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最爱粉色外套的癌症小患者|三版
2016/4/25 广东卫生信息

    

    


    

    

     广东卫生计生报2016年4月25日 第三版

     最爱粉色外套的癌症小患者

     □ 徐敏

     今年春节期间,汕头的天气阴雨寒冷,而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的医生们像往常一样,早晨7点多钟就开始上班了。病人依然很多,在这些患者中,有一位显得尤为特殊,那就是一位年仅6岁身患肿瘤的小女孩。

     “佳妮又来了啊!”一个穿着粉红色外套的小女孩,牵着妈妈的手,走进了病房,当班的护士姐姐们都热情地迎上来打招呼,爱怜地抚摸着小女孩的脑袋。

     “林佳妮(化名),女,6岁,主诉发现双侧颈部肿块3个月收入院,入院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双侧颈部淋巴结及双肺转移。”这是记录在病案上的资料,让人看了心酸。

     别看护士姐姐们在小佳妮面前都是笑容满面,然而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后偷偷抹过眼泪—— 一个6岁的小女孩,为什么要让她受这种苦……

     小佳妮和护士姐姐们这么熟是因为她并非第一次来住院。初见小佳妮,是在半个多月前,那时候的她,比现在看起来更瘦弱一些,脸上带着一丝不健康的青色。

     首次入院前,小佳妮就已经在省城的医院做了颈部淋巴结活检,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辗转来到我们医院门诊,被头颈科主任彭汉伟教授收入院进一步检查。入院的时候小佳妮的情况不是很好,由于肿瘤累及颈部的神经和气管,会有间断发作的呼吸不畅,更严重的是肺部数不清的转移瘤,让咳嗽声成了她在病房里的一道“标志”。

     彭主任召开了多学科会诊,最根本的治疗方案是对颈部的病灶进行手术切除,而对肺部的病灶进行术后核医学治疗。然而,要是问题这么容易解决就好了。摆在我们眼前的是,颈部肿瘤侵犯的范围这么广,手术能切干净吗?手术后气管阻塞呼吸困难怎么办?肺部的肿瘤侵犯了肺实质,术后呼吸功能无法恢复怎么办?

     彭主任把小佳妮的资料上传到了全国甲状腺肿瘤专家学术交流微信群上(化名),请群里的专家们出谋划策。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和我们院内的会诊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先进行短期内分泌治疗,如果有效,评价呼吸功能得到改善,则把内分泌治疗维持一个月后再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再进行核医学治疗。

     内分泌治疗初期的效果是很明显的,经过3天的用药,小佳妮的呼吸不畅以及咳嗽症状有了改善,也不用整天躺在病床上,不用总是吸氧了。这时候,我们才发现这个小女孩原来不是一个安分的主儿。

     她可不爱穿病人服,只喜欢穿着自己的衣物——白色的毛衣和粉红色的外套。于是我们总能看到一个粉红色的小身影紧跟在护士姐姐们的屁股后面,目不转睛地盯着护士姐姐们做事情,每次总得等到妈妈喊她吃饭,才愿意回到自己的床位。

     病房里按规定是要保持安静的,不许高声喧哗,不许快速奔跑。然而在看到她跑动的时候,没有人忍心说她,因为她跑不了几步,就要停下来喘气……

     尽管内分泌治疗有效,但是只能短时间内缓解病情,如果不及时手术,肿瘤还是会继续增长。按照规定,手术前必须要详细告知家属病情以及手术中、手术后有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并签署手术同意书,才能进行手术。手术前一天,佳妮爸爸和妈妈一起来到办公室,看着高高瘦瘦、脸上写着“老实”二字的男人以及神色疲惫却依然坚强的女人,我有些犯难。

     当初的专家交流群上,讨论的不仅仅是治疗方案,有些专家善意地指出,手术能不能做,还要看看医患关系怎么样。潜台词说的是,这样高风险的手术,万一失败了,家属能不能理解,会不会闹事?

     然而,看着眼前的二位,我实在不忍心让他们赌咒发誓什么。记得当初小佳妮刚来的时候,我总见不着她爸爸,还以为他们的家里属于重男轻女的那一类,于是悄悄问了一下小佳妮,爸爸去哪了。“爸爸去打工,挣钱给我治病,还要养弟弟。”听到小佳妮怯生生的回答,我的眼睛一下子模糊了,突然明白了他们从省城回来的原因,也许是经济上支撑不住了……

     签署手术同意书的时候,我们说得不多,手术的困难、风险早已经说过好多次了。去掉一切例行公事的长篇大论,剩下的就只有相互的信任。

     手术进行了整整8个小时,从小佳妮进手术室到她出来,佳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一直在手术室外等着。手术结束之后,尽管带着一脸疲惫,彭主任依然亲自到手术室门口给焦急等待的亲人们报喜。

     “手术很顺利!”

