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出来的“肿瘤发热”退热法
2016/3/17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91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田叶红、黄金昶

     编辑/瓦力 校对/麦子

     I导读: 肿瘤患者发热可是个大难题,尤其是癌性发热,不知有多少医生在用尽百药之后,只能望热兴叹……笔者通过艾灸百会、大椎解决了很多肿瘤患者的发热问题(还有升白、消腹水),给读者提供另一种思路。

    

     艾灸百会、大椎巧治“烦心”的肿瘤发热

     肿瘤晚期,很多患者及家属会碰到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发热,有的是持续低热,体温波动在37.5℃左右,有的是午后高热或夜间高热,体温最高可达40℃,甚至更高。

     现代医学对此无特效治疗,有时候可能因为肿瘤晚期患者免疫力弱和恶病质消耗状态,又身处医院那么一个容易感染的高危环境中,会预防性给1到2周的广谱抗生素,若体温仍退不下来,也不敢再用了,主要是对症退热,如口服赖氨匹林、肌注安痛定或消炎痛栓纳肛等。

     对于普通人,发热一两天就浑身无力,打不起精神,而肿瘤患者本已体质弱,又处于一个高消耗状态,再加上发热加重其身体衰竭,其难受程度比正常人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若是没亲眼见过或感受过,完全没有办法体会他们的痛楚。而他们的家属,比大夫或患者本人更着急,一旦发现体温升高,马上就出现在办公室门口,呼叫大夫,让我们过去看病人。

     一般的大夫,知道患者是癌性发热没什么好办法,也就是对症退热,但黄金昶老师喜欢另辟蹊径。他常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遇到问题不能退缩,得迎刃而上,想办法解决它,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东西。

     逼出来的“杀手锏”

     艾灸大椎、百会治疗肿瘤发热,还得追溯到我的几位师姐。那时有一个肠癌晚期的老病人,连续几天高热,已经除外感染因素,西药对症退热,只能取得短暂的缓解效果,口服中药也未见明显起色。

     家属着急,黄老师更着急,没有退路可言。一番思索后,他跟师姐们说:“用艾条灸百会、大椎,每个穴位半小时!”

     师姐们那天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为了保证效果,她们自己拿着无烟艾条站在病人床头给病人做艾灸。艾灸后,患者的不适感觉渐渐消失,安静地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师姐们换上白大褂就直奔病房。患者及家属满脸欣喜地说,患者不仅没再发热,还睡了个好觉。她们悬着的心顿时终于可以落下了。

     上午查房,黄老师问:“患者热退了吗?”大家高兴地回答:“烧退了。”老师紧接着问:“怎么退的,患者有什么感受?”,这下不知如何回答了。其实黄老师一早就看过患者,询问了患者的感受:“灸百会时头部变凉,不再晕胀;灸大椎时,患者全身发热,甚是舒服。”

     这位患者后来几天仍坚持艾灸,不仅不再发热,而且体力也有很大程度的恢复,至此以后,艾灸大椎、百会退热成为我们治疗肿瘤相关性发热的杀手锏之一。

     有人会问,病人发热,为什么还用艾灸呢?艾灸后病人体温应该更高才是呀!其实这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也是艾灸的神奇之处。要理解有两个要点:

     第一是穴位的选择。补虚选用气海、关元、足三里等补益穴,而退热则需选用大椎、百会等阳气汇聚的穴位。第二是在选穴准确的基础上,要明白艾灸“以热引热”的原理。

     艾灸无效!分析原因找对策

     艾灸大椎、百会退热,我们观察了很多病人,多数病人立杆见影,很快缓解,但也有部分病人见效甚微,甚至毫无起色。

     笔者认为,除了肿瘤发热本身的复杂性外,最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个:

     第一是穴位的选择不准确。大多数做艾灸的人为非专业人士,或者没有经过专业人的指导,仅仅通过书本或网络渠道获得穴位选择方法,穴位选择不准确。有些人尽管穴位选对了,但为了方便省事,选用市面上流行的灸盒,导致穴位偏离。

     第二是艾灸的强度不够。病人稍微感觉有点热就将艾条提起来,艾灸的热度无法透入穴位内,也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另外,还是灸盒的问题,用灸盒艾灸的热度也是不够的。即使艾灸热度够了,艾灸时间和频率也很重要,每次每穴至少半小时,每天一次。有的病人稍微见效就不专心艾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也是达不到理想疗效的。

     正如《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说:“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所以,当病人艾灸不见效时,要检查艾灸部位,认认真真艾灸的病人,艾灸局部皮肤颜色发暗,时间稍微长点,局部皮肤还会出现暗斑。而那些自称“灸了一段时间”的病人,局部穴位皮肤没有一点变化,肯定是艾灸的强度不够。见效差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第三是一个“信任度”的问题。如果抱着一颗怀疑或不信任的态度做一件事,那么成功率肯定会大打折扣。《黄帝内经》讲:“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讲六不治,其中“不信医”即为其中不治之一。

