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这些刷爆朋友圈的医生照片 背后的真相是这样的……
2016/5/25 广东卫生信息

    

     芳芳

     小编话

    

    医生口服葡萄糖注射液是因为……

     视频:手术室门外的“最美坐姿”

     5月19日,一张手术室门口医生累倒在地,口服葡萄糖注射液补充能量的照片在网络上引发关注。许多网友说,这张照片让大家体会到了医生工作的不易。那么,在这张照片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医生做完手术瘫坐在地 摄影记者抓拍感人瞬间

    

     照片里的这名医生叫陈磊,是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的一名主治医生。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是《江淮晨报》的摄影记者李福凯,当天他听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要进行一场器官捐献手术,便去采访,在手术室门外他看到瘫坐在地上的陈磊。

     李福凯说,当时自己在在手术室外等候,发现有名医生靠在墙上坐着,很虚弱,“有个护士长给这名医生送来两瓶葡萄糖,说你赶紧喝一下,这名医生用注射器打开了葡萄糖,直接就口服”。

     这一幕让李福凯大受感动,便在一旁用相机拍了下来。当天晚上,李福凯将这张照片发在了自己的朋友圈里。“第二天一觉醒来,发现这张照片已经爆红网络。”

    

     死亡病人捐献器官 当事医生连续工作24小时

     据了解,当天的手术是一名死亡病人捐献了一个肝脏和两个肾脏。这名捐献者是一名在工地上的打工者,离异后带着一对儿女生活,此次因突发性脑出血导致心死亡,他的子女主动提出了捐献器官。

     在这场手术中,陈磊主要担任协调员工作。由于病人死亡后,其捐献的器官要在很短时间内取出,所以从18日晚上开始,陈磊就进入了待命状态。

     他每隔半小时要观察一次病人状态,并随时与家属沟通,同时还要与红十字会、病人所在单位做协调等。手术中,陈磊与红十字会的主协调员一起监督了手术过程并联系器官转运。整整24小时,陈磊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

    

     陈磊描述,当时自己忘记了饥饿,但手术快结束时,大概4点左右,感到有点不舒服,有点发冷、打寒颤,就倚靠在手术室门口的墙边坐在了地上。路过的护士长看到这一情景后,赶紧拿来了两瓶葡萄糖注射液。

     记者时候辗转联系上陈磊。“哎呀,还是别采访了,和同事比,我这点累真不算什么……”陈磊说,当手术结束,捐献者的女儿走到他面前,感谢他让父亲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时,陈磊觉得“一切都值了”。

    

    在手术室墙角席地而睡的他竟然……

    

     这张照片中的医生, 名叫管小青,今年55岁,是宿迁市人民医院甲乳科主任。

     照片的拍摄者宿迁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许玉莹,当时正是许玉莹在手术前对病人进行了麻醉,然后就看到了等待对病人进行手术的管小青躺在地上睡着了,感触很深,就拍下了管小青卧地而眠的一幕。“当时也就是拍着玩的,后来传到了自己的群里,没想到这几天在微信上开始传开了。”许玉莹说,微信上热传的照片是在一个月前拍的,“他太累了,做了一天的手术,当天18台手术,从早上8点一直做到晚上9点,两台手术中间,因为还没有吃饭,下面还有手术,只能在手术室休息片刻,于是就躺下来休息。他经常这样,工作量很大。”

     许玉莹清晰记得一共拍过两次管小青在手术室等待给病人做手术间隙卧地而眠的场景,“当天他手术到晚上八九点,回家吃完饭后,又回到了医院手术室,接着给病人做手术。大约在夜里十二点多的时候,他可能实在太疲劳了,就又躺了下来。”这一幕让许玉莹感触很深,在感动之余,许玉莹把手机拍摄功能打开,对准了躺在地上的管小青。

     在许玉莹的眼中,管小青是一个让人特别敬重的医生,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像拼命三郎一样,一天正常要做15到20台手术。”

     这样的场景对管医生来说几乎是常态,现在一天做十多台手术是常有的事。管小青从医30载,治病救人10余万人次,成功抢救1000多名生命垂危的病人。曾先后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江苏省卫生厅“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江苏省首届“医德之星”、“十大医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曾当选感动宿迁十大人物,并在1998年5月被宿迁市政府荣记一等功。

     其实,管小青的身体并不好。在2007年他被查出胃癌,手术后,他在四个月内进行了12个疗程的化疗。治疗一结束,在化疗反应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情况下,他又重新站在了手术台上。

     他说,舍不下自己心爱的岗位,不忍看到病人那一双绝望而又渴望的眼睛。

     “我自己手术前,身体还不错,一次能吃一锅面条,再加几个鸡蛋。现在一次只能吃一碗面条了。”管小青有些歉意,他说要不是这次身体患病,他精力旺盛得很,也不会发生在手术室睡着的情况。“不只是我,其实很多医生都是这样,工作量非常大。”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医生

     看到这样的场景,不少网友被医生的敬业感动了。

     其实,类似的场景也在我们广东东莞发生过。早在一个月前的4月14日,东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男护士邝致豪,也曾因同样的场景,在该院医护人员的微信朋友圈内走红。

    

     这张照片是由东莞市人民医院一科室负责人陈永强抓拍的。照片中,邝致豪在手术室内,衣服口罩都还没来得及换,一脸疲惫地拿着一个透明塑料袋的液体在喝,袋子上隐约可见“葡萄糖注射”等字样。

