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如何运用中医理法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
2015/7/3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65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王凤岐,吴大真⊙ 编辑/张亚娟 ⊙ 校对/居业、党卫阁

     摘要:中、西医学术之融通,将来自会水到渠成,目前不必强求结合,但是中医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可以阐发自己的学术见解,而且必须用中医的理法方药来治疗,来总结经验,才能反映中医的特点,互相促进。假如因为已经西医诊断,就根据西医办事,不再讨论中医理法,或者只想找到些有效的中药,都会对继承和发扬中医学带来损失。

     中医治疗西医疾病的思路

     秦老说:临床上遇到经过西医诊断的疾病,中医如何正确地对待并进行适当治疗,我的看法很简单:中医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必须根据中医的理法进行辨证,重新做出中医的诊断,西医的诊断可供参考。理由也很简单:既然是要用中医中药来治疗,就一定要以中医的理论为指导;既然经过西医诊断,作为参考也无害处。

     中、西医两个理论体系,目前还没有汇通。因此,在现阶段,中医治疗必须根据中医的理论进行辨证施治,正如西医的治疗必须根据西医的理论做出确切的诊断后才能进行。中医绝不能按西医的诊断用药,也正如西医不可能按中医的诊断用药一样。比如西医诊断是原发性高血压病,根据这个诊断用西药,那自然是可以用降压药物治疗;反之,如果按这个诊断要用中药,那简直无从下手,因为中药哪些是降血压的呢?这是目前存在的事实。不少实例证明,中医治了不少西医诊断的疾病,依据中医理论运用辨证施治的效果就好,不从中医理论运用辨证施治的效果就差。

     秦老说,若能正确地对待西医诊断,可以帮助中医深入一步对某些疾病的性质、发展及转归的认识。例如,西医诊断的溃疡病与某些早期胃癌患者的症状极为近似,但这两种病的发展和预后有很大差异,只从临床症状上分析是有困难的,这时如果参考西医诊断,就能提供一定的方便。当然这不是说中医看的病人必须经过西医诊断,否则中医就无法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预后,中医在治疗上,不依中医的理论去分析客观存在的脉证,便依照西医的诊断用中药,是肯定不合理的。比如听到肝炎就用逍遥散,或者用西医的病名将中药配制成药。

     在参考西医的诊断时,还应该防止另一种偏向,即似是而非地去理解西医的一些术语。例如西医诊断为癌肿,便认作毒瘤,用攻毒、解毒的治法;遇到炎症,便用金银花、连翘清热。再一种情况是,找中医治疗的患者中,有不少疾病是西医认为预后很坏的,若一味听从,结果会被弄得束手无策,对治疗失去信心和勇气。诚然,这些例子都是个别的,但关键在于必须正确对待西医诊断及正确地运用中医理法治疗。特别是对有些经过西医诊断认为缺少治法或预后不良的病证,既要参考西医诊断,又要不受其束缚,要有信心和勇气使用中医理法进行治疗。

     这里所说的中医理法来治疗,就必须有充分的理论根据,恰当的治疗法则。在西医诊断的疾病中,有不少与中医的病名相同,从中医来看比较熟悉。但是理论和治法并不一样,不能生搬硬套,含糊地依照一般病名施治。也就是说中医从来没有根据病名来治疗,总是分析不同证候,在同一证候里又分别年龄、体质和发病经过等予以适当处理。此外,引证中医文献的时候,也要了解一个病的发生和发展,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注意逻辑性和科学性,才能说明道理,指导临床实践。

     总之,中、西医学术之融通,将来自会水到渠成,目前不必强求结合,但是中医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可以阐发自己的学术见解,而且必须用中医的理法方药来治疗,来总结经验,才能反映中医的特点,互相促进。假如因为已经西医诊断,就根据西医办事,不再讨论中医理法,或者只想找到些有效的中药,都会对继承和发扬中医学带来损失。说得严重一点,会走向废医存药的道路。

     秦老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有关“如何运用中医理法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的问题,其实也是对中西医结合运用于临床的一种探索。他选择了几种疾病的治疗过程做为范例,最后提出几点讨论的个人意见,今天看来仍旧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他说如何运用中医理法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是目前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具体地说明这问题,特提出几个病例,便于讨论。总的说来,有以下几点:

     1.中医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必须掌握中医的理法方药一套法则。根据本病的客观症状,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细致的辨证,确定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针后处方用药。在辨证的时候,既要重视西医的诊断,又要避免先入为主。

     2.既然是西医诊断的疾病,有必要了解西医对于本病的认识,同时注意当前的具体病情,不能含糊地依据病名使用一般的治疗。比如诊断溃疡病是中医胃脘痛之一,一方面要了解它的发生和发展及其特征,另一方面找出主治主方之后,仍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具体治疗。

     3.中医诊断,主要是依据临床表现的症状。在西医诊断的疾病里,如胃溃疡、肝炎等,有很多症状从西医角度看来无足轻重,而在中医辨证上却认为相当重要,必须细致观察,不能忽视中医辨证的依据。

     4.中、西医的理论体系不同,尽管在诊断上有接近的地方,而治法仍不相同。像中医诊断肝炎亦属肝病,溃疡病中医也认识是胃脘痛,但治法就有很大出入。所以理法方药必须一环扣住一环,绝不容许脱节。假如认为中、西医对于肝炎和溃疡病同样是肝病和胃病,中医也专从肝和胃考虑,便会走向狭窄的道路。特别是有很多西医诊断的病名,在中医早已很熟悉,或在临床相沿使用,因而生搬硬套,甚至遗忘了中医的病名,那是更须注意的。

     5.正确地参考西医诊断和进一步参考西医文献,对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有好处。然而也要确切地理解西医诊断以及某些术语的含义,不能单从字面上似是而非地去领会。同样,中医对这些西医诊断的疾病要做出正确的诊断,必须参考中医文献,也要引证恰当,分析明确,更重要的是通过独立思考,提出论点,使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

     6.临床上不可能急切地把西医诊断的某一疾病用中医来全部解决,凡是在某一阶段或某一环节,真能运用中医理法取得确实疗效,便是反映了一定的客观科学性,都要做好记录,等到积累更多的病例,便能说明全面问题。不应当以完全解决为标准,使点滴的成果散失,结果一无所获。

     7.用中医理法来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应该在取得疗效以后再将西医治疗的效果缜密地对照一下,以说明中医学的优越性,检验中医学理论原则和技术的正确性。但是必须有学通中医的西医同志合作,要有严肃的、严密的和严格的科学态度。

     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近年来,中、西医团结合作,中医对西医诊断的疾病获得了一些治疗经验,今后中、西医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中医将会遇到更多西医诊断的疾病。如何在已经取得的成绩上,进一步运用中医理法辨证施治,提高疗效,是值得重视的一大问题,请大家讨论。

     【本文摘自《秦伯未临证经验集粹》,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授权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中医书友会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