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一针不见血”:被打VS被罚
2016/7/26 护理人

来源:护理人微信号(huli_ren)
这几天,护士们被@南京市儿童医院微博中的一张图激怒了!

新闻回顾:又一护士未"一针见血" 被殴打
7月19日上午9时许,南京儿童医院一名年轻护士在给一名3岁的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由于孩子哭闹配合不好,两次穿刺没有成功,在护士准备进行第三次穿刺时,在门外等候的母亲冲进治疗室,在护士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其用iPad直接砸向面部,造成额头长达约2公分的伤口!

从南京儿童医院了解到,事情发生后,院方立即报警,保安赶到现场控制了局面。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鼓楼派出所在接到报警后赶到医院,将伤者送至外院接受治疗,将打人者带至派出所处理。目前,嫌疑人已被鼓楼警方依法行政拘留。据医生病历显示,受伤者伤口达2公分,纵深至骨膜。
护士回应:没人能保证“一针见血”
南京市儿童医院通报中称,“一针见血” 不仅是家长希望的,也是医护工作者希望的,娴熟的技术也是千百次的不断练习中锻炼出来的,即便如此,也没有人能够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
近年来,类似事件正在各地频繁上演,一针下去没有见血,护士轻则面临苛责,重则受到肢体暴力。北京世纪坛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刘焕宁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静脉穿刺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检查和治疗手段。“一针见血”的娴熟技术需要千百次操作才能锻炼出来,即便如此,也没人敢保证100%成功。除了护士技术因素外,很多因素都会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比如发烧、脱水的人,血管不够充盈;患心脑血管病的人,血管硬化、弹性差;幼儿血管偏细,扎针时还会哭闹、抗拒……这些都会增加静脉穿刺难度。
刘焕宁坦言,工作中,护士时常遇到没有“一针见血”就被患者埋怨的情况。家属心疼病人和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医者仁心,护士也想“百发百中”,但受到患者年龄和血管条件的影响,有时确实不好操作,希望患者和家属多些理解和宽容。
据南京市儿童医院输液室护士长苏玲介绍,其实真正能走上儿童医院输液台进行穿刺的护士,必须是工作满两年以上的,不然一些新手很容易因为多次穿刺失败,惹怒家长。一旦遇到难以穿刺的患者,就会让经验丰富的护士长上场。苏玲护士长在输液室已经工作了快20年,每天练习280次以上,才练就了“一针见血”的好本事。
儿童医院一名有经验的护士表示,实际上,无法“一针见血”并非都是技术不行,有时候比如天气寒冷,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脆性大,孩子血管本身就细,如果宝宝发烧或有腹泻脱水血管干瘪,这个针就更难扎了。有的孩子哭闹好动,更增加了扎针的难度。“很多护士都是孩子的妈妈,孩子的哭声和痛苦她们同样感同身受。真的希望家长能多一些理解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护理人语:“一针不见血”被打VS被罚

护士“一针不见血”被打备受护士关注,呼吁社会多些理解,少些戾气!然而近日网上热传的某院公示的一张照片真得很“打脸”:对于“一针见血”,社会不理解,医院也不理解吗?有了这样的公示,如果护士因为“一针不见血”被打,元凶又是谁呢?
搜索一下“一针见血”就会发现,很多医院为了提高社会效益和宣传效果,往往用“一针见血”这样的词汇作为“比武”“培训”“竞赛”的标准,再加上社会媒体的渲染,“一针见血”便成为患者认为每个护士都应该达到的标准,“一针”不“见血”就是技术不行,服务不到位。
不可否认,较高的静脉穿刺技术确实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反映出护理技术的娴熟。但它却不能完全等同于护理技能,它只是护理技能的一个方面。护理人员都知道,护理技能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情观察、抢救技术等,静脉注射技术只是诸多基本操作中的一项。如果将静脉注射技术等同于护理技能,那么无论是对护理人员还是对护理工作都有失公平,也不利于护理业务的拓展和整个护理技能的提高。
静脉注射技术之所以被许多人作为评判护理技能高低的标准,是因为它有直观性、表面性和简单的评判标准。有一些护理技术操作往往很难用一个直观而简单的标准来衡量,如备皮、导尿、吸痰等,不能用“成功”或“不成功”来评判,只能根据无菌观念、操作规程等进行细化打分;还有一些护理技术则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如病情观察、生命监测技术等。而这些没有具体评判标准的护理技术,恰恰最能反映出一个护士的护理技能的高低。如果将护理技能比作一座冰山,那么静脉注射只能算作冰山的一角。有的护士医学基础知识丰富,其综合分析能力就强一些,那么她在病情观察方面就具有优势;有的护士对某一病种比较有兴趣,那么她在专科护理方面就技高一筹;有的护士的“针感”强一些,手灵巧一些,那么她的静脉穿刺技术就比其他人要棒。
如果说不懂医学及护理知识的人将“一针见血”的标准来评判护理人员的技术尚有情可原,但具备这些知识的医务人员或医院管理者也盲目迎合大众的认知,人云亦云,那就将护理工作引向了表面化、简单化、肤浅化了。
诚 邀
还没有关注“护理人微信公众号”的护理同行,请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之后,留下你的所思所想,和我们一起传递300万护士的酸甜苦辣!
投稿爆料:huli_ren@126.com
微信联系:加微信chenxi201602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