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宜消不宜补(为医、为母反害小儿种种)
2016/7/7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102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医谚说:“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其实小儿病是最单纯的,使问题变得复杂的根源,正在家长和医生自己身上。(编辑/瓦力)

    

     小儿病宜消不宜补论

     作者/党卫阁

     杏林常谓: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又称儿科为哑科,皆言治儿病之难。余临证二十载,窃认为小儿疾患无非外感热病和内伤脾胃,兼以疫厉之气染身、意外伤害(烧烫、溺水、动物啮伤、车祸等等),绝少七情致病。小儿脏腑清灵其实易为调治。

     今之养稚子也,城乡皆因子稀而贵之,衣之恐寒,食之畏饥。饱暖失宜使小儿腠理开泄,脾肺不足,极易被六淫所伤。故谚曰:若要小儿安,须得三分饥和寒。

     向时乡下粗放带出来的孩子多茁壮,城镇精雕细琢所养孩子多孱弱易病。鉴于此,思因当今之小儿病多实证(即便有失治误治之虚证,大多属急、危、重症往往求之于西医),治之多采用泻法,驱外邪,攻内积,邪去则正安,也符合古训“少壮不宜进补,老年慎泻”。

     以此为准则临证颇有收获,有食郁为患案两则与同道分享之。

     案1:西工高氏,其子三岁半,其母诉此前三个春节,有两个在医院住院度过,患儿屡屡患疾几乎无法送幼儿园,其家甚苦之。吾望小儿体丰,目光炯炯,其发欠泽,舌红苔黄厚,络脉沉滞。闻善食肉不喜菜蔬,一餐能食两个鸡腿,喜大声喊叫,口有异味。问其母,知小儿平素不适多用西药,畏寒不敢让其喝凉水。切其腹无所苦,脉数。显系食郁为患,处之以大白散合枳术丸。

     大白散:大白10克,炒枳壳10克,炒莱菔子10克。枳术丸:麸炒枳实10克,土炒白术20克。可以加陈大米30克,前药共水煎服之。(注:小儿用量宜轻,但是煎剂一般量大,然小儿服药宜频服,所以方中不宜囿于用量限制),配合小儿推拿保健。

     如此月余,其母欣然来告,孩子一个月内没有出现发热、便秘等病情,很少见到。

     案2:洛南雷氏,其女四岁,其母代诉旬日不思饮食,打嗝易吐,伴有腹痛泄泻。望之唇红面黄少泽,山根发黄,少许面斑,舌苔厚腻,络脉沉滞色紫红。闻之声高气粗,口气带臭,其母言大便臭秽难闻。问之不欲饮食,偶有腹痛呕吐。切之大腹痛楚,腹壁青筋暴露,脉沉滑利。

     病属食滞胃脘,下虚上实,此证补之益不能食。治以通因通用,消食导滞。拟定以保和丸加炒麦芽、炒鸡内金、大白为治,方药如下:炒东楂15克,炒建曲10克,云苓10克,姜半夏10克,广陈皮10克,炒莱菔子10克,连翘10克,炒麦芽10克,炒鸡内金10克,大白10克。水煎服。

     三剂前症大减。继用三剂,配合小儿推拿补脾收功。

     按:小儿之体虽贵重,然养之待之不宜太过,过则易热易滞涩,过犹不及。治之预之应选中医,易于调理,免受化学药物之害体,否则悔之晚矣。

     附:《儒门事亲·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

     小儿初生时,肠胃绵脆,易饥易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方书旧说,天下皆知矣。然《礼记?曲礼》及《玉符潜决论》所云,天下皆不知。

     《曲礼》云:童子不衣裘裳。《说》云:裘大温,消阴气。且人十五岁成童,尚不许衣裘。今之人养稚子,正当夏时,以棉夹裹腹,日不下怀,人气相蒸。见天稍寒,即封闭密室,睡毡下幕,暖炕红炉,使微寒不入,大暖不泄,虽衰老之人,尚犹不可,况纯阳小儿乎?然君子当居密室,亦不当如是之暖也。

     《玉符潜决论》云:婴儿之病,伤于饱也。今人养稚子,不察肠胃能容几何,但闻一声哭,将谓饥号,急以潼乳纳之儿口,岂复知量,不吐不已。及稍能食,应口辄与。夫小孩初生,别无伎俩,惟善号泣为强良耳,此二者,乃百病之源也。

     小儿除胎生病外有四种:曰惊、曰疳、曰吐、曰泻。其病之源也,止有二:曰饱、曰暖……(编者按:后面论述更精彩,别犯懒,去好好看书。)

     《景岳全书·药饵之误》

     小儿气血未充,而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此饮食之宜调,而药饵尤当慎也。今举世幼科既不知此大本,又无的确明见,而惟苟完目前。故凡遇一病,则无论虚实寒热,但用海底兜法,而悉以散风、消食、清痰、降火、行滞、利水之剂,总不出二十余味,一套混用,谬称稳当,何其诞也。

     夫有是病而用是药,则病受之矣,无是病而用是药,则元气受之矣,小儿元气几何,能无阴受其损而变生不测耶?此当今幼科之大病,而医之不可轻任者,正以此也。

     又见有爱子者,因其清黄瘦弱,每以为虑,而询之庸流,则不云痰火,必云食积,动以肥儿丸、保和丸之类,使之常服。不知肥儿丸以苦寒之品,最败元阳,保和丸以消耗之物,极损胃气,谓其肥儿也,而适足以瘦儿,谓其保和也,而适足以违和耳。即如抱龙丸之类,亦不宜轻易屡用。

     余尝见一富翁之子,每多痰气,或时惊叫,凡遇疾作,辄用此丸,一投即愈,彼时以为神丹,如此者不啻十余次。及其长也,则一无所知,凝然一痴物而已,岂非暗损元神所致耶。

     凡此克伐之剂,所以最当慎用,故必有真正火证、疳热,乃宜肥儿丸及寒凉等剂;真正贪积、胀满,乃宜保和丸及消导等剂;真正痰火喘急,乃宜抱龙丸及化痰等剂,即用此者,亦不过中病即止,非可过也。若无此实邪可据,而诸见出入之病,则多由亏损元气,悉当加意培补,方是保赤之主。

     倘不知此而徒以肥儿、保和等名,乃欲藉为保障,不知小儿之元气无多,病已伤之,而医复伐之,其有不萎败者鲜矣。此外,如大黄、芒硝、黑丑、芫花、大戟、三棱、蓬术之类,若作必不得已,皆不可轻易投也。

     I版权声明

     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党卫阁。编辑/瓦力,校对/闫奇峰 。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I 投稿邮箱 tg@linglan.com

     灵兰中医App是在中医书友会基础上倾力打造的手机软件。可实现精华文章分类查阅、专题汇总,临床病历收录整理,快速复盘参考,并可搜索海量专业文献,是中医成长得力助手。请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下载,也可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灵兰中医】。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