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2016/7/3 护理人

    

     导 语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是重症监护中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是危重、大手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输液、输血、血液透析和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目的:

     1、保护患者的外周静脉,防止输注刺激性药物和高渗性或粘稠性药物对静脉造成的不可修复的损伤。

     2、减少反复外周静脉直接穿刺输液的痛苦。

     3、安全方便,维护简单,减少护理工作量。

     4、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护理措施:

     (一)置管前护理:

     置管前向清醒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置管目的,优点、作用及注意事项,并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让患者了解该操作术中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合作与理解,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有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并签字同意,尽量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二)置管术中护理:

     在置管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及早采取适宜的处理方法,缺氧患者加大氧气流量,保证外周静脉通道畅通,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安全。

     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与术者密切配合,正确选择穿刺点,维持好体位,尽可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三)置管术后一般护理:

     深静脉置管是一种创伤性操作,穿刺时的器械,术后的导管系统均与大气相通,血液与输入液体为外界细菌污染造成条件。因此,操作术中与术后护理的无菌要求十分严格。

     (1)置管24h内要注意观察局部有无肿胀、皮下气肿等异常情况,置管处术后第一天换药一次后3~7天换药一次。应每班认真交接班,观察敷贴有无松脱或者卷边并及时处理。

     (2)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禁止抓痒,作好心理护理告知患者穿着宽松衣物更衣时勿牵拉拖拽导管。

     (3)更换敷贴时用碘酒、酒精消毒局部,敷料选用棉织透气胶贴,或专用贴膜。

     (4)应注意沿导管的方向向上揭去敷贴,以免将导管拨出,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有无渗血、渗液、发红、分泌物等有无导管滑脱、移位,同时注意晾干已消毒的皮肤,方可敷上胶贴,以免影响胶贴粘度。

     (5)出汗、洗澡等因素影响胶贴粘性,穿衣和睡眠不慎易使导管打折或拉出,因此,对胶贴变潮不粘者,随时给予更换,并再消毒皮肤。

     (四)各管道特殊护理见以下几类常见置管介绍:

     1、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置管

     常用置管方式有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股静脉穿刺置管,三种置管方式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宜硬性要求,置入单腔导管首选锁骨下静脉,容易固定,患者舒适方便,其次为颈内静脉。置入双腔导管,因导管粗、留置时间长,易压迫损伤血管,首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

     (1)置管后第一天常规用无菌小方纱加压后,再用3M无菌敷料贴膜粘贴,另在距穿刺处8CM管道处用胶布交叉固定于病人皮肤上。

     (2)定期消毒穿刺部位,预防感染。透明敷料较棉质敷料易增加感染机会

     (3)3M敷料贴膜定时更换,换药时沿导管方向由下向上揭去透明敷料

     (4)置管处用2.5%安尔碘以穿刺点为中心由里向外消毒皮肤3遍,消毒范围要宽于敷料,直径大于7cm,再贴3M敷料贴膜。置管第二天更换3M敷料贴膜,以后为qod更换,做好更换记录。

     (5)每24小时更换输液器,三通接头及肝素帽常规消毒后每周更换1次,肝素帽或三通管有血迹或高分子颗粒残留时应及时更换。

     (6)每次输液前用生理盐水10ml冲洗导管,并回抽见回血后方可接输液管输液,回抽时如可见小血栓不能推入。个别患者输液不太畅通,回抽回血不顺者可用肝素稀释液(25U/ml)20ml作冲管,封闭。有堵管倾向者可用尿激酶溶栓。

     (7)部分脑出血患者因频繁呕吐、咳嗽、呃逆致胸腔压力增高,血液返流到导管内,停留时间过长,会引起凝血堵塞导管,应及时用肝素盐水20ml冲管,切不可用力冲洗,缓慢边推进边回抽,直至通畅为止。

     (8)平时输液时,特别是输液粘度较大的药物、血制品或营养物质时应彻底冲管,并不应安排在最后输入,要避免液体走空,注意连接紧密牢固,防止接头松脱漏血或引起空气栓塞,

     (9)保持导管通畅输液完毕再用生理盐水20ml做脉冲式推注,注意用正压封管。常规消毒肝素帽,固定部位让病人感到舒适,避开关节及凹陷处。

     (10)出院后,若五天内导管未使用应来院重新封管一次,先用生理盐水10-20ml冲洗管腔,再用0.9%NS100+肝素钠1支,抽肝素盐水5ml正压封管。

     2、PICC置管(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1)置管3d内术肢减少活动,避免剧烈活动。

     (2)置管后第一个24小时观察有无渗血渗液等。

     (3)敷料的更换时间:在正常情况下,置管后24-48小时更换第一次敷贴,尔后应每7天更换一次。若发现敷贴与皮肤脱离、潮湿或过多血迹时,应及时给予更换,以免病菌侵入。

