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为报国去读书
2015/4/8 中医书友会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中医书友会乙未年二月二十第584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车离⊙ 编辑/王超

     导读:车离先生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他开创了文化哲学医史学派,弟子遍及国内医药院校,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的袁钟社长便是车先生的博士。(中医书友会曾发表袁钟先生一篇好文——《一位医生的演讲,让全场鸦雀无声》,文章点击阅读原文可看)

     当车老的学生把车先生的文集寄来时,小编一下子就被“总为报国去读书”的标题所吸引。车先生文史功底深厚,这是几十年前给学生做的讲座,虽然文章内容谈的不是通常的中医专业知识,但是读来深受启发与鼓舞。

     总为报国去读书

     这次讲点什么呢?

     中医学讲气:营气、卫气、肝气、中气、正气、邪气……我们也讲点气,讲点另一类的气:志气、骨气、节气、义气、不服气、浩然之气……当然还有需要摒弃的傲气、娇气、泄气、不争气、低声下气等等。

     气聚为生,散则为死。这是庄子最早的论断。肉体生命如此,精神活动亦然。人要没点精神,没点志气,就“不可与言道”了。在我们研究生中,当然不乏爱国主义的浩然之气,但也存在目前一般青年中的某些消极习气。前者如,关心国家民族事业,思索社会发展规律,研究中医学科理论、实践、发展和问题等等。为此,发奋攻读,发表创见,孜孜以求之。后者如,胸无大志、麻木不仁、拉关系、找人情……前者要持久发扬,后者应深明利害,这都取决于每个人的修养程度。我们的讨论,主要是针对后者。

     据查,有些本科生考试凭小抄,有的研究生论文靠到时突击。最令人不安的是,这么做了之后,并不以之为耻。真是空废了时光,辜负了青春年少。我也曾经空废过15年的时光,农村、农场、五七干校、插队为民……虽说不是我个人的过错,但总是“流光难再”,无法挽回了。唐诗说:“劝君宜惜少年时”,我们应当省悟,耻于空废青春。

     《中庸》说:“知耻近乎勇”狭路相逢勇者胜,对付自我弱点,也是需要勇气的。《尚书》有言:“玩物丧志”,可不慎乎?还有人困惑、厌倦、悲观,看不到希望之光。当然,鲁迅写过《彷徨》。但在那里是启示人生旅途中,进行“抉择”的关节点;而今一些人的如此彷徨,怕是会年华虚度了。还有些人,读大学或研究生,仅仅是为了证书和得到较好的工作,至于学问本身,倒成为次要的了。有时写毕业论文,为了顺利通过,不惜违心之论。这既是自我精神虐待,又于昌明学术无益,实在是一种痛苦。对待诸如此类,我都反复思考过,确是可以理解的。存在决定意识,因为现实常常嘲弄人们的良好的愿望,也就会使人不得已而为之。然而,这终归不是人生进取的积极动力,反之倒有前程之虑,所以我们还要采取“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态度。

     再来讲点历史,有两位大知识分子:孟子和范仲淹,仍然是值得学习的。因为,在座的任何人,都未必获得他们那样的历史名气。前者生于那个“无道”的战国,一辈子怀才不遇,他宣称治理天下“舍我其谁耶?”然而始终没有理想的职位以展现其才华,虽然他当过齐宣王的卿。可他终不失为一位名垂青史的银牌圣人。后者官至枢秘院副使,接触军政大权,但终因正直不阿而遭贬。他真正做到了贫贱不移,“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他给后人留有千古绝句。我们后生之辈,有什么理由可以使自己只慨叹而不发愤呢?或只图小安而丧大志呢?

     孟子有骨气、有志气、有浩然之气,服理不服力,威武不能屈,不阿谀任何人,不拉任何关系,靠的是人间正道。他“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进行堂堂正正的“讲道德,说仁义”的社会活动,以德、才、智立足与致胜。他敢当面饥讽梁惠王“以五十步笑百步”,敢于针砭齐宣王腐败的痛处,弄的“王顾左右而言他”。当然他并非蛮干,而是讲究策略艺术的。他的骨气、志气、浩然之气,不是天生的,而是修养、苦练出来的。“吾善养浩然之气也。”他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气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话,谁都会背,却难能实践。

     一个能干大事的人,得有超人的磨练。

     孟子不但讲得好听,而且也做得好看。光说不做是假把戏!为人师者,更要率先。如问先生做得如何?碰巧我真有点这方面的经历。不过它是被迫的,不是自愿的。虽然做得不好,却也做得不少。所以,今天我有点胜任,但胜不了“大任”。比如:

     “苦心志”:戴8年右派帽子,15年劳动改造,五类分子,苦不堪言。借用苏轼词中一句“早生华发”,足资证明这点。

     “劳筋骨”:1961年秋收打场时,10垧地的黄豆,只我们两人两张木铣,天寒地冻,一夜扬出来。1959年,在农场养30头母猪,50米长猪圈,在一个小女孩做助手的条件下,寒冬腊月我做到不留一星儿粪便;每夜排便三次,保持猪窝干爽。这几乎是睡不上多少觉了。筋骨可算“劳”到了家。

     “饿体肤”:在那个“瓜菜代”时期,我做重体力劳动,口粮只29斤,饿的常常虚脱,只好从猪食中捡豆饼吃,或去仓房吞口咸菜。被发现时,屡遭批斗,说是“与猪争食”,坚持反动。这可谓“饥不择食”及其后果吧。

     “空乏身”:穷得只能穿空心棉袄。28元的生活费,当时在自由市场只够买56斤包米面,煤火费尚未计在内,莫说咸菜之类的副食了。上有老下有小,6口之家靠妻子一人维持,如此达7年之久,两个孩子营养不良,影响发育。不仅我一人,而且全家之身,都达到了“空乏”。

     “行拂乱其所为”:没有如意之时,在我实属逻辑的必然。哪怕只是说了实话,也要受到无情折磨。在吹破牛皮的那个1958年“大跃进”时代,乡干部召集“五类分子”训话:你们一天要铲一垧地,能不能做到?人皆答曰能,我独答否。“再说一遍”!我答:实事求是地说,马一天才蹚一大垧,人铲一垧,确实不能。“去他妈的你!铲不了一垧,不许你回来!”我只能遵命前往。滂沱大雨,(铲三遍地时)带工员领人回家,再三拉我走,我坚持铲下去。太阳进山了,雨犹不止。我想到人间残酷,竟至如是!不觉泪下八行(眼泪鼻涕加两鬓雨水),怎么做都不对,哪能有如意之时呢?

