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医界的这些“泥石流”吗?
2016/8/11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105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这两天有没有被体育界的“泥石流”中国游泳队圈粉?他们耿直、可爱,不说套话假话,正是享受了竞技体育的快乐,展示了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大家知道我们中医界也有“泥石流”吗?今天来读读黄煌老师笔下,那些充满着个人魅力的经方家吧!(编辑/吕嘉荣、王超)

    

     经方家的魅力

     作者/黄煌

     经方家是指以善用经典处方为特色的名中医群体。他们的为人,他们的著作,他们的医案,他们的用药,无不具有独特的个性,也因为有个性,所以具有非凡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去学习,去借鉴,去研究。

     人格

     经方家大多性格直率,敢于直言,不随波逐流,更嫉恶如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曹颖甫与范文虎,前者自号“老慈”,后者自号“古狂生”,但狂的可敬,狂的可爱。

     民国10年,某军阀来曹颖甫家乡江阴,当地士绅名豪在某花园大摆宴席,军阀闻曹颖甫文名指名要他作陪,他几番回绝,还提着篮子在花园附近挑野菜,以讥讽权贵。1937年,江阴沦陷,曹颖甫不仅不避难,而且在日寇侮辱妇女之际,挺身而出,怒斥凶残,最后倒在屠刀下,表现出爱国中医的不屈气概。

     宁波名医范文虎的“狂”,是不畏权势,诅咒旧社会。时军阀张宗昌湿困而邀诊,范氏视其头昏纳呆,遂书清震汤一方。张嫌其处方案语简短,药味少,药价贱。范文虎讥之曰:“用药如用兵,将在谋而不在勇,兵贵精而不在多。乌合之众,虽多何用?治病亦然,贵在辨证明,用药精耳!”四座惊骇,范文虎仍旁若无人,谈笑自如。他的挚友病故,他的挽联为“克家有贤子孙,死而无憾!处身当恶浊世,生欲何求?”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和自己生不逢时的激愤之情。他手书的春联“水深波浪阔,人少畜生多”,更是对黑暗社会的鞭挞。

     医德

     经方家的医风医德最为可敬。范文虎自奉甚俭,不讲究衣着,不搞排场,终年一身对襟长衫,头戴卷边铜盆帽,脚蹬布僧鞋。当时宁波中医挂号金概收六角,而范文虎只收四角零六个铜板。但出诊费独昂,如到慈城一次收费48元,上海等地以天数数计,出诊费200元外,逗留1天加100元。其中原委,他说:“门诊之人,亦贫病者为多,出诊则多殷实之家。既出诊所费甚伙,倘非富有,断不会有如此排场。”范文虎每遇病急邀诊者,虽子夜严寒,必揭被而起,从不稍迟。对贫病者常施诊赠药,有时几乎倾其所有,而范文虎仍不以为意,尝自书春联“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可见其一片真心。

     常熟名医余听鸿,是近代经方大家。其治病十分认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他说:“余素性刚拙,遇危险之症,断不敢以平淡之方,邀功避罪,所畏者,苍苍耳。”他还说:“为医者,尚济困扶危,死中求生,医之责也。若惧招怨尤,袖手旁观,巧避嫌疑,而开一平淡之方以塞责,不徒无以对病者,即清夜自问,能无抱残衾影乎?”

     如治张芝卿阴斑泻血,时值严寒新春,他竟然不回家过年,守护在病家,“雪深三尺,衣不解带者半月。”治疗赵女关格,他想方设法,“焦虑两月,始能治愈”,后作为“生平一快事”而记载于《诊余集》中。

     曹颖甫也以俭朴自安,恬淡自守,急人之急,忧人之忧,有来乞诊者,不为风雪阻,常常亲自前往。“先生之临险证也,明知其难治,犹必殚精竭虑,为之立方而后安。曰:毋有方而不用,宁不效而受谤。又曰:必求其生而不可得,则死者与我皆无遗憾也”。

     这是何等的思想境界!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著述

     清代的经方家舒驰远,做学问从不人云亦云,敢于直抒己见,其著作《伤寒集注》一扫五行生克、形质气味、标本中气等袭虚蹈空之谈,即黄连厚肠之说也予以否定,谓:“肠厚与薄,何以辨之?”章太炎先生曾以“妄”字评价舒氏,可见他敢于怀疑,敢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徐灵胎研究《伤寒论》30年,其研究心得写成《伤寒论类方》一书,此书五易其稿,前后7年,可谓用心着力。但此书并无长篇大论,而是将《伤寒论》方分成麻黄汤类、桂枝汤类、柴胡汤类、白虎汤类等12类,重在阐述仲景方证与病机,这种以类方研究仲景的方法,执简驭繁,以少胜多,具有科学的简单之美。

     曹颖甫使用经方,力求其验。他说他记录临床验案,“以考验实用为主要”,书中附以治验,非以自炫,而是作为证据。他的医案名《经方实验录》,实验即临床验证的意思。余听鸿的《诊余集》记载了他生平用经方大剂治疗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病的经过,以及他收集的前贤验案及民间有效验方,过程翔实而可信。

