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医学堂丨辨清肾虚具体类型,滋阴与壮阳双管齐下!
2016/5/20 道医

    

     中国道医

     辨清肾虚具体类型,滋阴与壮阳双管齐下编辑/中国道医研究院

    

     导读在中国,“肾虚”一词妇孺皆知,然而究竟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大部分人啥啥分不清楚,本文讲述肾虚具体类型的辨析,并给出最简单的中成药调理方案,贴心实用,值得赞一个!

     1辨清肾阳虚体质,补足真元不麻烦

     肾阳虚体质的人,会表现出腰部和膝关节酸软或疼痛,而且发冷,怕冷四肢发凉,下肢尤其严重,面色白而没有光泽(道医称为“面色晄白”)或黑而晦暗(道医称为“面色黧黑”),神疲乏力,精神萎靡,头晕目眩;小便清长,夜尿增多,排尿无力,尿后余沥不尽,或尿少浮肿,腰以下严重;或者肚子胀,容易拉肚子,拉的大便稀而且有不消化的食物,有的人表现为每天黎明时拉肚子(道医称为“五更泻”);或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遗精滑精;女子宫寒不孕,带下清稀量多。舌淡胖,苔白或白滑,脉沉迟无力,尺部尤甚。

     肾阳虚的人虽然表现很多很复杂,但是这些表现共同的特征就是寒冷,所以我们可以将肾阳虚的人称为“寒冷一族”,大家只要记住在肾虚的同时有寒冷的征象,那就是肾阳虚了。

     阳气就是人体的火力,阳气是维持人体的体温、抵抗外界寒冷的动力。肾为先天之本,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肾阳也称为“元阳”、“真阳”、“命门之火”。肾阳虚就是人体的火气不足了,当然就怕冷了。人们常说“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气旺”,意思是说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身体强壮,抗寒能力强,是因为火气旺,其实说肾阳旺盛。

     要想改变肾阳虚弱的体质,就要用温补肾阳的方法进行治疗。肾虚的治疗要补,阳虚就要用温补,温补就是说补肾阳的药是温性的,热性的,通过温热性质的药物补充人体的阳气,也就是补充人体的火力。在中药里面,温补肾阳的药物很多,最有名的应该是附子、肉桂之类。肾阳虚弱的朋友最好是到医院找医生进行治疗,这样会比较安全。肾阳虚的症状比较轻,也比较单纯的朋友也可用温补肾阳的中成药调理,温补肾阳的中成药也是很多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历史悠久、使用安全的著名中成药—龟龄集。

     明朝的嘉靖皇帝素体虚弱多病,29岁时卧病不起,并不育。大家想,皇帝卧病不起,没有人主持朝政,而且国家没有接班人,所以满朝文武急得不行,告示天下,有没有神医能治好皇帝的病。明代有两位很著名的方士—邵元节、陶仲文,根据宋代道士张君房《云笈七笺》中记载的“老君益寿散”,结合他们自己的临床经验,

     按照天上二十八宿的排列方式选取了二十八味药物进行组方,用炼丹的方法炼制七七四十九天,制成了一种药物献给嘉靖皇帝。嘉靖皇帝用这种药物治疗,身体慢慢的好了,到50岁时身体变得很强壮,还生了八个儿子五个女儿。皇帝很高兴,给这种药赐名龟龄集,作为宫廷的专用药,供皇亲国戚享用。

     据说著名的长寿皇帝乾隆介绍的长寿经验之一就是常服龟龄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龟龄集。

     2龟龄集

     【组成】

     人参、鹿茸、海马、枸杞、丁香、穿山甲、雀脑、牛膝、熟地、生地、补骨脂、菟丝子、杜仲、石燕、肉苁蓉、甘草、天冬、淫洋藿、锁阳、地骨皮、蜻蜓、天雄、朱砂、急性子、姜汁、大青盐、砂仁等。

     【功效】

     强身补脑,固肾补气,增进食欲。用于肾亏阳弱所致的记忆减退、夜梦精溢、腰酸腿软、痰饮咳嗽、五更泄泻、食欲不振等。

     【胶囊】

     每粒0.3克,1次2粒,每天1次,早饭前2小时淡盐水送服。

     一般中药店都有盒装的龟龄集成药,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购。请在医生指导下或参照说明书使用。

     3辨清肾阴虚体质,滋阴泻火抓要领

     肾阴虚体质的人,会出现腰部或膝关节酸软疼痛,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失眠多梦、形体消瘦;两手心、脚心和心口发热(中医称为五心烦热),身体像潮水一样一阵一阵的发热(潮热),睡着了出汗(盗汗),面红颧赤,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色黄;男子阳强易举(阴茎容易勃起),遗精早泄;女子月经量少,甚至闭经,或月经淋漓不尽(崩漏)。舌体瘦、舌质红、舌苔少甚至没有舌苔,脉搏细而数(跳动快,一呼一吸脉搏跳动次数超过4次)。

     肾阴虚体质的人,症状很多也很复杂,但是这些表现的共同特征就是燥热,所以我们可以将肾阴虚的人称为“燥热一族”,大家只要记住,在肾虚的同时有热的征象,那就是肾阴虚了。

     如果说阳是人体的火气,那阴就是人体的水分。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肾阴肾阳,也称为元阴元阳,是阴阳的根本。阴阳是相对平衡的,并且互相制约。阴虚就是体内的水少了,水少了就表现为相对的火旺,火旺就会出现热的征象,这就是所谓的阴虚火旺,也就是说阴虚的人是容易上火的。如果你动不动就爱发火,总是口燥咽干的,手心、脚心老是发热,那就是阴虚了。