     综上所述,我在那期间,天天都在“动心忍性”,因此也就增益了我“所不能”,终于“六艺”皆通了。我会做农工、牧工、木工、瓦工、缝纫工、烧锅炉工,不是偶然的。

     再看范仲淹,他进士出身,不亚于在座的任何博士研究生。不论顺境逆境,他都不忘忧国忧民,从不以个人悲欢为转移。他为政清廉,官参知政事,尚力主改革官制。正直敢言,不惟上、不惟书、不看颜色……终于被谗言诬陷,宋仁宗两次把他罢官贬职。可他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此真所谓“抱大义者,不拘小谅”也。

     他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这样博大胸怀,正是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精英的优秀品格。

     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不计个人宠辱,还有什么可以顾虑呢?我也常以此自诫,未忘“以教人者教己”。

     1957年定我右派之后,不是贬职,而是“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监督劳动”。劳动不许挣钱,只发28元生活费。

     在农村,人们知道“五类分子”是怎样的“待遇”。我义无反顾地接受了改造:第—年,挣3000工分;第二成了上等劳力。我当时是竭尽愚忠,没有任何对党和国家的不满,无时不真心“反省”,决心在劳动中“不叫任何人说出‘不’字!”可5年过去了,我拼命干活,开始半年多夜出盗汗,湿透被褥,我坚持不懈,赢得了农民的称赞,却没有人想给我摘掉帽子。“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李华《吊古战场文》)我真的产生了巨大的问号。

     不是太过分了吗?全家被赶进草房,床下冬菜都冻了,两个孩子饿得都患肝炎,一个长不起身高,一个体弱多病。面对如此不平的惨境,感慨万分。我终于在第5个年头第一次产生了不满情绪。但是,时值1962年中苏交恶之际,撤专家、毁合同、逼款催债……当此国家危难之时,我内心矛盾重重,最后还是把个人恩怨置于国家民族的利益之下,决心继续忍受着困难。当时我写下一首古体诗,悄悄留藏到现在。如果“文化大革命"蹲牛棚时被查到,也就不知当时命运如何了。

     该诗无题:

     一席陈谏五年愁,

     革命原为争自由。

     武侯有度恕法正,

     魏公无量杀杨修。

     必是违心长冤狱,

     岂如身葬鹦鹉洲!

     转思大敌当前日,

     丈夫何须问小仇。

     我经过多个不眠之夜,最后决定不在大义与小谅上颠倒位置。那期间,韩愈、范仲淹、文天祥……“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元稹《遣悲怀》)一如既往,在国家民族利益面前,个人屈辱终于放在一边。

     上述,说的都是做人、品格修养问题。那么术业呢?

     “不学无术”是知识分子中—种异化现象。世风越下,此类现象越多。一般说:学也,未必有术;不学,一定无术。无学术者必求权术,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特色。

     唐末五代时有位冯道,他能在五个朝代更替中,稳坐宰相之位,靠什么?权术。此人精于“捧”、“整”两手:捧人时,一步不晚;整人时也一步不早,一切要恰到好处。

     南宋医家王继先,专靠给上层人物看病而“通天”发迹。治好过宋高宗、宋太后的病。还用学生劳动注解本草,然后自己邀功献给朝廷。先是捞一个名医——王医师称号,终于官至昭庆军承宣使,比他原来不愿干的翰林医官院首脑大得多了。

     他与卖国求荣的秦桧交厚,结拜为兄弟,相互勾结,“表里引援”,破坏抗金战争。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还不时干预国家政治,屡进谗言,为“中外切齿”。他以医媚上,靠媚上得权,再以权谋私:把一个老婆、三个儿子、一个孙子都弄进朝廷,并当了大官或郡夫人。物极必反,终于被侍御史杜莘老弹劾其十条大罪,打入另册。最后被记录在《宋史?佞幸传》上。

     求官而不忘学,就算可贵的了。官而不学,靠权维持,这样官越大也就越危险。所以说,学而有成的关键,是基于良好的品格。而这点主要靠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环境条件,相对说不是特别决定性的。这也许是知识与品德的辩证法吧。

     就个人来说,我在最困难时期也热爱教师职业。70年代初允许我工作后,第一个要求就是当教师(从前也是教师)。别人不理解,我十分坚决。所以我认为,矢志于学术而终生不移者,主要靠自己。具体说,要做到三条:第一,安贫乐道;第二,勤奋不辍;第三条,标新立异。

     安贫乐道属目的性。但不是某个具体目的,而是根本性目的;不是小目标,而是大目标,是要做什么人的一生最高目的。贫贱不移是不易做到的,死守善道也是难能坚持的。不为物欲而动心,不为功利而移志,能经得住这个考验,就能经得起任何考验了。

     我们要共勉的是:维新民族求技艺,总为报国去读书。

     【本文摘自《车离研究生教育文集》,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整理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一位医生的演讲,让全场鸦雀无声》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