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相如:诺奖确实和中医关系不大
2015/10/9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75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肖相如
编辑/张亚娟、蔡仲逊 ⊙ 校对/居霜石、徐靖婷
I 导读:屠呦呦教授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国人兴奋之余,让中西医之争又成为了热门话题,对于这个“诺奖”属“中”还是属“西”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后续中医药发展的方向性探讨,也出现了各种论调,甚至有人以“诺奖”成果作为中医药学术研究的“风向标”……方向的迷失最令人担忧,为此,继上期《获得诺贝尔奖,该笑还是该哭?》一文之后,我们再次整理了这一期“诺奖”专题。
肖相如老师认为,屠教授获得诺奖的积极意义值得肯定,但并不一定非要认定为中医成果。因为,中医不可能是只用从中药中提取出来的成份,而是要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根据中药的药性理论用中医的方剂。如果大家从青蒿素获得诺奖而误认为中医必须按照这种模式去发展,这对中医而言是坏事,不是好事。
本期专题,还有彭坚老师和网友们的观点,大家也可移步一观。(回复“诺贝尔医学奖”或“诺奖”可获得该专题)

屠教授的诺奖确实和中医关系不大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屠呦呦教授获得了诺贝尔奖,对中国的学术界、医学界、中医界而言,都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中医粉和中医黑都拭目以待,看中医界会有什么强烈的反映。我认为中医界的认识很清楚,反映很正常。中医界的反映和全国人民是相同的,一是为中国获得诺奖而高兴,二是对中国的学术体制和学术奖励制度深感忧虑。至于屠呦呦教授所获的诺奖能不能算中医的成果,会对中医带来多大影响,不会像外界所期待的那样,会有太多的讨论。
屠呦呦获得诺奖和中医有关系,但是关系不大。当然也不能以此为根据来肯定中医和否定中医。
有关系是因为,她的工作单位是中医研究院,她的研究工作是从筛选中药治疗疟疾的药物开始的,在研究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中药使用方法的启发,仅此而已。
关系不大,是因为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是遵循的西医的方法,从中医的方法不可完成这个过程,同时青蒿素只说明源于中药的青蒿,是从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化学单体,本质上是一种新的西药,只是抗疟原虫的,不需要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运用。
这些关系不能证明中医就已经得到西方学术界的认可,或者证明中医没有价值。她的工作只是开发西药的一种途径,就是从中药中寻找开发西药的线索,和麻黄素、黄连素相似。
青蒿素的发现,源于中医,但最终的成果形式不属于中医的性质,而是完全意义上的西药。这一成果能获得诺奖,对中医而言,只是让更大范围的人知道了有中医这回事,但不可能让人们真正的了解中医,因为中医不可能是只用从中药中提取出来的成份,而是要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根据中药的药性理论用中医的方剂,这从本质上说是两回事。所以如果大家从青蒿素获得诺奖而误认为中医必须按照这种模式去发展,这对中医而言是坏事,不是好事。
我们要从大的方面肯定屠教授获得诺奖的积极意义,从整个医学角度出发,肯定青蒿素获得诺奖的意义,并不一定非要认为必须与中医有关不可。
那为什么屠教授的获奖感言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所以有些热爱中医的人士说,屠教授都说是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中医界怎么都沉默了,不敢承认屠教授获得的诺奖是属于中医的,是被中医黑骂怕了吗?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中医界都这么认为,那中医确实就到了尽头了。屠教授这么说很正确,也是最合适的,因为屠教授的单位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源于中医,受到了中医的启发,虽然最终的成果形式是西医的,但是屠教授能说是“西医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吗?
李克强总理的贺信说“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大家也可以理解成总理认为青蒿素获得诺奖是属于中医的。但是,大家要看一下,李克强总理的贺信发到了哪里?收信的单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什么要发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因为屠教授的工作单位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下属单位。所以李总理不能把发到中医单位的贺信说成是“西医学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吧。当然也还有上面的原因,就是青蒿素的发现确实是源于中医,受到了中医的启发。但也同样不能据此认为青蒿素的成果形式是属于中医的。【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投稿,授权中医书友会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