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阳益胃汤治疗疑难病五则
2015/12/31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83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金友、邹淑芳

     编辑/张亚娟校对/战士

     I导读:作者治疗湿热交阻,膜原不清的变应性亚败血症;湿毒内蕴、气阴两伤的白塞氏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脾胃不和的胃肠激惹综合征;湿浊内蕴,肺脾肾俱损伤的慢性炎氮质血症;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其它慢性病用了同一张方子治愈,即升阳益胃汤。小编不得不感慨中医学异病同治之妙啊~

    

     升阳益胃汤治疗疑难病五则

     升阳益胃汤系李东垣方,由黄芪、半夏、人参、炙甘草、白芍、防风、羌活、独活、橘皮、茯苓、泽泻、柴胡、白术、黄连、生姜、大枣所组成,原方意在用于“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升阳益胃,名之升阳益味汤。”笔者积二十余年临床经验,常用于湿热交阻,膜原不清的变应性亚败血症,湿毒内蕴、气阴两伤的白塞氏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脾胃不和的胃肠激惹综合征,湿浊内蕴,肺脾肾俱损伤的慢性炎氮质血症,及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其它慢性病,现例举如下:

     变应性亚败血症

     狄某、女、15岁、学生、汉族,1979年5月8日就诊,主诉发烧、关节痛伴有皮疹50余天,于50天前无明显诱因的突然出现发热寒战,周身不适,恶心欲吐,皮肤出现荨麻疹样风团,当地用氯化钙、强地松、氯霉素治疗不见好转,一周后出现周身关节痛、心悸、气短、体力不支,体温在38°?39°C之间,在县医院按风湿治疗无效,来我院求治。入院后经系统检查诊断为变应性亚败血症,中医辨证属风湿入络、气阴两伤、湿毒内蕴,投升阳益胃汤加减,药用黄芪25克、半夏15克、红参15克、橘皮15克、炙甘草15克、白芍25克、防风15克、羌活15克、独活14克、茯苓15克、柴胡15克、白术15克、黄连15克、玄参15克、龙骨25克、生姜15、大枣十枚。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两周,又在原方基础上头痛加蔓荆子,菊花、身痛加桂枝、牛膝、热甚加生石膏、知母等,进行随证加减,治疗一个半月,临床治愈。

     按:变应性亚败血症迄今对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是类风湿病的一种类型,也有人认为系由感染造成的变态反应疾病,西医往往用激素治疗,中医很难对此症定出相应的病名,有人认为属风湿或痹证范畴,本病例初起发热恶寒,身痛,身有皮疹,系风邪犯表,正不胜邪,而至风邪挟湿入里、伤气耗阴,湿邪困脾,又使湿毒留恋,如不急扶正,邪气嚣张,病情错杂,故投开阳益胃,取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阳以胜湿、用白术、茯苓、半夏、橘皮益胃化湿、湿去脾阳升发、兼有阳升阴长之意,黄连清热、泽泻导湿、加黄芪、人参、灸甘草补气、芍药和营并制柴防羌独辛燥之偏、取本方宣畅气机、正复邪除、甘温除大热之寓。

     白塞氏病

     于某,男、37岁、工人,1983年1月3曰入院。该患于1980年5月突然出现腹痛,伴有口腔溃疡,曾误诊为阑尾炎手术,术后刀口长期不愈合,继而出现视力障碍,皮肤反复出现毛囊炎样丘疹,近几年上述症状反复复发,被诊断为肠型白塞氏病,因患者高血压不宜长期服用激素,故求治于中医,根据病人形体消瘦,面色?白,倦怠乏力,视力减退(双眼虹膜炎)五心烦热,口腔溃烂,舌淡苔白腻,脉数,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湿毒内蕴,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用党参30克,黄芪50克,白术20克、黄连15克、橘红15克、茯苓30克、防风15克、地骨皮15克、苦参30克、柴胡15克、菊花15克、石决明20克、土茯苓30克。水煎服,按原方随症加减,共服三十三剂,临床治愈出院。

     按:白塞氏病属中医“狐惑”病之类,往往由火毒,湿热之邪为恙,火毒者多用黄连泻心汤,湿热者宜龙胆泻肝汤,湿热留恋,气阴两伤者,宜升阳益胃汤加减、取柴胡、防风升阳、黄连半夏降火,苦参、土茯苓去湿解毒,参芪术草健中州而祛湿,以期标本兼顾补气养阴,法湿解毒之用。

