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些护士的创新,你也可以做到
2016/4/13 护理人

    

     如果你还认为护士的工作就是打针吃药,那就太落伍了!如今的护士们,工作中不止眼到手到,一颗关怀的心更是不会缺席。他们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开动脑筋,有时一个小小的改动就解决了患者的大问题。近日,扬子晚报与南京护理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风尚护士”大选活动,选手中就藏了不少小小发明家。

     为住院老人们制作“情绪晴雨表”

    

     陈雨,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心肾内科一名普通的护士,工作已有7年时间,她所工作的心肾内科是以老年患者为主的科室, 复杂的医疗环境和秩序尤其是老年患者平均年龄高、并发疾病多、住院时间长,身心问题突出,护理要求高。

     针对护理工作交接班时间短、内容庞杂,需迅速掌握大量信息等特点,陈雨创新设计制作患者“情绪晴雨表”,利用色彩心理学理论和图形记忆理论设计,将老年患者根据表情、眼神、说话方式、活动特点、服务要求及诊疗活动特点分为红、蓝、黄、绿4种性格。根据关键词判断性格颜色,了解4种颜色性格患者的特点和沟通策略,掌握5种情绪表情的评估,提示护士针对不同的人群运用不同的沟通策略,避免矛盾激化或疏忽致护理安全事件发生,帮助护士尽快了解和掌握患者每日情绪状态和护理服务细节,提高整体护理服务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指导和帮助责任护士开展整体护理工作。

     给输液小朋友手上装上“八爪鱼”

    

     高艳是一名有着27年护理经验的资深护士,是第一医院儿科病房护士长。高艳介绍说,儿科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对护士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科工作压力大、家长要求高、容易受委屈。但与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相处,让人不愿也不忍离开。

     高艳工作的地方是小儿内科病房,其中90%的患儿是呼吸系统疾病,输液治疗是最主要的一个治疗方法,静脉留置针的广泛使用既减少了患儿穿刺痛苦又保证了输液安全。但因为留置针是留在小朋友的手上,常常因为孩子的不配合、姿势摆放不正确致使输液不滴。面对这个现状,作为病区的护士长她苦思冥想最终设计了“小儿留置针手背体位支撑器”,八爪鱼的动物造型迎合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小手摆在上面既舒适又解决了输液不滴的问题,这个设计还成功申报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得证书。

     解决新生儿治疗“并发症”

    

     黄蕊,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护士。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儿大多在暖箱内接受治疗,为了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她自制了一款袖套使用,既可以保护患儿又方便了操作。

     针对黄疸需要进蓝光暖箱治疗的患儿,她尝试用枕圈垫在患儿枕部与有机玻璃之间,以减少患儿因烦躁而反复摩擦造成的皮肤问题,使用后患儿皮肤发红破溃等情况再也没有发生了。针对肺炎痰鸣音较多的患儿,她将成人的拍背器进行了改良,使之迷你化,勤叩击患儿的背部,省力又有效,痰鸣音明显较前好转。针对使用呼吸机需要约束的患儿,她根据新生儿肢体长度,自行设计制作了约束带,有效预防了新生儿非计划性拔管。操作中的小改变、小创意往往能给患者带来意想不到的舒适感,满足患儿和父母的需求。

     (来源:扬子晚报)

     投稿爆料:huli_ren@126.com

     合作共赢:加微信chenxi201602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