     近代经方家陆渊雷先生的《伤寒今释》、《金匾今释》,在治学方法上更有特色,书中既有汉代训话法,又有西医生理病理学,还有东邦汉方,不拘一家一派之学,开后世研究中医的风气。

     除上述以外,清代柯韵伯《伤寒来苏集》的晓畅,莫枚士《经方例释》的严谨,日本吉益东洞《类聚方》、《药征》的质朴,以及现代胡希恕先生《经方传真》的实在,都能给人以许多科学精神及科学方法的震撼和启迪。

     医案

     经方家的医案,最能反映出他们的学术思想与治学态度。行文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无空话套话,不做表面文章。曹颖甫医案案语质朴直率,仅列主证主脉,不事修饰。论病尤恶用五行生克之套语,有仲景笔法。

     范文虎医案,不拘格式,随笔写就,如说如话,不硬做文章。有只书一二字者,点到病机即止;有时走笔疾书,瞬息数百言者,其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更载有误治病例,一无掩饰,尤为难能可贵。

     章次公先生出于曹颖甫、丁甘仁两先生门下,得经方家之精神,其医案分析病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无主观臆测之辞,并多有中西医学理论合并讨论。案语文笔潇洒,用词简洁,每寥寥数语,如说如话。当年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对其医案的文笔十分欣赏,他见章次公身材比较矮小,因有“笔短如其人”之评,一时传为佳话。

     余听鸿的《诊余集》属追忆式医案,记载详细而不繁,能使读者有亲临现场之感。其文笔朴实,如老医灯下长谈,娓娓道来,十分亲切。

     用药

     经方家的用药,胆识过人。他们多用药性较猛、带有偏性的药物,所谓“药不瞑眩,厥疾不廖”。轻如麻黄、桂枝,重如大黄、附子,毒如乌头、巴豆,剧如芫花、大戟。其中又各有专长。

     现代经方家吴佩衡先生善用大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扶阳散寒之剂,治愈许多阳虚阴寒的危急重症。他对附子的研究颇深,其医案中对阴寒证的识别,附子的超常规用量以及那无可辩驳的疗效,既让人惊心动魄,又让人不由称奇叫绝。清代经方家舒驰远临床善用六经辨证,其医案中有用麻黄汤催生,用白虎汤安胎者,可见其卓识!

     经方家的用药,精简而效著。曹颖甫用药,常是一剂知二剂已。范文虎通常用药不过五、六味,少则二、三味。现代经方家胡希恕先生也是如此。据刘渡舟先生回忆,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胡希恕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

     经方家用药,皆取形体易见者为指征,望形、辨体、察舌、切脉、按腹等,均取实证。如范文虎说:“余平生用药大多有据,决非漫无目的”。现代经方家范中林先生用桂枝、附子,均以舌淡暗、苔白腻等为证。日本的古方家则更强调腹诊,唯可见者为凭。

     经方家用药,以仲景方为本。曹颖甫说:“仲师之法,今古咸宜”。有恶寒无汗,身疼痛者,则麻黄汤原方,一味不更,甚至剂量比例也按仲景之旧。如果证有变化,则方也更改,或加或减,自能与仲景心法切合。强调方证相应,尊重前人的用药经验,是他们的基本原则。

     总之,经方家的用药,以临床需要为依据,本无通套方法,以治病救人为目的,不轻描淡写而邀功避罪。他们的用药,是“疾医”之药,他们的处方,是“活人”之方。我敬佩经方家,是因为他们直率质朴而不浮华,务真求实而不虚假;他们既有深邃的思想,又有扎实的实践;他们是学者而非商贾,他们是医生而非政客;他们富有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继承发扬中医药学的使命感。经方家的身上透发出超越时代的非凡魅力,他们代表着中医药的灵魂和希望!

     还不知道“泥石流”这个梗的小伙伴看过来!

     新女神——用了“洪荒之力”的游泳运动员傅园慧

     表情包界和段子界的一股清流

     运动员界的一股泥石流......

     然后突然发现

     不止傅园慧......

     整个游泳队都是泥石流

     一个得了银牌

     获奖感言竟然是杨哥好棒

     杨哥不容易,他拿金牌我太激动

     他是徐嘉余

    

    

     一个得了铜牌

     却不知自己得了奖牌

     她是傅园慧

    

     一个游完泳上来就说

     我不行了我要死了我要死了

     200蝶泳好像不太适合我

     他是17岁的李朱濠

    

     他们耿直得可怕

     采访的时候都不按套路出牌

     连记者都经常一脸懵逼

     比如你们男神宁泽涛

     采访的时候经常听不清记者问什么

     回答的时候又real 耿直

    

     教练:干我们这行的

     脑子容易进水

     哈哈哈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经方的魅力-黄煌谈中医》(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黄煌。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吕嘉荣、王超。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合作网络电台:喜马拉雅。

     I 投稿邮箱 tg@linglan.com

     【全能搜索】解惑,【精选文章】授业,【经典诵读】传道,【临证参考】实战。欢迎下载灵兰中医App,给你的中医“装备”升级。请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下载,也可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灵兰中医】。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