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会河先生批注三种汗
2016/8/2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104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如能把热、自、盗三种汗道理弄清,则汗出治法思过半矣。”(编辑/盒子)

    

     清热化湿法治疗汗症

     作者/徐远、印会河

     【病例】患者夏某,男,23岁。

     常有夜间“盗汗”,身热汗出,需更换衣服、枕巾等物1-2次,严重影响睡眠。便溏,余无特殊不适,患者形体、精神状态等无特殊。舌红、苔根微黄,脉细,掌热。

     【辨证】湿热内盛

     【立法】清热化湿

     【处方】知母12g,黄柏15g,滑石15g,生薏苡仁30g,栀子10g,龙胆草10g,首乌藤30g,煅龙牡30g,合欢皮15g,青蒿15g,地骨皮15g,灶心土120g(煎汤代水)。

     患者服药7剂后诉汗出减少,夜间已不用换衣物。

     【跟师体会】

     1.患者服药数剂,从每晚换2次衣物到不用换衣物,疗效显著。一般医生常将夜间出汗归结为阴虚盗汗,采用养阴之剂调之。而对于本例患者,印老则抓住其“热象”,如身热汗出,舌红、苔黄、掌热等,重点在清热。所用知母、黄柏、栀子、龙胆草皆为苦寒清热之品,古人有注“阳加于阴谓之汗”,阳热鼓动阴液外出而为汗。热清,则汗可止;青蒿、地骨皮皆为清虚热之品,生薏苡仁、滑石祛湿浊;煅龙牡、灶心土收敛止汗,且患者大便稀溏,此二药又能止泻,可谓一举两得;配以首乌藤、合欢皮利眠。诸药合用,使患者汗出减少,睡眠好转,大便成形。后印老曾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为患者调和营卫敛汗而巩固疗效。

     2.此效案证实:滋阴之法非治疗夜间出汗之必须,应辨证分析,抓准主症。另外,有湿热内蕴者先宜清热利湿,使“邪热”不能鼓动阴液外出而为汗,至热象减除时又当调和其营卫,使气血和畅,阴阳平衡。

     3.若虽夜间出汗,然伴身冷、汗凉者,当为阳不守阴而出现的汗出,或者汗出兼有阳气不足、不能固护,兼有“寒象”者,均应该益气固表以止汗。

     4.汗出兼有热象者当分清虚热、实热(如阳明四大症之汗)、湿热,总以清热为核心,兼顾虚、实、湿,最后达到热去汗止之目的。

     印老批注

     汗出有三:

     ①热汗:不但症有热象,且汗出前身热蒸蒸。热汗主治方法,即以退热为务,白虎汤固为去大热大汗清气热之方,而丹皮、栀子、丹皮花粉,清血热而敛汗,亦为常用之法。

     ②自汗:身冷恶风寒而同时出汗,这种汗与热汗适成对待,为阳虚肌表不固水津流失的现象,故治宜益卫固表,如玉屏风、桂枝加黄芪等方。

     ③盗汗:晚间汗出(或)在睡梦中出的汗,有五心烦热、舌红苔黄脉数者,方为阴虚;若无阴(伤)症状,症状仅见盗汗,亦不能以阴虚论之,如神衰中亦常见盗汗则非阴虚,多为痰火内郁,慎不可以阴虚论之。

     读古人书贵在灵活,没有表虚阳虚,就不应用桂枝、黄芪等固表温阳之药;没有阴虚内热,又何以能用生地黄、丹皮等凉血滋阴之品。如能把热、自、盗三种汗道理弄清,则汗出治法思过半矣。总的来说,阳虚则外寒,外寒则不能摄汗,故恶风寒而汗;阴虚则内热,内热虽津虚血少而亦汗出,此汗多为夜间睡梦中出之,为阴虚;热汗则不论其白天黑夜,均可热迫汗出。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杏林薪传——印会河理法方药带教录》,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作者/徐远、印会河。编辑/盒子,校对/张术强。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邮箱 tg@linglan.com

     灵兰中医App是在中医书友会基础上倾力打造的手机软件。可实现精华文章分类查阅、专题汇总,临床病历收录整理,快速复盘参考,并可搜索海量专业文献,是中医成长得力助手。请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下载,也可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灵兰中医】。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