     (4)敷贴更换:

     1)以导管进口为中心,将敷贴从四周朝向导管进口处剥离,然后由下至上沿导管方向小心揭掉敷贴。

     2)先以酒精对皮肤消毒三次,后以碘伏对皮肤消毒三次,都是从中心向外围移动。一定要避免酒精与导管接触(会损伤导管)。

     3)待消毒液干后,贴上新的敷贴

     4)若管道进口处有渗液,可摆放无菌纱布,敷贴则要每24-48小时更换一次。

     5)导管的固定要因人而异,避免在导管任何部位造成死角。可以以U/B/P形状来固定,为的是避免因患者手臂的弯曲动作而对导管造成损害。

     6)肝素帽和可来福接头使用后,要注意防止污染,肝素帽每5~7d更换1次,可来福接头7~10d更换1次。每日输液时严格消毒,其范围包括肝素帽、可来福接头的后端及周边。

     (5)特殊情况的处理:如脱出或缩进应及时通知医务人员,在无菌条件下处理,不可擅自插入;如渗血渗液,感染、出血倾向,应遵医嘱拔除。若导管移动3cm以上,应重拍X光片来确定导管顶端位置。

     (6)PICC的冲管方法

     1)在每天输液前用10ml以上注射器抽取10~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冼导管,输液完毕,必须用不少于10ml的生理盐水正压脉冲式封管,正压脉冲式封管是预防堵管的关键。

     2)抽血,输血后立即用20ML以上的生理盐水冲管。

     3)须弃去2-3ML的血后再采血标本

     (7)冲管的方法

     1)用脉冲式冲管法,力度适中。

     2)冲管时最后0.5-1ML要边推边退针。(脉冲封管产生的涡流容易形成“负压”状态,所以最后一定要持续推入封管液并边推边退针,以达到正压封管的目的。)

     3)如果导管堵塞可采用以下方法处理:生理盐水20ml尿激酶10×104U或生理盐水50ml加肝素钠12500U肝素液10-20ml缓慢静脉推注,保留20min后再静推回抽,如此反复,导管再通后用20ml生理盐水正压脉冲式封管。

     4)留置PICC管期间,要注意合理、严格地进行导管的维护,尤其是导管的固定一定要应用蝶翼交叉的方法。

     (8)病人的指导

     1)置管的上肢勿负重(举重,提重物等)。避免游泳,水上作业等水中运动,尤其第一个24小时不湿水。

     2)冲凉时用薄膜包好,勿弄湿敷料,如有及时更换。

     3)学会自我观察针口情况,如有红肿热痛及时就诊。

     4)每周更换敷料和肝素锁一次,并用20ML以上生理盐水做脉冲式冲管一次。

     5)导管维护和使用须由医护人员完成。

     三、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空气栓塞:这是最为严重也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输液时护士应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以免药液滴尽后空气进入血管,引起空气栓塞。同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有关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合作。

     2、感染:由于抗癌药在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组织细胞也有损伤作用,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上化疗药抑制骨髓,更容易发生感染。中心静脉置管导致感染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穿刺点局部细菌繁殖并随导管反复移动被带入体内或导管头端,或输液管道连接处密封不严使病原菌进入。如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处会出现红、肿、痛等局部感染,甚至出现全身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并加强对输液装置,包括输液器、三通管、肝素帽、输液泵及各连接点认真检查,

     3、出血:严密观察穿刺部位的敷贴有无出血、局部有无肿胀、疼痛等。由于长期留置导管,肝素封管次数较多,加上有些病人的肝脏功能差,凝血功能低下,可能引起穿刺处出血或渗血,应定期检查出、凝血时间和血液黏稠度,并密切观察局部皮肤、黏膜有无瘀点、瘀斑,牙龈有无出血。消毒穿刺处时切不可强行将结痂脱掉,以免引起出血。

     4、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或封管液选择、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或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肿瘤患者的血液大多呈高凝状态。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或化疗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5、静脉炎:这是PICC置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而在其余3种置管中比较少见。静脉炎多为机械性静脉炎,其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轻症时予喜疗妥或海扶林软膏外涂可缓解,重症一般给予拔管,局部用多功能微波照射治疗5~7天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6、导管脱落:较为常见。因置管时间长,而化疗患者均能下床走动,加上患者出汗后所用的敷料和胶布粘得不稳,容易引起导管脱落。中心静脉置管成功后用缝线牢靠固定导管于皮肤,穿刺点距离皮肤穿出处8m以上分别用胶布交叉固定。连接输液器后,输注的液体不要挂得太高或太远,输液管要保证有一段适合患者活动的长度。更换3M敷料贴膜时要检查导管刻度,每次更换敷贴时应注意避免将导管拔出。个别患者因发热出汗、擦浴等原因影响3M敷料贴膜粘性,因此3M敷料贴膜变潮不粘时,应及时消毒皮肤后给予更换。躁动患者适当约束双手,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静药物。