     不仅手术顺利,小佳妮术后的恢复也很顺利,然后又接受了核医学治疗,肺部的肿瘤也有好转,只是未能彻底消退。

     尽管肺部的肿瘤无法根治,但因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恶性度很低,小佳妮还是有可能长期生存的,许多老专家们都接诊过带瘤生存几十年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

    

     小佳妮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回来我们医院复查,进行维持治疗。每次见她总是感觉她很文静,也许只有相处久了才能见到她调皮的一面。这么惹人爱怜的一个小女孩,大家都希望她能继续坚持下去,希望能看到她长大,像健康人一样地生活。

     现在对于癌症,医生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只是带着希望,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能帮小佳妮向命运借到五十年,也许就能活着等到能够彻底治愈的那一天。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头颈科)

     春天来了

     □ 黎凤彩

     春天来了,蛰伏了一个冬天的虫子从睡梦中醒过来,它搓搓手脚,抖落一身庸懒的灰尘。蟋蟀,这草丛里的音乐家,开始拉响了他的琴弓。绿叶丛中,黄鹂正在抒情歌唱,她的歌声被清晨的露水浸润过,特别婉转清澈。

     春天来了,人们推开了紧闭的门窗,阳光和清风倏地跑进屋,连远处的风景也一下子被拉到跟前。于是,人在屋子里便坐不住了,纷纷来到田野山峦里寻找春光。深褐色的树杆,青的树枝和新绿的叶子,还有黄的、红的、白的花……春天,就这样不经意地在大地盛开。

     春天来了,小雨沙沙地下,池塘泛起一层层涟漪,深绿的水草在阴柔地舒展,黑色的鱼脊和洁白的鹅群,搅动了一池春水。田梗边,农民牵着老牛散步,扶犁翻起的泥土散发淳朴的气息。一群少年,骑着自行车在乡间小路上飞奔,泥土飞溅,笑声响亮。

     春天来了,让所有美丽的生命,在天地间纵情绽放。(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计生服务所)

     祈盼医疗卫生事业的春天

     ——有感于顺德区“推进医疗改革,建设卫生强区”动员会

     □ 陈惠恩

     近日,顺德区委、区政府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顺德最大规模的“推进医疗改革,建设卫生强区”的动员会。会上,区领导对顺德的医疗卫生现状、区域定位、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客观的分析、准确的定位。动员会使我们进一步从感性到理性地认识到顺德医疗卫生事业的落后现状:顺德的医疗卫生水平与全国百强区之首的经济总量不相匹配,医疗卫生拖了顺德区域优势的后腿。

     区领导经过半年多的全方位调研,得出了顺德区医疗卫生事业落后于人的三大症结,即:医疗卫生资源配量失当、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及医疗卫生人才短缺。既然调研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诊断明确,下一步就是对症下药了。

     三大症结,从何入手呢?

     日前,顺德党政考察团在完成对苏州、杭州、深圳、广州的考察后,马不停蹄地召开了“金科产”融合发展考察学习总结会。与会的多位领导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人才问题,指出高素质、敢担当、充满激情、勇于开拓的人才是顺德未来发展、迎头赶上的关键。

    

     医师是高智能、高素质、高技术、高强度、高风险、高责任的职业,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与医疗体制下,风险尤为突出;医师既是一个培养周期长的“晚熟”职业,更是一个发展迅速,从业者需要终生学习,不进则退的行业。上述顺德医疗卫生落后的三大症结中关键是人才流失问题。作为踏入医疗卫生行业近40年,经历了三甲教学医院和基层镇级医院,已在顺德工作23年的从业者,我对此深有感触。当年“孔雀东南飞”,无数内地省份三甲医院的精英飞赴顺德;而近年的顺德医疗单位招聘与工业、企业单位的招聘反差巨大,应者寥寥,门可罗雀,难觅精英;一些专业不但多年招不到“人才”,也招不到“人员”,甚至出现了“人才”的净流出;年近60岁的我,近期又开始值夜班了……“人才”是顺德医疗卫生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近年,有识之士不断指出:过往的医疗卫生改革之所以不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没有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一些改革比较成功的地区、医院的事例也反复证明了这一点:关心爱护医务人员,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才能将医改推广开来,深入下去,将以“病患为先,尊重生命”的观念传达给病患、受检者。因此,我们希望顺德医改能抓住关键: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我们希望区委、区政府大胆改革,坚定地走下去,发扬顺德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出一条医疗改革新路,减轻我们医务人员精神、体力的双重压力,造福于民,还健康于民;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使顺德人民真正地感受到幸福的顺德,使生活在顺德这片大地上的人民享受到幸福顺德应该享有的医疗资源。我们祈盼,顺德医疗卫生事业的春天。(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乐从医院放射科)

