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医生十多个护士的抢救 只为了……
2016/4/20 护理人

    

     作者: 王骁

     来源: 温州晚报

     出生时胎龄(怀孕的时间)只有24周,体重630克、身长只有33厘米的罕见“袖珍婴儿”,经过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3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及护理,她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人类创造了又一个奇迹,能自主呼吸会自己进食,体重已2880克,达到了正常出生孩子的体重范围,身高也长到了48厘米,正在茁壮成长。

     “龙凤胎”早产 男婴夭折,女婴救活

     小璐今年30多岁,结婚已经十多年了,让夫妻俩揪心的是,一直怀不上孩子,不得已,夫妻俩尝试人工怀孕,经过4次人工授精后,小璐终于如愿以偿。得知还是“龙凤胎”,夫妻俩笑得合不拢嘴。为了能把孩子顺利生下来,夫妻俩自然是百般呵护,小璐成了全家人的重点保护对象,包括所有的产前检查,她都一一按照“规定动作”完成,丝毫不敢有半点松懈。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小璐怀孕20多周后,一次看似普通的咳嗽,却让她感觉到了身体“严重不适”,腹中的两个小家伙就不“安分”起来。

     去年12月29日,小璐在离温州数百公里外老家当地医院检查后,当天就被转送到附一医。次日下午,小璐出现宫缩产下了“龙凤胎”,其中男婴在次日不幸夭折,女婴经过医院全力抢救活了下来。

    

     迎接小生命 五个医生十多个护士抢救

     “要不是早产,她昨天才迎来40周的胎龄,然而她却比预产期提早了16周就出生了,真的太小了,小到她的腿只有成人的食指这么粗,全身皮肤透明,就像个水晶娃娃,显得格外脆弱。就连打针时,胶布都不能贴,一贴皮肤就破了。”附一医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张玲玲说。

     回想起这条小生命来到世上这3个多月的日子里,张玲玲也是一脸兴奋与激动,她说:“她能活下来简直太不容易了,胎龄24周,真正意义上还只能算是个胎儿,算起来,今年4月19日才是她该从娘胎出来的日子。”

     张玲玲介绍,为了迎接这两个小生命的到来,她们准备了五个医生和十多个护士,抢救出生婴儿直接在产科手术室进行的,孩子出生后,立即对他们进行了心肺复苏,插上了呼吸机……

     这么小的胎儿,全身脏器功能很不成熟,医院高精尖的抢救治疗设备都用上了,遗憾的是男婴没有抢救过来,女婴挺过来了,但也是戴了一个多月的呼吸机,后来出现了消化道出血,又出现了血液感染并诱发了败血症。整个抢救及护理过程非常繁重,曲折不断。

     取名叫“希希” 顽强地挺过了五个难关

     张玲玲说,这么早就离开了妈妈的肚子,她至少要挺过五个“关卡”,幸运的是,她都挺过来了。

     第一个是体温关,医院为她设置了一个模拟成与母体一样温度与湿度的暖箱,这个暖箱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5℃,湿度稳定在90%。第二个难关是呼吸,起初的一个半月,她靠呼吸机存活下来。第三个难关就是抗感染,这也是最难的,由于是早产儿,免疫系统不完善,抵抗力非常差,任何一种病菌的进入都可能被传染,所以治疗护理的各个环节都丝毫马虎不得。除了抗菌素用了一个多月,她的所有抢救用品也都是做到了专人专用,包括所有的衣物都是经过高温消毒,所有接近她的医护人员必须消毒双手,做到一尘不染。当然,营养也是一个难关,通过手臂静脉输送来完成营养供给。还有一个就是黄疸关。

     从对她抢救的第一天起,她成了新生儿科的“超级保护对象”,24小时都有专人看护着她……经过超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小家伙也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一个半月后,她就能自主呼吸了,两个星期前,她已经能够自己进食,目前每小时能吸食40毫升的牛奶。如今的她体重已有2880克,达到了正常出生孩子的体重范围,身高也长到了48厘米,目前总体状况非常稳定。

     张玲玲说,看到小家伙能挺过来,新生儿科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很高兴,前些日子,大家给她取名叫“希希”,借此带给她更多的希望。

     如今,希希已经与正常出生的孩子没有太大的区别了,但是她的体质相对要弱一些,因此后续的护理还得跟上。早在一个月前,医院就把希希的父母叫来了,不定期给他们上课,让他们试着接触孩子,甚至让希希的妈妈亲手给她喂奶。

     附一医新生儿科护士长冯小芳说,早之前她们就开始教希希的妈妈如何护理孩子,包括给孩子洗澡、喂养、头部的护理。除了这些,环境对于希希应该非常重要,毕竟她不同于其他孩子,包括房间必须每天要保持通风,避免过多的人来探视等。

     而对于孩子的这段经历,小璐说,等孩子长大后,她会告诉孩子,让孩子学会更加的坚强。

     投稿爆料:huli_ren@126.com

     合作共赢:加微信chenxi201602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