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医生是能救你命的人!
2016/6/10 麦迪睿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润文

     湖北武汉市第三医院医生钟崛,8个月内跟病人柳杰(化名)通了至少300次电话,只为让他及时回去复诊、进行二期手术,并帮他捐钱,减免费用,最终手术成功(《中国青年报》6月5日)。这条新闻给冰冷的医患关系注入了一股暖流。

     无独有偶,几天前,南京南钢医院张医生担心一名患者脾脏受伤,报警找回患者为他检查身体。成功救治每一名患者是医生的本心,很少有医生不愿意自己的患者康复,但医患关系近年来却日趋紧张。5月以来,广东、重庆、江西等地先后发生多起暴力伤医案件,有人甚至把刀架在医生脖子上让医生救人。虽然行凶者受到强烈谴责和应有惩罚,但医生们却感到了阵阵寒意。

     伤医事件中,患者家属有一大堆理由证明他们殴打医生有理,但是,他们暴力相向的是什么人?是希望他能治病救人的恩人!有的患者把医院当成了市场,把医生当成了商人,认为我花钱你就得给我看病,而且必须治好。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家属对医生喊:你们要是没有这个本事,就别开门做这个生意!如果医院是做生意,那救条人命值多少钱?价格谈不拢可以不救吗?医生不是万能的,救不活就要被打赔钱吗?这是典型的关系错位。

     医生是什么?医生是救命的人,是值得托付生命的人。医患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信托”关系。信任在先,托付在后。病人看病求医,就是相信医生会把病人的利益放在优先地位。在此前提下,病人才敢放心地把生命托付给医生。每个人都可能是患者,谁都离不开医生。殴打医生,对医生造成伤害,其实是把医生变成了仇人,你能把生命托付给一个仇人吗?你能相信仇人会救你的命吗?

     无需讳言,我也曾和医生发生过矛盾,有过怨恨,后来只能转院换医生看病。最近的一次采访,让我改变了对医生的看法。一个姑娘在车站晕倒后,心脏骤停,3名路过的医生迅速投入抢救,工作仅1年的90后医生孙慧文尽管没把握,但还是全力抢救,最终让患者恢复了心跳。原本她和另外两名医生都是路人,不救人也没人知道,如果他们怕惹麻烦,不敢出手相救,患者的生命会遭遇更大威胁。

     为什么要救路边的人?孙慧文说,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她也怕救不过来被投诉,但人命关天,自己不去救,她可能就没人救了。要是其他同事在场,他们肯定都会去救人。日常工作中,医生和患者可能会因沟通不畅而产生摩擦,也有医生担心出现意外时,自己被患者家属殴打,但在关键时刻,救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有良知的医生都会尽心尽力抢救病人。如果说一个医生救人是出于好心,3个互不相识,年龄相差二三十岁的医生一起救人,这就是本能,是医生的本能让他们一起去救姑娘的命。

     请善待医生。如果一个医生知道面前的患者曾经殴打医生,他还能安心救治吗?如果医生和患者,像战场上的敌人一样,相互防备,相互敌视,医生不敢放心救人,病人疑虑重重不配合治疗,最终大家都会受到伤害。改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努力,患者要信任医生,心怀感恩之情,他才能全心全意为你治病;医生理解患者,体谅他们疾苦,医患才能和谐相处。

     医生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你可知道,这群白衣守护者中,三成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七成遭遇过语言或身体暴力。19张图,告诉你真实的他们!值得我们尊重!

     这,依然是值得我们尊重的职业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医闹猖獗、医生被打的新闻屡见不鲜。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医护群体是什么样的?看看下面这组图吧。这是真实的他们!值得我们尊重!

     [ 第一张 ]

    

     台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王恩,凌晨临时接到电话要去医院抢救病人,不得不丢下熟睡的9岁女儿。怕独自一人在家的女儿醒来会害怕,特意给女儿留了这张字条。

     [ 第二张 ]

    

     医学院学生的课程比一般大学生繁重得多,医生这个称号后面是多年的努力。

     [ 第三张 ]

    

     跨年夜,别人都在想如何欢庆,她们忙到凌晨。刚做完两场急诊,因为里面还有病人,不敢走开,于是就蹲在鞋区囫囵吃了起来——晚饭,不是夜宵。

     [ 第四张 ]

    

     小护士生病了,由于人手少,只能带病工作。虽然这是不应该提倡的,但事实就是这样,很多医护人员都是带病工作。

     [ 第五张 ]

    

     时间就是生命,在转运病人的车上,护士正在进行紧张的胸外心脏按压。

     [ 第六张 ]

    

     忙了一夜的实习小护士,只能挤在换药室的床上休息一会儿。

     [ 第七张 ]

    

     一名护士小姑娘在两台手术的短暂间隔时间,坐着睡着了。

     [ 第八张 ]

    

     抢救一个病人,医生背后流下的汗水。但事后,该医生欣慰地说:值!

     [ 第九张 ]

    

     地震了,麻醉医生第一反应是背起病人……

     [ 第十张 ]

    

     关键时刻,众多围观人员中,只有医生和护士冲了上去。与其说是勇敢,不如说是本能!

     [ 第十一张 ]

    

     待孕期间坚持工作的医生,她是“最美的医生妈妈”!

     [ 第十二张 ]

    

     这是来自美国的一张照片,也在中国医疗圈疯传。一位急诊科医生因为没能挽救一位19岁患者的生命,心痛地蹲在路边。其实,每位医生都或多或少曾有过这样心痛的时刻,只是你不知道。

     [ 第十三张 ]

    

     麻醉医生和插管患者的交流。。。。。。

     [ 第十四张 ]

    

     医护用体温加热血液。

     [ 第十五张 ]

    

     一名脑部同时生长动脉瘤、脑肿瘤等多处肿瘤的病人,需要这三名医生,对他完成六种不同的手术。三个外科医生,前后六个麻醉医生、八个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330张脑棉片……当手术成功后,三名医生累得散了架,直接躺在了手术台边。

     [ 第十六张 ]

    

     麻醉恢复室,气管拔管后的孩子,管床的赵大夫看望他时,孩子紧紧搂着他不放。

     [ 第十七张 ]

    

     图中不是大夫的孩子,而是病房的小患儿。因为老哭太粘人,大夫就一边抱着哄着,一边干活……

     [ 第十八张 ]

    

     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双峪村,60岁的孙凤莲给村民看病已经坚持44年了。图为她走在积雪的山路上。

     [ 第十九张 ]

    

     医院里最常见的画面,与死神争分夺秒。

     [ 第二十张 ]

    

     浙江台州一位护士王丹萍,路遇不省人事的倒地老人,有急救经验的她不避老人吐出秽物,做嘴对嘴人工呼吸长达20分钟。“当时没有多想,就想着把命救回来”,虽然最终未能挽救生命,但感动了老人家人和在场群众。医者父母心的最真实写照!

     请善待医护人员!!!

     【本文为转载,麦迪睿不保证其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不对其观点负责。】

    

     【麦迪睿医械联盟】——邀请您加入群聊

     专科、省级分会微信群,500万医械精英加入中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管理员后进入各省分会群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管理员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麦迪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