     要想改变肾阴虚的体质状态,就需要补肾阴,补肾阴就是增加人体的水分,因为肾阴虚会出现热象,所以补肾阴的药物的药性是寒的,道医将补肾阴的方法称为滋补肾阴。在中药学中,补肾阴的药物很多,像生地黄、玄参、女贞子、旱莲草之类;补肾阴的中成药也很多,大家如果要服补肾阴的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用。

     对于不太严重、比较典型、也比较单纯的肾阴虚证,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知名度很高的明星级补肾中成药,出自宋代儿科名医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钱乙根据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去掉肉桂、附子而成,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六味药组成,主药是地黄,所以叫六味地黄丸。

     全方虽然只有六味药,但是组方配伍却是精妙绝伦,其特征可以概括为:补肾为主,三阴并补,三补三泻。方中用地黄补肾为主,是全方的主药;山药补脾,同时可以补肾、补肺;山茱萸补肝,补肾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除了用地黄补肾阴,还用泽泻泻肾浊,因为肾虚会影响肾的主水功能,产生湿浊;除了用山药补脾,还用茯苓渗脾湿,因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则会产生湿邪;除了用山茱萸补肝,还用丹皮泻肝火,因为肝阴虚容易上火,这就是著名的三补三泻。如果一个方中只有补药,没有泻药,这种方叫呆补,效果并不一定好,这就是中医讲究配伍的原因。

     六味地黄丸,现在一般都是小水丸,每次服6克,早晚各1次。或者按照说明书服用。

     4辨清气阴两虚体质,益气、养阴两不误

     气阴两虚体质是气虚的表现和阴虚的表现同时存在。

     阴虚的表现我们在前面讲过,就是在肾虚的同时有热的征象,比如手心脚心发热、心口发热烦躁、口燥咽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体瘦小、舌质红、舌苔少等。

     气虚的表现如疲乏无力、少气懒言、自汗(不睡觉的时候不活动而出汗)、小便无力或尿后余沥不尽、活动汗出加重、舌质淡、脉弱无力。

     如果上述阴虚和气虚的表现同时存在,那就是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是复合证候,现在有不断增多的趋势,比较典型的表现就是腰痛、疲劳、手脚心热。

     要改变气阴两虚的体质状态,治疗需要益气与养阴并用,常用的方剂有参芪地黄汤

     人参、炙黄芪、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

     因为气阴两虚是复合证,每个病人的表现并不完全一样,有的人气虚和阴虚比较均衡,也有的人气虚的表现重一些,也有的人阴虚的表现多一些,这就需要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对方药进行调整。

     气虚和阴虚相对均衡的,益气的药和养阴的药就应该也是相对平衡的;如果气虚偏重的,益气的药就要多一些,养阴的药就要少一些;反之亦然,如果阴虚偏重一些,则养阴的药就要多一些,益气的药就要少一些,主要是调整药味或者调整药量。

     如果是比较单纯或者比较轻的病人,可以服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每次6克,每天2次,或者按照说明书服用。同时服西洋参,每天6克,泡水喝,或者直接嚼服。

     5辨清阴阳两虚体质,滋阴与壮阳双管齐下

     阴阳两虚体质就是肾阴虚与肾阳虚的表现同时存在。

     肾阴虚的表现就是在肾虚的同时有手脚心发热等热的征象;肾阳虚的表现就是肾虚的同时有怕冷、手脚发凉等寒冷的征象。因为阴虚和阳虚是完全相反、形同水火的,大家都以为这是不可能在一个人的身上同时出现的,其实很多人就是阴虚和阳虚同时存在的,这些同时有阴虚和阳虚表现的朋友就搞不明白了,如果你既有阴虚的表现,又有阳虚的表现,那你就属于阴阳两虚体质。

     对于阴阳两虚的治疗,就是阴阳双补,也就是补阴的药和补阳的药同时用。阴阳两虚也是复合证候,有的人阴虚和阳虚相对均衡,方中补阴和补阳的药也要相对均等;阳虚偏重的,方中补阳的药要多一些,或者量大一些;阴虚偏重的,方中补阴的药要多些,或者量大一些。

     阴阳两补可以用金匮肾气汤合二仙汤

     肉桂、附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仙茅、仙灵脾

     金匮肾气汤也叫桂附地黄汤。

     如果阴虚和阳虚相对均衡的,可以早上服中成药龟龄集,晚上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阴虚偏重的,可以用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即金匮肾气汤的成药,每次6克,每天2次。

     阳虚偏重的,可以用中成药参茸固本片,每次5片,每天3次。

     本文作者:肖相如

     点击链接查看更多内容

     道法修炼的基本要旨

     道医学堂丨关节痛,甘草附子汤来救之!

     关注道缘,从这里遇见你的信仰!

    

     中

     国

     道

     医

     问诊咨询/投稿

     微信号:w15301134567

     邮箱:89928269@qq.com

     ◎ 中国道医微信平台由武当山道医传承基地、中国道医研究院创办,秉承太上仙道贵生,济世度人之教义,以传承道医精髓、弘扬道教文化及道家养生文化为己任,使道医文化更好的为现代社会服务,减少人类疾病,提高健康水准。

     ◎ 宗旨:援医入道,以医传教,借医弘道;又援道入医,以道治心,以术治身,行道施医。

     ◎ 如何关注中国道医微信平台

     ① 点本文标题下方蓝字"道医"一键关注。

     ② 微信搜索微信号:cndaoyi

     ③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中国道医订阅号

    

     微信号:cndaoyi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道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