     激惹结肠综合征

     徐某、男、46岁、职员,门诊病人,患者近三年来反复出现腹泻腹痛,每逢寒冷或情绪激动时,症状加重,大便呈粘液性稀便,无脓血,经查诊断为激惹结肠综合征,三年来渐感食纳欠佳,胸闷腹满、身体消瘦,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体胖嫩、脉沉缓、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投升阳益胃汤加粟壳治之,处方用黄芪25克、半夏15克、党参25竞、炙甘草15克、白芍25克、防风15克、羌独活各15克、陈皮15克、茯苓25克、泽泻15克、柴胡15克、黄连15克、干姜15克、粟壳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十二剂临床治愈。

     按:激惹结肠综合征,系一种查不出的器质性改变的有不规则腹痛和排便异常的慢性病征。属胃肠精神躯体疾病的一种,本病例为:脾阳不振、逢寒阳更受损、情绪激动而肝伐胃故常使病复发,升阳益胃汤柴胡、羌独活、党参有振奋脾胃之阳之力、黄连干姜同用则辛开苦降、配半夏、陈皮其效尤著,人参、甘草、半夏、茯苓、陈皮含有六君之意,以期健脾祛湿止泄之功,笔者常用此方治疗肠激惹综合征,每每获效。

     慢性肾炎氮质血症

     候某,男、29岁、干部,患者于两年前出现腰痛,尿少、浮肿,经査尿蛋白(+++),血浆蛋白低,胆固醇增高,诊断为慢性肾炎肾病型,用强地松及对症治疗临床治愈,于就诊前再次出现眼脸浮肿、腰酸乏力、头晕恶心欲吐,大便时溏,査尿素氮肌酐350umol/t,二氧化碳结合力20mmol/l。中医辨证脾肾双虚湿浊内蕴,投升阳益胃汤加川军、泽兰叶。处方用黄芪50克、半夏15克,人参15克、炙甘草15克、赤芍25克、防风15克、羌独活各15克、陈皮15克、土茯苓15克、泽泻15克、柴胡,15克、黄连15克、干姜15克、川军15克、泽兰叶15克水煎服,治疗一个月,尿蛋(+)、尿素氮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恢复正常。

     按:慢性肾炎氮质血症,病虽在肾,但根据中医辨证此例为脾肾双虚湿浊内蕴、本着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的原则、祛湿先健脾、湿去浊自无,用升阳益冑汤加川军以助开清降浊之力,用泽兰叶活血以助行水之功,笔者体会本方确有促进蛋白合成,排除非蛋白氮物质之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

     王某、女,56岁,工人,患胃脘胀闷,隐隐作痛,食纳减少症二年,近三个月前述症加重、临床表现为脘胀喜按、隐痛喜卧,嘈杂欲饥、食少便频,舌体胖而无苔、兹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谓之胃痞,系脾胃不和所致,以升阳益胄汤加减治之。处方用:黄芪26克、半夏15克、党参15克、炙甘草10克、白芍25克、防风15克、羌独活各15克、陈皮15克、泽泻10克、柴胡15克、黄连15克、干姜15克、鸡内金15克、焦山楂25克。水煎服,以上方加减。治疗一个月,临床症狀消失。

     按: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谓之胃痞,实者多气滞血淤,虚者多胃阴虚,但气阴两虚、脾胃不和者也不少,本病例虽脘腹胀满但喜揉喜按,非气滞壅塞之候,方属气阴两虚、脾胃不和之病,用升阳益胃汤调理脾之升、胃之降,加内金、焦山楂以消食化积,积祛气道自通,痞满可除。

     体会

     通过上述病例可见异病同治之妙,升阳益胃汤虽用药较杂,但升降有致,然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变应性亚败血症,白塞氏病,激惹结肠综合症,萎缩性胃炎,这五者均与自身免疫有关,据有关材料报导,本方药物大多数对自身免疫有调节作用,如补气之人参、党参、白术、黄芪有增强单核吞噬细胞呑噬功能,及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抗体形成;当归、柴胡、泽泻具有抑制抗体形成细胞的作用,诸药相伍可有双项调节作用,即中医所谓的升降之机、配半夏、黄连、干姜其用更妙,从中医角度升阳益胃汤寓有六君子汤和痛泄要方之意,六君子汤健脾益气,痛泄要方疏肝缓急,用柴胡之和解。然药量有变,则君臣佐使有异,脾胃为后天之本,本方有培本祛邪之效,虽补而不滞,虽温而不燥用之得法其效益彰也。【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医药学报》,1988年04期。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