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泉:中医别丢了急症治疗
2015/6/6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64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刘清泉⊙ 编辑/张亚娟 ⊙ 校对/桃胡琪

     导读:刘清泉老师是中国国内从事急诊临床一线时间最长的医生之一,说“中医不是慢郎中”这个话绝对是有资格的!他直言:“我们不应该争论中西医的是非优劣,而应把西医学的很多支持手段给中医治疗提供机会,为我所用,把先贤们没有理清楚的一点点理清了,这样才能对中医学的发展有所贡献。”

     2015年6月25~28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全国经方论坛有刘老师的演讲,参会方法请下拉到本文底部~

     作者简介:刘清泉,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工作在急诊临床一线,是中国国内从事急诊临床一线时间最长的医生之一,并在这一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医别丢了急症治疗

     我从事中医中药治疗危急重症的研究近三十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中医学在危急重症医学中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传承中医急诊学术、创新中医急诊理论刻不容缓,对于推动中医学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慢郎中是外行的说法

     很多外行人认为中医治病起效慢,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临床工作中,在诊断明确、认证准确、用药精当的前提下,我们常发现看似越急越重的病,起效越迅速。之所以出现这种误解,是因为中医治疗的慢病太多,给人造成了一种“中医只能治慢病”的假象,这也恰恰预示着中医危急重症阵地的不断丧失。中医学的属性首先是医学,而医学的第一要务是救死扶伤,如果连急症、危症、重症都不能处理,如何能称之为医学?

     急症工作有待完善

     我国现在有中西医两套医学体系,这种优势是任何一个国家所没有的。CT、MRI、呼吸机、心电监护、床旁血滤等设备和仪器是没有中西之分的,它是中性的。我们不仅可以把这些东西拿来使用,而且还可以把中医的“道”和西医的“术”很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进行运用。西医的《病理学》、《生理学》和中医的《黄帝内经》、《伤寒论》所研究的对象都是人,只是角度不同而已,怎么可能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我当急诊医生的体会是,西医学的很多支持手段给中医治疗提供了机会,在古代没有这些先进技术的支持,病人来不及吃中药就死掉了。现在医院有了这些支持技术,中医中药的使用机会更多,禁忌更少,积累经验也更加迅速,我的很多大剂量用药经验就是这样累积出来的。如针对失血性休克,我们要认真地使用现代输液、输血等技术,更要结合中医“血脱”的救活理论——“无形之气速当急固”,方子用独参汤,即大剂量的人参浓煎频服,既助气化,又有利于输入液体化为津液,对于休克的抢救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中医药治疗危急重症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中医急诊学科体系如何更好地建立,对中医急诊病名的研究,急救技术、急救药物的用药途径及评价等,均值得我们潜心去研究。我们不应该再去争论中西医的是非优劣,而应踏踏实实地多读书、多思考、多临床,把古代中医没有弄明白的事情一件件去弄明白,把先贤们没有理清楚的一点点理清了,这样才能对中医学的发展有所贡献。

     【本文摘自《健康报》,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如果您想报名参加刘清泉老师担任演讲嘉宾的“第六届全国经方论坛”,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付款页面。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