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你,还好没放弃”
2016/4/14 护理人

“护理秘书”是邵逸夫医院借鉴西方护理的经验在国内率先设定的工作岗位,目前已被很多兄弟医院借鉴。精神卫生科的“护理秘书”,这是我目前的岗位,2014年7月2日,我正式踏上这个岗位。工作近2年,邵医文化、邵医护理在我眼里,逐渐清晰了形象。
一直记着一句话,决定我们是谁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本着对大学本科心理学专业的执着和对医院工作者这份神圣职业的向往,两年前我辞掉原先的工作,有幸加入到一群白衣天使中,与她们为伍,共同成长。如今,我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因为我更加喜欢现在的自己,自信而不自负,心态平和,目标明确。
“护理秘书”是科室的“大管家”,工作性质比较琐碎,尤其与精神科患者的沟通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策略,如何有效地与他们沟通,减少影响整个病房的日常工作中低效的环节,与医护紧密配合,做好支持性的工作,这是我工作的核心,我也从中学习到很多,就以科室的床位管理为案例,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初入岗位,精神科患者“百折不挠”的精神让我“大跌眼镜”。为了达到他们换床的目的,每个患者都有千万种让你不得不给他换床的理由,甚至以发病为由提出,几番下来,病房工作量增加了不少,患者的满意度却不见提升。基于精神科患者对床位需求的特殊性,我们召集了全体医生和护士,进行了床位管理的商讨,科室共治委员会更是充分发挥了作用。经过跟床位协调处、急诊科以及医务科的不断沟通协商,制定出了一份适宜我们精神卫生科的床位管理制度,并且在现阶段严格按照此制度执行,还成为了科室制度和患者入院须知的宣教内容,效果明显。这个案例的成功处理,增加了整个科室管理的信心,与我而言,体会到医院以患者为中心、就事论事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自己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感觉既自豪又兴奋。

我曾经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迷失,没有自信,否定自我,甚至影响到自己的社交功能。一直听说邵逸夫医院的工作氛围特别好,我慕名而来,但是,当来到这个科室,医生护士的温柔、尽心尽责还是把我狠狠的“震”到了。在我看来,有些患者实在是有点“无理取闹”,甚至有些敌意,其冷漠也让人觉得害怕,但每次看到我们的护士一次次去病房,鼓励他们参加活动,甚至像哄小孩一样给一些小小的奖励;看到医生们总是那么平和地处理患者的突发情绪;看到大家为了让患者尽早恢复,为科室发展所作出的点滴的努力,我真正感受到了“给您真诚,信心和爱”这几个字是深入到大家的灵魂的。原来当我们工作人员带着真诚、信心和爱的时候,患者是能真切感受到这种力量的。当看到社会上关于医患关系的许多负面的言论时,我很多次都会产生一种冲动发出呐喊:医护人员是非常尽责有爱心的职业群体,希望大家能理性地看待极个别的案例,断章取义的言论于人于己都不利,然而我周围的医护人员,这些负面言论丝毫不影响到他们对下一位患者的尽心尽责,这让我由衷的产生敬意。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做事风格已在无形中转换。原先会比较直接、比较强势,解决问题思路也比较单一,如今我会经常考虑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学习求助于护士长和同事们,发现护士长经常可以非常顺利地就解决掉了。要表达同样一个意思,我的方式很可能就会直接被拒绝,但是护士长会非常巧妙地去表达,让我感觉到解决问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人与人之间,部门之间,当达到一种和谐状态的时候,合作就会变得非常的有趣和顺利。如果医院是一台大的机器,护理单元就好像是一个零部件,而“护理秘书”这个岗位就好像是齿轮,向内协助护士管理病房里的日常工作,向外完成与医院各个部门合作沟通,使病房工作有序完成。
在医院工作的这两年,我不断地感受到医院文化通过各个部门,通过一起工作的小伙伴,在无形中相互传递,使工作成为了一种乐趣,我体验到了这是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的美好感觉,我也常想,是不是只有我们这样紧密合作,齐心协力的团队,才能真正的为患者创造世界一流的健康照护!
(来源:邵逸夫医院护理部)
投稿爆料:huli_ren@126.com
合作共赢:加微信chenxi201602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