     医患和谐,从“爱”开始

     □ 周智梅

     在医患关系面前,我们始终有意识地选择“予人温暖,传递美好”,以携手共勉、润物无声的态度真诚付出,坚持与患者互相温暖,不断以“爱”穿透冷漠、穿透困难。

     一次,阳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接到120 指挥中心电话后,到阳春市合水镇接一位罹患中风后遗症的阿婆来院治疗。阿婆不仅患有中风后遗症,而且还伴有黄疸及全身浮肿等症状,完全走不了路。阿婆的家位于一条窄窄的约百来米长的巷子深处,救护车根本开不进去,医院急诊科曾成冠医师看到阿婆的情况后,主动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地将阿婆背到了救护车上。

     去年5月,患者秦辉先生的妻子送来一封感谢信,信中高度赞扬了阳春市人民医院领导及外二科全体医护人员助人为乐的可贵精神,并表达了对大家关心和帮助的诚挚谢意。秦辉先生去年年底查出患有严重急性胰腺炎、胆囊炎、丙肝,于去年4月来到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他的家庭经济条件很困难,医院免费为这对夫妇提供一日三餐,并减免了部分医药费。同时,医院外二科全体医护人员还自发向秦先生捐了款。

     阳春市人民医院“予人温暖,传递美好”,以“爱”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事情还有很多,而且形式多样:主动给患者买饭买菜、提供乘车费用,拾到财物想方设法寻找失主归还,服务贴心、医技高超获人赞许……看似平凡、微不足道的举动,但正是这些医务人员在平凡中始终坚持的善举,不断筑牢了医患和谐的基石。

     社会需要传播能够打动人心的正能量。让正能量绵延不绝地传递,让爱与被爱在传播中滋长,从而唤醒员工乃至广大群众心中深藏的奉献情怀,和谐医患关系,是我们持之以恒向“爱”致敬的初衷。(作者单位:阳春市人民医院)

     让勇敢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 吴捷 宋敏

     平时跟同事、家长聊天时,总有人说自己的孩子不够勇敢、爱哭、怯懦,处处、事事需要大人陪着,让他们很是苦恼。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他们不勇敢的原因有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要想培养出有主见、有勇气、有竞争力的孩子,需要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

     勇敢面对疼痛

     点点从小到现在,打针从没让我们操心过。

     几个月大的时候打预防针,懵懵懂懂中被扎了一下,还没来得及大哭,针头已经拔出,待她酝酿了情绪准备嗷嗷大叫时,我已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摇铃,摇着它“铃铃铃”的响,她的注意力被铃铛吸引,出了注射室,就忘了被扎这回事。长大一些后,去打预防针时,看到医院里的孩子哭得那么伤心,她也很害怕。于是我跟她说:“打针只有一点点疼的。”我用指甲稍稍用力戳戳她的手臂,按出一个指甲印来。并跟她说:“跟这个差不多。你觉得疼吗。”“一点点。”“那一会打针也不用哭,是不是?”她点了点头。

     我们谈话时,我的表情始终是轻松的,让她觉得打针不是件什么大事,同时也让她有一个心理预期,打针是有些疼的。如果我们一味哄骗孩子说打针不疼,而针头扎进去后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孩子会认为大人欺骗了他们,那么下次再怎么哄也没用了。

     其实儿童的忍耐能力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让他们有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能达到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概半年前,点点3岁半。一次吃晚饭时,她不小心滑倒,下巴磕在饭碗上,砸出一个深深的口子,顿时鲜血流满衣襟。我吓得双手直抖,一时间慌了神。点点“哇”地大哭起来。我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立即帮她止血,抱着她去医院。

