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在使用心电监护仪中的注意点
2016/9/12 护理人

心电监护仪在临床使用中具有实用、准确、无创、安全、高效的特点,是医护人员诊断、治疗、抢救及护理的重要监护系统。根据临床经验,护士在观察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监护数据干扰识别
为更好的观察心电示波,应先选择合适的导联并调整适当的波幅,设好报警上下线。对心率的监测由于监护系统对电压不稳定造成的干扰无很好的识别性,有时对心率的显示并非反映真实情况,例如:患者呼吸平稳,而心率却大于100次/分钟,护士应先测患者脉搏,看与心电监护上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应查看示波仪上是否电压增高,P波、T波也被记入为心率,以致心率明显增高,此时,应将电压调到0.5mV/mm,以保证心率记数准确,如心率显示为零,此时,应马上查看患者脉搏,如有脉搏,应首先想到电极片
是否滑脱,如没有,应想到是否心电波形振幅太低所致,此时,应将电压调到2mV/mm,以保证心率记数准确。
及时准确识别心律失常图形
护士应熟练掌握常见的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特别要会辨认致命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等应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医生,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一旦发现室速、室颤图形应尽快进行胸外同步、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时间越长除颤成功率就会越低,因此,护士能否准确判断病情,往往是心肺复苏成败的关键。
注意心电监护与心电图的区别
心电监护与常规心电图有着一定的区别,常规心电图有着极其严格的电极定位标准,而心电监护导联是模拟心电图的电极位置,并非常规心电图标准定位,只仅作为心律失常的判断依据,不作为心肌缺血的判断依据。但是在没有改变电极位置或患者体位的情况下,心电监护突然出现ST-T抬高、压低或各波形方向、振幅的改变则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此时应及时追踪常规心电图和评估患者的症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救治。在工作中不能盲目地依赖心电监护,一旦出现症状和心电监测不符时,及时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血压计袖带的使用
护士在使用心电监护仪给患者测血压时应注意使袖带缠绕在病人肘关节上1~2cm处,松紧程度应以能够插入1~2指为宜,连续血压监测的患者,必须每班放松1~2次,病情允许时最好间隔6~8小时更换监护部位1次,尽量不要在输液肢体上测血压,防止充气时回血,影响药物输入。
诚 邀
还没有关注“护理人微信公众号”的护理同行,请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之后,留下你的所思所想,和我们一起传递300万护士的酸甜苦辣!
投稿爆料:huli_ren@126.com
微信联系:加微信chenxi201602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