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
2015/10/27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77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 姜建国

     编辑/瓦力校对/丝竹空

     I导读:你承认吗?别人嘴里的医案有时听起来像故事,听了却没有思考。姜建国老师在本文中一再强调“治冠心病不应只着眼于活血化瘀”“治心不能只盯着心”。其实,这些要点被老师强调过多少遍,又被我们在临床中忽视了多少遍。中医学子们,要理清思路,一起加油呀!今天的第二篇文章,指出了有些人读此医案,会掉进一个“圈儿”。如未看到,请在微信平台回复“乌梅”(不是写评论)。

    

     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

     说句实在话,这个病例一开始我也走了弯路。这是我们学校实验室的一位老主任,拼命三郎,工作起来不要命。冠心病非常严重,心绞痛经常发作,打吊瓶缓解后接着工作。她偶尔也吃一些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的中成药。但常吃常犯,效果一直不好。她退休后,因为频发心绞痛来找我,说不但心绞痛常犯而且感觉像第二个更年期来了:阵发性的上半身燥热出汗,膝盖以下寒冷如冰。晚上用狗皮做成腿套套上去也白搭,下半夜就冻醒了。

     当时我跟她说你这个上边热下边寒不是要命的病,你那个心绞痛是要命的病。因此,一开始我把辨证论治的重点放在心绞痛上,没有重视上热下寒,用了一张大家常用的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的方子。吃了大约6剂,效果不明显,不仅上热下寒没解决,心绞痛仍然犯。我感觉辨证思路有问题了,复诊时把辨治的重点放在了上热下寒上。

     厥阴病上热下寒证常见于老年人,青年人很少见,这和白头翁汤证、当归四逆汤证不一样。寒热往来或上热下寒再往下发展就是厥热往来。厥热往来常见于六七十岁的老人,一直厥下去回不来,就亡阴亡阳死了。诊断为厥阴病了马上就想到了乌梅丸,这时就根本不管她的心绞痛了。基本上是乌梅丸的原方,没想到一共吃了十几剂药,不仅上热下寒明显减轻,心绞痛也有了明显好转。前后用乌梅丸加减的汤剂吃了两个多月,也不上热下寒了,也不心绞痛了,体力也改善了。

     讲这个病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治心心病不愈,活血绞痛不止,问题在哪儿?就是辨证思维出了问题,没有别的。

     第一,中医诊治冠心病,不应只着眼于活血化瘀。陈可冀院士研究的活血化瘀法对临床辨治冠心病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全国推广开以后,大家都用活血化瘀法。从西医的角度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不流通。从中医的角度上讲“不通则痛”。从中医到西医都讲得通。所以冠心病用活血化瘀法在全国一下子就成了常规思维、惯性思维,然后发展成线性思维。等到发展到线性思维,就离中医越来越远,离西医越来越近,这就很成问题了。

     我们山东中医药大学有八大元老,其中周次清教授是山东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第一人。周老在世时我先后带两个患冠心病的朋友找他看病。第一个病人开的是六君子汤加减,第二个病人是女病人,开的是柴胡疏肝散加减。看完第二个病人我向他请教,他讲了一番道理让我很受启发:

     他说:“我们现在的临床大夫只要见到冠心病就千篇一律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不是说这个方法不好,而是说这种方法不可能适宜所有的冠心病。你前面的那个病人我不记得了,既然开的是香砂六君子,就说明他是中气不足而导致心绞痛频繁发作,你把中气给他补上去,脾胃调整好了,他的心绞痛就会明显减轻。刚领来的这个女病人,一生气就犯病,这是肝气郁结导致的,疏肝就行。治冠心病不要只盯着心。”周老的话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第二,厥阴亦包括心包络,乌梅丸亦为治心病之方。学生在门诊上问我:“老师,乌梅丸不是治疗厥阴病吗?那怎么还能治疗冠心病呢?”我说:“厥阴不仅包括足厥阴肝,还包括手厥阴心包络,乌梅丸当然能治疗心脏病。”【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版权声明:本文整理自姜建国教授“厥阴病及其临床问题”讲座录音,转发自“齐鲁伤寒名家姜建国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