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坚:诺奖之后,中医学应如何发展
2016/1/1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838期(原第75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彭坚

     编辑/张亚娟、蔡仲逊 ⊙ 校对/霜石、徐靖婷

     I 导读:屠呦呦教授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国人兴奋之余,让中西医之争又成为了热门话题,对于这个“诺奖”属“中”还是属“西”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后续中医药发展的方向性探讨,也出现了各种论调,甚至有人以“诺奖”成果作为中医药学术研究的“风向标”……对此,彭坚老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肯定了诺奖的价值,但同时,他认为中医治病的层次,有“术”和“道”的不同,如果只会用几个单方、验方治病,哪怕是号称“祖传秘方”,尽管也可能有效,充其量只是停留在“术”的水平,如果懂得辨证论治,用方得当,就可以上升到“道”的高度,如果能够把“道”和“术”有机结合起来,则可以达到至高的境界。

     本期专题“2015,中医人面对世界的态度”,由八篇文章组成,如果您只看到一篇,可以在中医书友会微信平台里发送“2015”,阅读其他文章(不是在文下写评论)。

    

     彭坚:诺奖之后,中医学应如何发展

     屠呦呦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医学界的骄傲!同时说明中华民族所积累的几千年的治病防病经验,十分宝贵,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我们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争取对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在当年屠呦呦获得美国拉克斯奖三个月之后的2011年12月17日,我在广州的一次高端学术会上,曾经发表过这样一段评论,收载在拙著《我是铁杆中医》学术篇的“培养中医临床人才的一条捷径”一文中,今摘录于下,以供参考!

     ------

     根据今年(2011年)9月12日的报道,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教授因为发现青蒿素,获得美国2011年度临床医学拉斯克奖,这是中国医药界迄今获得的至高荣誉。30多年前,她从《肘后救卒方》中找到几首治疗疟疾病的单方,最后选择了青蒿做试验。试验了许多年,总是无法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后来又从《肘后救卒方》中的记载“青蒿一握,绞汁”中领悟出,青蒿素需要低温提取,不能加热,最终获得成功。

     现在有人说:这不是中医的成果!该如何看待?客观地说,这种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生物碱或某种有效成分的方法,的确是西医使用了两百多年的常规手段。比如从麻黄中提炼麻黄素,从黄连中提炼黄连素,从鸦片中提炼海洛因。而治疗疟疾病最早的原生药物,是金鸡纳树皮,这是南美洲印第安人在遥远的时代,从当地的猩猩那里学来的,用于治疗疟疾病发高烧。17世纪,欧洲人学会了用这种药,后来从中提炼出金鸡纳霜,即奎宁,奎宁的名称就是从印加语翻译过来的。奎宁曾经是治疗疟疾病的王牌药,使用了两百多年,如今产生了耐药性,而疟疾病仍然没有消灭。

     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从方法论来看,当然与从金鸡纳树皮中提炼奎宁碱如出一辙,至于青蒿素是否也会像奎宁一样出现耐药性?最后被淘汰?我认为:这是必然的!不要大惊小怪,因为不断否定,又不断创新,就是西医和当代科学的特征。

     因为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规律是十分复杂的,采用还原论的线性思维方法,采用单一的靶向治疗药物,势必顾此失彼,产生副作用。不管今后如何,青蒿素的发明,目前毕竟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这是活生生的现实,这是最伟大的成就。但在青蒿素发明的过程中,是从中医古籍《肘后救卒方》中找到根据,受到启发,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中医治病的层次,有“术”和“道”的不同,一个中医,如果只会用几个单方、验方治病,哪怕是号称“祖传秘方”,尽管也可能有效,充其量只是停留在“术”的水平,范围狭窄,疗效有限。如果懂得辨证论治,用方得当,就可以上升到“道”的高度,治病的范围广阔,能够获得普遍的疗效。如果能够把“道”和“术”有机结合起来,既会“识证”、“用方”,又能够精选一两味对治疗某种病有特殊疗效的单方、验方,融入对证的方剂中,则可以达到至高的境界。

     许多古今名医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每个中医都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当代科学,仅仅在“术”的水平,对单味中药进行研究,提取精华,推广运用,就能够让屠呦呦教授获得最高临床医学奖,如果当代科学自身在方法论上,进一步提升,发展,进步,上升至“道”的水平,对中医的方剂甚至整个中医药体系,进行突破性的研究,将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创造出何等伟大的奇迹呢?我们憧憬着这一天!

     ------

     受到屠呦呦教授荣获诺奖的巨大鼓舞,在后屠呦呦时代,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必然有许多人会沿着屠教授的思路和方法,投入到众多中草药的研究中,而伟大的中医药宝库,也必将为他们提供取之不尽的资源。可以预期:更多的从中草药中发掘提炼出来的新药,将像青蒿素一样走向世界,造福于全人类。毫无疑问,这是继承发展中医药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而且不是最重要的途径。

     在欢呼诺奖的时候,我们要高度警惕,提防有人又兴风作浪,拿出百年之前“废医存药”的老调重弹,借此伤害中医,摧毁中医的自信。我们必须明白,中医临床的思维方法是辨证论治而不是线性思维,中医治病不是靠药而是靠药组成的方剂,这是中医临床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医与西医最大的区别,是中医取得治病疗效的根本保证,是最值得当代科技工作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每一个中医临床医生,都应当毫不动摇地坚守住本学科独到的方法论,坚持走自己的路,中医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前途无限光明!【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投稿,授权中医书友会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