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长亲历:一起发生在夜半的萌芽医闹
2016/7/30 护理人

    

     晚上十点半,刚冲完凉走出浴室,手机在响,是值班护士的号码,不祥之兆袭来。电话那边说:“护士长,3床病情变化,来了好多好多人·······”

     走进病区,一股紧张压抑的气氛弥漫着。

     办公室看不见护士和医生,只见主任和几个家属在谈话。

     换好工作服推开抢救室门,麻醉师紧急的进行着气管插管。患者肥胖,脖子短,尽管用了可视喉镜,仍然很难看到气道深部。K医生弯着腰持续托举着患者的下颌,希望能让气道通畅些,“血氧68,心率130”护士小黄报告着,我看看患者指端,已经明显青紫。“血压44/25”小黄接着报告,“5%葡萄糖250,多巴胺60毫克静滴”,K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护士倩倩紧跟着复述,手里已经从急救车拿到液体进行配置。终于插管成功,接上了呼吸机,看着血氧慢慢提升上去,大家心里轻松一点。如果此时插管不能成功,没有接上呼吸机,患者很快就会衰竭到底。

     患者是个大面积脑梗的病人,中午来到科室还未昏迷,晚上7点开始心率和呼吸进行性增快,昏迷,瞳孔随之变大,复查CT后K医生告诉病人老公和儿子需要紧急手术。可是病人老公听力障碍,儿子刚满20岁,说做不了主,手术要等姨父来了再定。K医生说这手术拖不了,颅内压越来越高,患者生命有危险。正说着,孩子姨父来了,问了病情就开始发难医生:“这病这么凶险,你们治不好为什么不给我们转院?为什么不早点手术?现在手术能不能保证病人术后的效果?不能干嘛要做? ”随行而来的还有大批的亲戚朋友,整个病区走廊全是人,连电梯口都难以出入了。科主任解释,“现在的问题是要挽救患者,我们需要马上手术。”“不行,我们要转院,快点联系上级医院!”做主的姨父态度很坚决。主任没办法,只有叫了急诊科安排急救车送患者去上级医院,路途风险说了再多,姨父也不听。急诊科的平车推了上来,准备转运。这时,护士报告患者心率只有40,K医生几乎是冲出了家属的包围圈进入抢救室,再看监护仪,显示心跳已停,摸摸颈动脉确认没有了波动,护士已经开始胸外按压······

     现在心跳恢复了,插管成功了,呼吸靠着机器维持着,血压也逐步上升······,门外的办公室里还不知道科主任是在如何艰难地面对家属。

     病人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我也走出了抢救室,发现家属属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原因一,因为他们托人找到了院里的一名中层,这种非官方的沟通信任度很高,他们现在终于相信主管医生和主任说的是实情;原因二,科主任联系的市内专家已经赶到,看了CT片子,很确定的告诉家属,病情的进展和凶险程度是控制不了的,即便在任何一家医院救治。

     凌晨1点,家属在姨父的号令下随即散去,今天的医闹在萌芽中结束。

     我们的医患信任度为什么这么低?

     到底,到底是什么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把医患关系推到对立的边缘。也许,在今后的十年、五十年甚至百年,医患关系能够回归和谐,我们在回头看这个特殊年代时才有结论,给这个特殊时代冠名为“戾气医患年代”。

     作者:暗香盈袖;来源:医脉通

     诚 邀

     还没有关注“护理人微信公众号”的护理同行,请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之后,留下你的所思所想,和我们一起传递300万护士的酸甜苦辣!

     投稿爆料:huli_ren@126.com

     微信联系:加微信chenxi201602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