可分为急性外阴溃疡与慢性外阴溃疡两种。

     1、急性外阴溃疡

     溃疡多发生在搔抓以后或疤疹破溃,一般比较表浅,但疼痛较剧烈、伴有发烧、全身不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但多可自愈。由白塞氏病引起的急性外阴溃疡多较严重,溃疡部位红肿严重,溃疡边缘不整齐,有穿掘现象,疼痛重、溃疡表面多附有黄脓液,或形成伪膜。除去脓及伪膜,溃疡基底不平。溃疡可迅速发展,可造成小阴唇的破损,称为坏疽型。另一种较常的叫不疳型,其症状较轻,病程较慢,溃疡数目多、较浅,常在数周内愈合,但旧溃疡治好,其附近又出现新溃疡。

     2、慢性外阴溃疡

     慢性外阴溃疡多由结核、癌症引起,好发于阴唇或前庭粘膜、阴蒂等处,溃疡较小、浅,形状不规则,基底凹凸不平,不痛,但受尿液刺激和磨擦以后引起剧痛。常需做病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才能分清属于何种溃疡。

     外阴溃疡是妇女外阴部皮肤粘膜在细菌、病毒的刺激下,或者是因梅毒、性病淋巴肉芽肿及癌症而引起皮肤破溃。

     【导致外阴溃疡的性病】

     许多性病在病变过程中都会出现外阴部溃疡,这也是外阴部溃疡的最常见原因。 梅毒:主要发生于Ⅰ期梅毒,称为硬下疳,皮损好发于生殖器部位,也可发生于唇、咽、舌和乳房等处。

     生殖器疱疹:在生殖器部位先出现多个丘疹、小水疱或脓疱,继而演变为糜烂、溃疡,皮损处有瘙痒和疼痛感,溃疡一般3—4周左右消退,治好后可有新的损害发生或在原处反复。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原发性损害为5—6mm的小水疱或丘疹,自觉症状轻微,可形成溃疡,好发于外阴部位,数日后自愈,不留瘢痕。

     腹股沟肉芽肿:多在外阴部位发生皮损,初起皮损为硬的皮下结节,继而形成界线清楚的增生性肉芽肿性溃疡,有臭味,边缘卷滚高起,中心牛肉红色,触之易出血,无疼痛感,溃疡表面有脓液,周围可发生许多卫星状小溃疡。

     患了外阴部溃疡后,患者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尽早查明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地乱用物,以免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同时应尽量减少皮损部位的摩擦,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次清洗外阴部后,应拭干水分。部分症状较重的患者还应卧床休息,定期换,以利于皮损的愈合。

     联系我们杭州天大医院地址:杭州市拱墅区莫干山路759号(大关路和莫干山路交叉口),健康热线0571-56879009,在线女医生QQ970571888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朋友或者朋友圈!

     如果你有要咨询的问题,拨打天大女性健康咨询热线:0571-56879339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杭州天大外阴白斑专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