     四、补充:导管堵塞相关知识

     1、导管堵塞的原因

     (1)血栓性堵塞由于血液反流在管腔内形成血凝快或血栓所致;PICC导管入过长,长期漂浮在血液中,会对正常血液产生一定的影响,形成涡流而产生微血栓;由于患者本身血液粘稠度增加或凝血功能紊乱而导致血栓形成。

     (2)非血栓性堵塞长期输入静脉高营养、化疗药物等高渗、高pH值、高刺激性药物,部分药物沉淀在导管内壁上出现结石样堵管;甘露醇易结晶,造成晶化堵塞;另外,导管扭曲、打折,以及冲管、封管手法不对等都可以引起导管堵塞。

     2、导管堵塞的处理(早期:肝素冲管;导管内血栓:尿激酶溶栓)

     (1)导管未完全堵塞的处理方法:

     导管堵塞时应先检查导管夹是否夹闭,导管是否反折。

     导管堵塞一般是血凝块形成所致,血凝块堵塞可先用10ml注射器轻轻地回抽,严禁向前推送,尽可能地将血凝块从管中抽出,忌用暴力、导丝或者冲管清除血凝块,以免导致导管损伤、破裂或栓塞。

     输液不畅时(尚未完全堵塞),应立即注入5~10ml肝素钠稀释液进行溶栓。

     对于沉淀性堵塞,可以输入pH值与之相对的溶液来溶解沉淀物,酸性溶液能够溶解碱性沉积,反之亦然。

     (2)导管完全堵塞的处理方法:

     对堵塞导管进行溶栓时,在连接溶栓所需物品前,关闭延长管,以免空气进入,连接好管道后,打开延长管夹,旋转三通,使10ml空注射器与导管管腔相通,回抽10ml注射器针栓至8~9ml刻度以使导管管腔内形成负压,转动三通。使3ml注射器与导管管腔相通,在负压作用下,溶栓剂进入导管管腔,转动三通,关闭导管管腔,让溶栓剂在管腔内停留一段时间,5min后用空注射器回抽,若仍不见回血,可将导管关闭30~60min,让血栓尽量浸泡在溶栓液中,再行抽吸,使导管畅通。用10ml注射器吸约3ml血液,以确定导管通畅,弃去回抽的血液,用充满生理盐水的20ml注射器以“脉冲”方式冲管。在推注冲洗液的同时,夹闭延长管,同时取下注射器,确保正压封管。

     (3)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正确的冲管、封管操作用肝素钠稀释液或生理盐水10ml脉冲式冲管,使冲洗液在管腔内产生湍流,以清洁和漂净管壁,封管液剩余0.5~1.0ml时边推注边退针,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导管腔,使针头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

     (4)从PICC中采集血液标本、输注血液制品及黏稠液体后,一定要把管道冲洗干净,一般情况下不经PICC采血,必须要从导管中采血时,采血后要用肝素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彻底将导管内的血液冲洗干净后再封管。输注血液制品及黏稠液体时加强巡视,输完用生理盐水快速脉冲式冲管,减少有形成分的附着,防止导管堵塞。

     (5)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让患者学会观察导管体外部分,如有回血,立即请护士处理。患者活动、愤怒、大幅度的动作时易改变胸腔压力,导致导管内回血。对于血液黏稠度较高或有呕吐倾向、剧烈咳嗽的患者,需要增加封管次数,如果时间过长会增加堵管发生的几率。

     (6)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化疗间歇期不可忽视对导管的护理,由专人负责,定期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带管情况,督促患者返院冲管换药,通常每周需要回院封管1~2次,并做好记录。

     (7)患者出院后如果发现导管内有回血,应及时回院封管,回血会增加导管堵塞的几率。正压接头只在封管时注射器拔出的一瞬间产生正压,并非持续的24h正压,从而确保导管内全是封管液。如果患者活动剧烈或者正压接头松动时,可能会导致血液反流至导管内,造成导管堵塞,因此,患者在应用正压接头时,不可剧烈活动,并保持正压接头旋紧,避免漏气或脱落。

     诚 邀

     还没有关注“护理人微信公众号”的护理同行,请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之后,留下你的所思所想,和我们一起传递300万护士的酸甜苦辣!

     投稿爆料:huli_ren@126.com

     微信联系:加微信chenxi201602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