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归原法在妇科中怎样用呢
2015/3/20 中医书友会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中医书友会乙未年二月初一第566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姚石安 ⊙ 编辑/张亚娟 ⊙ 校对/小熊、霜石

     导读:由于女子有经、带、胎、产的生理特点,因而引火归原法用于妇科临床又有其特殊性,本文用四则医案介绍了引火归原的临床运用,医案后更有作者的按语,理法方药具备,可效可法。

     引火归原法妇科临床运用举例

     引火归原法是治疗元阳浮越,肾火上升的方法,其具体适应症主要是肾阳虚的上热下寒证,阴精亏损,肾水不足以致阴不涵阳所出现的虚火证,以及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出现的内寒外热证。

     由于女子有经、带、胎、产的生理特点,因而引火归原法用于妇科临床又有其特殊性,兹就临床运用摘要介绍如下。

     例1:顽固性倒经

     王某,女,21岁,1985年8月2日初诊。

     患者15岁初潮,月经周期尚正,量少用纸不足半刀,每次行经期有规律的周期性两鼻腔出血约50—100ml,已经5年余,出血色暗红,西医局部及全身理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曾给予知柏地黄丸、二至丸、泻青丸及西药消炎止血,维生素类等,效果均不明显。

     患者平时喜食辛辣之品,性情急躁,经前1周常出现头目昏眩,口干喜冷饮,手心烘热甚至潮热咳嗽,不耐疲劳,小便黄少,唯两足心发冷,末次月经85年7月11日,苔薄黄,脉细弦,责之肾精不足,阳无所附,冲脉气逆,火不归原,拟予育阴降冲,引火归原。

     炙龟板30g先煎,青龙齿15g先煎,龙骨12g先煎,京玄参10g,太子参12g,上肉桂3g研末分冲,炒知母、炒黄柏各10g,粉丹皮10g。另吴茱萸捣碎,配酸醋贴敷涌泉穴。

     上药连服四剂,口干咽燥。手心烘热明显减轻,再服4剂后月经正常来潮,月经量用纸1刀半,未见鼻腔出血,嘱经后服六味地黄丸以滋养阴血并忌食辛辣,经前1周再服上方5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如此调理3个周期,随访1年,倒经未再复发。

     按:本例患者肾阴不足,虚火上浮,复加嗜食辛辣,扰动内火,方选《医醇剩义》潜龙汤加减,方中龟板气柔入肾,厚味填阴以息炎上之火,龙骨摄纳潜阳,在大剂填阴之品的基础上选肉桂研末内服以引火归原,更用吴茱萸外治以导火下行,阴平阳秘,火自归原。

     例2:梦交、带下症

     薛某某,女,35岁,1984年12月4日诊。

     患者禀素体弱,带下绵注色白已2年,月经周期尚属正常,B超子宫无异常,右侧附件轻度增粗,白带常规未见霉菌、滴虫,患者冬季畏寒甚于常人,两足不温,近1年来经常出现梦交,夜寐不宁,心烦口干,两颧潮红,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苔薄舌淡,脉虚细数,责之元阳不足,带脉失约,上热下寒,拟予温元阳,潜浮火,束带脉。

     煅龙牡各30g先煎,巴戟肉20g,肉桂心5g,北五味10g,制附子6g,怀牛膝12g,菟丝子15g,莲子心5g,鹿角霜15g。

     上方连服10剂,带下明显减少,半月来心烦口干、梦交之证均平,惟仍感畏寒,嘱其再服上方5剂后继服八味地黄丸缓调2月,B超复査子宫附件均无异常,1年后随访,带下梦交之症未复发。

     按:本例肾气虚寒、带脉失约,逼其元根之火,浮游于上,梦交颧红,心肾失济,当以辛热纳于柔润之剂中,导火下行。药选桂附相配,散寒邪而利气,下行而补肾,能导火归原。龙牡相使,摄纳浮火,重镇固带,巴钱天入肾经,《辨证录》之引火汤选巴戟肉谓其能“导火归原”,配五味子补元阳不足,收耗散之气,从阴引阳,摄气归元,使肾火不再上行,怀牛膝引药下行与莲子相伍交通心肾,终以附桂八味丸收功以温阳回原。

     例3:孕痢

     葛某,女,35岁,1985年11月7日诊。

     患者素健,怀孕6月余,因饮食不洁,寒湿内蕴,突起腹痛下利,赤白相夹,白多红少,里急后重,大便常规,脓球(+ +),红细胞(+ +),并伴恶心,纳谷不振,四肢不温,来诊时下利两天,曾服葛根芩连汤,效不显,今更见面色浮红,牙齿疼痛,舌边糜烂,b超胎心正常,但腹痛阵作,察其苔白腻水滑,脉弦滑,责之阴寒内盛,格阳于上,拟予散寒驱邪,导滞化湿,而护胎元。

     上肉桂3g后下,炮姜6g,炙草5g,薤白头10g,广木香5g后下,香白芷6g,苏梗10g,制川朴6g,法半夏10g。

     上方三剂后里急后重,牙齿疼痛明显减轻,大便化验,脓球少许,余未见异常,苔腻渐化,唯仍感腹痛,再予上方伍以白芍、葛根出入调治10剂,大便化验正常,余症均告消失,次年顺产一婴,母子均健。

     按:徐良甫云:“因母病而胎动者,但治母病,其胎自安”,本例患者寒湿阴盛,阻滞中焦,复用苦寒,逼阳于上,故痢下赤白,口舌糜烂,痢疾初起大忌温补,此言其常,阴邪内盛,寒湿不除,胎元不安,故方选《外科正治大全》桂姜汤,散中焦阴寒,则上焦浮游之火自降,薤白头配苏梗既能化湿运中又能顺气安胎而竟全功。

     例4:产后惊恐

     杨某某,女,30岁,1986年8月9日诊。

     患者平素内热,产后10天,恶露未净,突然受惊吓,以致神识不清,旋即自复,面目潮红,自觉烘热,心悸阵作,似有人将捕之,咽痛难忍,恶露频下大块淤血,色紫暗,少腹觉冷,两下肢不温,苔薄腻,脉细弦,责之阴亏火浮,淤血内阻,虚阳妄动,拟予镇摄浮阳,兼化淤浊。

     大熟地15g,泽泻10g,牛膝10g,炙甘草10g,肉桂3g,研末吞服,灵磁石30g先煎,辰麦冬10g,紫贝齿15g,紫丹参15g,川郁金10g。另附子研末米醋调成膏状,贴敷涌泉穴。

     服上方10剂后,惊悸,烘热,咽痛消失,唯仍感恶露较多,夹小血块,头晕耳鸣,小腹欠温,再予上方加全当归、西川芎、益母草、炮姜出人调治10剂,诸症均除。

     按:本例患者素体阴虚,复受惊吓,遂致浮火腾于上,方选景岳镇阴煎加味,附子改以外用,一防温热太过,一能导火归原,方中熟地壮水之主,泽泻疏水道之浊,牛膝引浮越之火下行,肉桂从阴以引阳,扶阳以生阴,使火归于根,其用量不宜大,研末冲服效似更佳。

     【本文摘自《中国医药学报》1988年4月第3卷第2期,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中医书友会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