     在邝致豪的身后就是手术床,似乎还有医护人员在忙,陈永强在转发照片时说,“这位手术室的同事从上午8时一直站台至次日凌晨,最后累得发晕,需要喝葡萄糖来补充体力。像他这样的医务人员每天都在为拯救生命而学习和工作,甚至废寝忘食。”

     “实在饿得不行,才会拿起葡萄糖就喝”

     邝致豪告诉记者,那天上午8时起,他就在手术室站台,站了19个小时,一直到第二天凌晨3时,实在饿得不行,才会拿起葡萄糖就喝。

     今年19岁的邝致豪是东莞寮步人,去年从东莞卫校毕业后进入东莞市人民医院从事护士工作。据他回忆,从4月13日8时起,他就进了手术室,一直站台到次日凌晨3时,整整19个小时。“手术太多、太急,我们那些护士根本来不及吃饭。”他说。

     他有些不太好意思:“当时实在太饿了,做完一台手术在旁边休息的时候,医生递给我一袋葡萄糖,我接过来插根管就喝了。葡萄糖本来就是补充能量的,可以直接饮用。”

     “跟护士相比,医生更要承受巨大压力“

     邝致豪说,在手术室工作,医护人员长时间的做手术,这几乎是惯例了,“要是医护人员体力差、身体素质不行,别说抢救病人了,自己都坚持不下来。”但他说像那天那样一站就是19个小时的情况确实也不多见,“辛苦是辛苦,但我能承受,不怕”。

     他在网上也看到了医生陈磊瘫坐在地上喝葡萄糖的照片,他说,“跟护士相比,医生更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远胜于体力的消耗,我也见过好多次,我们的医生从手术台上下来,心力交瘁。”

     一名曾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说:“一台手术常常几个小时,手术室的医生护士根本没时间吃饭;病人多、病情急的时候,主刀医生换了,护士还是那几个,还得继续站,确实太累了。”

     东莞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周柯介绍,“护士常常是在超负荷的工作,医患和谐需要多些相互理解。”

     广东医生让人暖心的那些瞬间

     最近,还有一张东莞医生跪地救人的图片也在南粤大地热传。

    

     原来,本月16日,东莞12岁的女孩小玲(化名)在放学回家路上,被一把飞镖插入后脑,小玲只觉得一阵剧痛,头晕目眩,一个趔趄摔在了地上……

     送医抢救时,由于飞镖正中枕骨上方,小玲不能平卧,更不能触碰挪移飞镖,这给麻醉医生出了一道不小的难题:一般的麻醉插管必须要在仰卧位下才能完成,但显然小玲的病情是不允许的。

     情急之下,医院麻醉科主任全守波和副主任医师周声汉想出了一个办法:由全守波跪在地上,双手稳稳地托住小玲头部,让她后脑勺悬空,并鼓励安抚她;再由周声汉在陈节海医师的协助下完成了全麻气管插管。这一方法既保证了插管所需的体位,又避免了飞镖对女孩造成的二次伤害。

     气管插管成功后,医生将小玲重新改为俯卧位。由神经外科医生精细操作,成功取出了金属飞镖异物并清创止血。术后,小玲顺利醒来,并脱离危险。

     同样让人感动的还有这样一张照片。

    

     今年1月底,中山一院超声科主任谢晓燕教授无意间看到的一幕:一名穿着病服的小女孩和一名医生坐在手术室外的凳子上,小女孩看上去很虚弱,头靠在医生的右侧肩膀上,仿佛安静地睡着了。医生一只手搭在她肩膀上,场面十分温馨。整个过程大约有半个小时,被倚靠的医生几乎一动不动,没有挪动过。该医生也被网友称为“肩膀哥”。

     原来,“肩膀哥”是中山一院小儿外科的进修医生唐宗富,刚开始,他并不知道自己被拍,“换做谁都会这么做,我只是凭着良心用心去做。”他有些羞涩地说。

     “当天,我陪同小儿外科孙俊杰副教授为小患者做处置,10余分钟就做完了。不过,孩子的配合度不如大人,需要进行小剂量的静脉麻醉,所以她出来后有点晕也很疲惫,但又得在手术室门口等车床来接她回病房。”此时,唐宗富二话不说就护住了她。小女孩靠着唐医生的肩膀,安心睡去。

     恰好,经过这里的医生谢晓燕看到了这一幕。她在微信朋友圈写道:“他让一个病孩无间的依偎着,并用手臂轻轻的呵护着她,那份关切恰似一对父女,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她用手机把这个过程悄悄拍了下来。

     “这是很平常的画面,但是很美,很温情。我不知道他是谁,但知道他很善良。家属也许不会看到这一幕,但医者的善爱无处不在。”谢晓燕发出这样的感慨。

     医者仁心,那些让人感动的画面

     他,一天完成了18台手术,太累了,在墙边席地而睡;他,忙碌了一天,累得虚脱,喝葡萄糖补充体力;她,照看孤儿小患者,不忍心孩子哭,抱着孩子工作……他们,是医生和护士。医者仁心,致敬!

    

    

    

    

    

    

    

     综合:央视新闻、南方日报等

     火爆!热门文章排行榜!

     【突发】信宜狂烈暴雨灾情!医护奔赴一线救援!避险自救你必须要知道这些!

     【惋惜】28岁网站女编辑因肝癌离世,从疲劳到癌症竟只隔4步!

     【警惕】惨!25岁医生猝死!这7大猝死信号,条条救命!

     医生不易!请为守护生命的他们点贊↓↓↓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广东卫生信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