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医人面对世界的态度(篇篇精彩)
2016/1/1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83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编辑/瓦力校对/居业

     I导读:2015年匆匆而去,小编在整理这些精彩文章时,仿佛也在整理自己的时光。虽然有商家可以谦逊地自夸“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但我们却没有这个福分只做一个旁观者、传声筒。中医药行业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解决,面对业内的种种问题,我们不能人云亦云,凡事都要有态度,进行有温度的传播。以下是我们精选的中医人面对世界的“态度”,他们的心在话语中燃烧,相信也会传递给你一股,属于中医人的力量。

     本期专题由八篇文章组成,如果您只看到一篇,可以在中医书友会微信平台里发送“2015”,阅读其他文章(不是在文下写评论)。

    

     责任

     邓铁涛:亡了文化比亡国还惨(所有精彩文章,点击均可阅读)

     摘录:五四运动对中国来说应该是有功的,但是呢,后遗症也不少,后遗症就是对中国文化一刀切,认为都不行了,这是很危险的。亡国可以,亡文化可不行的啊!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今天要宣传它,就是要让我们的文化去救世界!

     点评:面对今天的中医环境,我们这些年轻人该怎么做,还能盼邓老为中医事业呼吁多少年?

     千年传统中药究竟惹了谁——中药之“毒”,我有话说

     摘录:昨日传统中药鱼腥草遭“封杀”的消息言犹在耳,今天家喻户晓的“六味地黄丸”又掀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国家绝密配方云南白药“乌头碱事件”再惹争端。我国四大南药之首入药“四磨汤”的槟榔也未能“幸免于难”。

     点评:读来读去,就是人祸。

     杀死中医不用刀

     摘录:我们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的从来不是中医的东西,绝对没有。你用渴盼的求知眼神每天盯着看了老半天的主任那二三四五十味的大方子,正是主任送你的大招。不学西医是没法在中医院混的,转科,转科,转科,哪个科用的不都是西医?你想学中医?下了班,拖着疲惫的身躯,自己滚去上自习看书吧。不对,你今晚夜班,不能走!

     点评:这个……就算躲到值班室床底下也得中刀。

     实事点评

     彭坚:诺奖之后,中医学应如何发展

     摘录:在欢呼诺奖的时候,我们要高度警惕,提防有人又兴风作浪,拿出百年之前“废医存药”的老调重弹,借此伤害中医,摧毁中医的自信。我们必须明白,中医临床的思维方法是辨证论治而不是线性思维,中医治病不是靠药而是靠药组成的方剂,这是中医临床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医与西医最大的区别,是中医取得治病疗效的根本保证,是最值得当代科技工作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点评:千顷地一棵苗,没想到结出了举世瞩目的硕果,我们该击鼓相庆吗?

     天价赔偿案刺痛了谁?又毁掉了谁?

     摘录:北京永安堂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与张某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显示:因为疑似超量使用中药半夏导致尿毒症医疗损害案,法院判决被告承担477万元全额赔偿。如果说,作为专业的医疗过错鉴定机构尚不能判断其药物导致了肾损害的因果关系,那么法院又凭借什么证据认定原告的肾损害结果是由被告导致的呢?

     点评:有网友把此案称为中医药界的“彭宇案”。

     教育与传承

     我为什么还信中医

     摘录:真理的确只有一个,但是认识真理的方法不止一个,在绝对真理没有被发现之前,就存在相对真理。在这个阶段,大家只能互相学习、借鉴,才能离真理更近。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请学习一下古印度的寓言《瞎子摸象》。

     点评:老百姓不管你是否能用真理来解释疾病和治疗,一切的根本只看疗效。

     一位中医药大学校长对中医教育的反思

     摘录:学生同时学习中、西两套医学理论,容易搞混。而且,西医理论比中医理论容易接受,很多人先入为主,接受西医后对中医产生怀疑。中医药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规律,人才培养不应克隆西医药教育。

     点评:连中医药大学的校长都在反思中医教育的问题了,还要谁反思才能解决问题呢,难道要“新东方”出手吗?

     一个毕业即开诊的小中医的临床心路

     摘录:临近毕业,绝大多数没有读博的同学开始找医院就业,我不愿意随大流:进医院、做课题、评职称,走那条我厌恶至极的路子。并且在医院中太难成为真正的中医了,即使是一位好中医也太难存活了,为此我果断放弃了在京就业,而选择自己创业行医。

     点评:小伙子的勇敢与才学,把毕业即“失业”变成了毕业即“就业”。

     中医流言

     中医急救不行,还是我们不“行”

     摘录:中医的没落,不在其他,而在于大家缺乏自信,又太浮躁,随波逐流,缺乏这种“学而时习之”的精神,学而不用,知而不行,将信将疑,学一套做一套,一切从西医出发,没有中医的思维,不是中医骗了你,而是你把中医骗了,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永远不可能成为精诚大医。所以,不是中医急救“不行”,而是我们自身不肯去笃“行”!

     点评:老百姓都传“中医是慢郎中”,似乎,这流言是我们自己传出去的,而且自己也相信了。

     “细辛不过钱”大家怎么看

     摘录:“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闭塞不通者死。”始见于宋朝陈承的《本草别说》。《中国药典》也规定不可超过3克。但是如果舍弃了“用末”和“单用”的前提,细辛“不过半钱”就失去了本来意义。不管用法,均拘泥于古训,一概予以限量,也是不对的。

     点评:这个问题的答案为( ) A:细辛不过钱 B:自信不过钱 C:水平不过钱 D:胆量不过钱

     《芈月传》的编剧是中医爱好者?(多图)

     摘录:作为宫斗戏,堕胎是必须要出现的戏码,所以接着就出现了~不过这次不是麝香,变成了淡竹叶,剧中说淡竹叶又名碎骨子。这恰好呢~此处就需要辟谣了~淡竹叶不是碎骨子哦~碎骨子是淡竹叶的根,确实有堕胎之功~

     点评:拜托,编剧大人去学点准确的中医知识。好像还有喝蜂蜜水治疗失忆……是为了唤醒甜蜜的回忆吗?

     养生与中医

     多角度了解中医“忌口”

     摘录:有的中医特别重视忌口,也有的轻描淡写。其实,对体质偏实的健康者,饮食注意全面合理即可。对治疗期间的患者,既要服用药物,又要饮食调理促进病愈,因此,采取切实合理的辨证施食、辨证论忌显得尤为重要。

     点评:与食品安全的重大问题相比,忌口似乎不值一提。永远不吃什么,没准就是愈病良药。

     通血栓?“柠檬大蒜生姜苹果醋配方”实在不简单!

     摘要:网传有个号称“心脏搭桥大夫要失业了,打通血管血栓的绝密配方”,其原料是将柠檬、大蒜、生姜和苹果醋混合榨汁喝。我把这个偏方介绍给另一个心绞痛患者,一周后她反馈,此方的确很好,胸闷的感觉基本消除了……

     点评:对一些偏方、验方,只要有效,就应该以谦虚的态度,深入思考,学为己用。【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医书友会编辑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