     那道口子足足有三厘米长,医生说必须缝针。我装着很镇定地跟点点说:“点点,要缝针,伤口才能愈合。”“很疼吗?”她吃力地问。“疼,宝贝。不过应该没有你刚刚摔的那么疼。妈妈会陪着你。疼,你就哭出来,但是别太用力,拉扯到伤口会更疼。眼泪流到伤口里会使伤口发炎。”医生进来缝针了,叫了两个护士帮忙,还让我紧紧抓住点点的脚,让她一丝都不能动弹。缝针时,我轻轻地叮嘱点点:“宝贝,不能动哦,一动医生看不见伤口,就不能正确地给你缝针了。”同时紧紧地抓住她的脚。然而缝针却异常顺利,她躺着一动不动,也没吭一声。我看着针头穿过她的肉里,线在那鲜红的肉里打了结,一连缝了三针。点点坚强地撑到最后,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她却始终没有哭出来。医生对她竖起了大拇指说:“小朋友,你太勇敢了,真棒。”

     勇敢接受失败

     三岁之前的点点是一个输不起的孩子。吃饭她要第一,明明每次她吃的都是最后,但第一名要颁给她。玩保龄球,倒下最多的永远要是她的,少了就用脚踢倒。她输不得,失败了就哭闹、生气。一直以来她听到的是太多的赞美,懂事、漂亮、聪明……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也秉着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式。久而久之,她只能听表扬的话,不接受批评和失败。我开始反省自己。

     我有意识地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她在故事中慢慢学会对待失败。点点的睡前故事只有一个——《小蚂蚁上学》。这是我给她编的故事。我根据她的表现,编出一系列我想要她学习的各种行为的故事。当我发现点点不能正确对待挫折的时候,我们故事的主题就变成了小蚂蚁如何面对挫折。我用小蚂蚁的故事告诉她,小蚂蚁在失败的时候总会对自己说:“没关系的,我可以再来。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因为故事是自己即兴编的,所以不是很完善。很多情节我说的跟上次不一样时,她就会纠正我。慢慢地,我们的睡前故事就变成了我们俩一起编。

     渐渐地,我发现她不再执拗,对待失败时也很坦然,有次我在为忙活了很久因没有保存而丢失的资料懊恼时,她走过来搂着我的脖子说:“妈妈没关系,失败了,再来一次。”我莞尔一笑。

     我们要告诉孩子,父母是爱你的,但人生的路要自己去走。你必须有足够的勇气,把忧愁转变为所得,把辛酸转变为甜蜜,把灾难转变为幸福。(作者单位: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办事处)

     放飞梦想 期待明天

     □ 管玉梅

     省卫生计生委“感动天使”微摄影大赛二等奖作品(节选)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女神(外一首)

     ——献给优秀女计生工作者

     □ 罗建国

     清纯娇美 若亭亭莲荷

     干事创业 你激情如火

     多才多艺 却毅然选择“第一难事”

     风风雨雨 为践行基本国策劳累奔波

     扬婚育新风 强人口素质

     为人口均衡发展 为幸福家庭建设

     健康中国 富强中国 美丽中国

     追梦 圆梦 你一路高歌

     你不屑钻营 不计名利

     不羡奢华 喜于淡泊

     奉献 你生命永恒的主题

     高洁 你毕生崇仰的品格

     你将真善美融于一体

     把人生演绎得如此精彩出色

     你,时代迷人的景点

     你,灿烂了巾帼

     故事

     你从唐诗中走来

     你从宋词中走来

     你从对美好生活的倾慕中走来

     你从对幸福爱情的追寻中走来

     你平平仄仄地娉娉婷婷地

     走进了我的梦中

     走进了我的诗里

     走进了我的希冀、期待

     我志壮情豪 活力澎湃

     拼搏 奋斗 创造 奉献

     我日夕兼程 博取圆梦的甜蜜

     人生的精彩

     终于,我成功赢得你的芳心

     烛影摇红……比翼云海……

     你我的故事

     在有缘有情人中传开

     (作者单位:深圳市计划生育协会)

     吴姨的“幸运”

     □ 彭书会

     十年前,我初来社区工作,吴姨已经是我们社区的计生小组长了。当时我做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工作,吴姨经常跟我们居委汇报她所住小区的流动人口信息,那时,我就和她结下了友谊。

    