     所以,中医不仅要治病更要能医心。一个真正的中医大夫,其疗效好,不仅仅是因为其医术高超,更因为他们能读懂病人的心。病人对医生信任也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条件之一。

     有了以上这些认识,正确的操作规程也就出来了。

     首先,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穴位。其次,不管是病人还是家属,都不能偷懒,按质按量完成,不能病人稍微感觉热就提起来,而是在达到其最大耐受极点前提起艾条。这时候一般会感觉艾灸热力直达体内,甚至涌向其他部位(或是别的一些特殊感觉),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

     在此,我们推荐让病人自己做治疗,比较能把握尺度,自己也能体会到其中的感觉。有时候病人体力不行,无法坚持那么长时间,别人帮忙艾灸,艾灸的力度就会打一些折扣,主要是操作者害怕烫伤病人。

     在此,可以教操作者一个小窍门,将穴位固定在分开的食指和中指中间,通过中指食指对热的感觉来掌握艾灸的热度。

     艾灸强度达到了,每次艾灸后,局部穴位皮肤会潮红或暗红,湿气大的病人,还会出水泡,所以见到水泡不要惊慌,这是排湿的过程。小水泡可任其自然吸收,大的水泡局部消毒,用无菌针刺破,放出水液,纱布包敷,很快就恢复了,不会影响第二天的艾灸。

     从专业角度来说,有烟艾条效果会好一些,但会导致室内烟雾弥漫,长期灸对肺不好,所以推荐使用无烟艾条。

     施灸的顺序,古人对此也是有明确要求的。《备急千金要方·针灸上》讲:“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故在临床中一般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背部,再灸腹部,先灸左部,再灸右部。但也要根据个人情况,不用过于拘泥。

     以上艾灸要点,不仅适用于艾灸退热,对于艾灸升白、艾灸治疗恶性积液、艾灸治疗慢性腹泻等其他艾灸的相关治疗,同样适用。

     最后是病人及家属对艾灸的信任问题,不信任多源于不了解。如果有条件,医生应让病患了解艾灸的相关知识,增加其信任度。因为,只有信任,才会执着,才会坚持,才会有最后的胜利。

     当然,有时候肿瘤发热也没那么单纯,还需配合其他治疗,如大椎刺血拔罐或十宣刺血。此外,黄老师用中药治疗肿瘤性发热,尤其是不明原因发热的,会以虚实辨证为纲,结合患者整体情况,属实者多选用小柴胡汤、栀子豉汤、升降散等方加减。属虚者,选用补中益气汤和逍遥散加减。

     针对顽固性高热,还有一个经验方(石膏、山药、麦冬、花粉、生地、玄参、沙参、薄荷、佩兰、冬瓜仁、大青叶、板蓝根等)。若高热仍不退,上方加羚羊角粉0.5g、水牛角粉10g,或加安脑丸、安宫牛黄丸。观察了几十例病人,效果很好。

     附:艾灸升白、消腹水

     有个卵巢癌患者,有肝和脾的转移,她曾经也是一个乳腺癌,曾经打过三十多次化疗,造成骨髓抑制。用了许多西药的集落刺激因子(生白药)效果不好,中药效果也不好。当时我们也很着急,最后想到白细胞跟中医卫阳密切相关。比如说白细胞的寿命短,生白细胞比较快,跟中医的“阳易骤成阴难速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考虑她还有一个白细胞降低以后,疲劳,躺在床上容易睡觉,也是阳虚的表现,所以选的穴位就三个:气海和关元补肾气,足三里调脾胃,每个穴位每次灸两个小时,每天灸一次。这个病人灸了两天以后,白细胞由 1200升到4500,粒细胞由900升到3000。

     腹水其实我们也是用灸法,因为“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属于寒,就用艾灸,温阳就可以解决它。比如说腹水,就用一些温阳的药、补气的药、利水的药(如:生黄芪10克,桂枝10克,细辛3克,川椒目10克,龙葵10克),研成细粉放在肚脐上,然后用艾灸,每天灸两个小时,很快腹水就消失。

     我们观察很长时间,艾灸主要副作用就是烫伤,因为长时间熏局部穴位,容易引起烫伤,这一点要注意的。怎么防止烫伤呢?就是灸完了以后,可以用大黄粉放在局部,或者有一些烧伤膏敷在局部就不会烫伤了。中医有个发泡灸,但是升白时最好不要灸出泡来。但是局部真灸出泡来也不用怕,挑破以后,用点儿碘伏消毒,一般没事儿。【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黄金昶新浪博客。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