     去年秋季,我们街道计生办组织育龄妇女进行妇女病免费普查普治,其中35岁以上的可以参加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普查普治在我们区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但增添的“两癌”筛查这些项目历时仅仅三年,我们希望社区育龄妇女都能够重视并参加。

     我对吴姨说:“你抽空也去查查。”吴姨笑笑说:“我都六十多啦,应该没有问题吧。”后来,小区好多姐妹们都不想去检查,嫌麻烦,我们希望她做个榜样,吴姨爽快地答应了。

     在我们蹲点医院接待居民的第一天,她果真来医院给大家做榜样了。检查了大约一个钟头,吴姨带着愁容从B超室那边走过来对我说:“医生说我有点问题啊,让我去大医院复查。”因为当时手头忙,我只是安慰了她几句顾不上多说。几天后,消息传来,吴姨在复查中发现患有早期宫颈癌。

     吴姨患癌症的消息,对我们都是打击,大家都为她担心。听说她在大医院及时做了手术,居委主任叫我们买了礼品去吴姨家探望。面对身体还孱弱的她,我们还没想好怎么开口,吴姨却面带笑容对我们说:“医生说我的病发现早,治疗得很及时。如果等我有感觉再去医院,肯定来不及了。我要感谢你们呀,若发现得晚,那可就麻烦啦。区妇幼的医生也很了不起,平时我们还觉得这间医院名气不大,看不上去那检查,谁知道一个小小的迹象就给认真的医生看出问题了。我去复查的大医院医生都很震惊,他们用先进的仪器才能测出的疾病,在普查中竟能看出来,我可真是幸运呢。”(作者单位:广州市黄埔区鱼珠街蟹山社区)

     我要生二胎

     □ 魔魔

     我是独生女长大,受尽了所有宠爱,同时独生女的毛病也渐渐在养成。

     我是爷爷最小的孙女。小时候,我认为爷爷是我一个人的,甚至不允许爷爷对其他的孙子好;我爱的零食家里没断过,我从来不喜欢分享,认为那都是我一个人的;我不喜欢与人讲话,喜欢一个人待在自己的公主房里。上学后交了朋友,我希望朋友只跟我一个人好。希望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我说了算。看到这些,很多人都会觉得我无法成人,连我的亲戚都跟我妈说我肯定融入不了这个社会,说我出了家门都不行。好在我最清醒的就是,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

     我和堂哥玩得最多,一起干了很多坏事,哪怕每次玩得身上带伤、裤子破洞回家还要挨骂,我都觉得有一个兄弟真好。有同学生日收到哥哥姐姐的礼物时,有人惦记着给自己的弟弟打个电话时,我也羡慕不已。这些我都不曾有。

     我的愿望是一生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哥哥,小的是妹妹。我和老公因为一些观念问题争吵的时候,他会说“你没有兄弟你不懂”。是,我不懂,但是我也想懂。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有我这样的成长体验,不要孤独,不要狭隘,不要坏脾气。可是当二胎来临时,我收到了所有反对的声音。

     人想要接受一个事物可以不需要理由,想要拒绝一个事物可以有无数的理由。因为父母有病没有精力帮忙带,因为时间间隔太短,因为老大上幼儿园要大量用钱了……比起解决问题,人们更喜欢向问题妥协,最好的妥协方式就是劝我流产。看似处理问题实则是对生命的不公平。起初老公也是反对的,我问他“你也是二胎,你母亲生你的时候希望是个女孩,你既不是女孩还害母亲丢了工作,你是怎么活到现在的”。他沉默。

     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流产,我见到很多女性流产后难以再怀孕。我觉得每个女孩都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也要珍惜做母亲的机会。不知是我坚定的态度让家人妥协了,还是我真心的劝说让他们理解了,现在家人不约而同地不再提起流产的事情,而是叫我注意饮食、注意休息……我心里一阵暖,这才是家庭,有爱的家庭。

    

     火爆!热门文章排行榜!

     【头条】注意!鼻咽癌缠上15岁少年,或是因为这些你也常吃的东西!

     【头条】你是"癌症候选人"吗? 16个悄无声息的癌症信号你一定要了解!

     【头条】7种癌症从口入!5种吃法,把癌症挡在门外!

     【健康】2016年最佳健身方式——美国版《走路!不要跑步》

     【警惕】回复验证码网银被洗劫一空!这次是连安全专家都头疼的新诈骗手法!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医药卫生人才招聘”专题页面,获取更多医药卫生招聘信息!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广东卫生信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