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那些儿时的美好,你还记得吗?
2016/6/1 广东卫生信息

    

     芳芳

     小编话

     什么,还没酝酿好?

     那赶紧来看看,

     自己当年是怎么吃喝玩乐的,

     找找那时候的童真童心!

    

    

     那些年我们玩过的游戏!

     你还能记得几个?

     老鹰抓小鸡

    

    

     跳绳

     ▼

    

     吹泡泡

     ▼

    

     骑马蹲

     ▼

    

     跳房子

     ▼

    

     我们的小时候,

     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没有手机,

     那我们干嘛呢?

    

    

     1.蹲在地上观察蚂蚁搬家。

     2.追在别人后面踩别人的影子。

     3.对着电扇张大嘴喊“啊~”然后听颤抖音。

     4.挤塑料包装纸上的气泡听啪啪的声音。

    

    

     5.用圆规戳桌子,把笔帽吸在舌头上。

     6.把三层的纸巾一层层分成薄片

     7.学鲁迅在课桌上课桌上刻“早”字。

     8.下雨打伞时转伞看水珠飞出去。

    

    

     9.把泥土做成碗状,碗口朝下使劲砸向地板,看谁的碗底破洞更大。

     10.在婚礼现场捡人家扔剩下的彩色纸片当宝贝。

     11.屏住呼吸,跟伙伴比赛憋气看谁憋的时间长。

     12.用吸管喝水的时候,往水里吹气,发出咕嘟咕嘟的恶心声音。

    

    

     13.把手指插到刚熄灭蜡烛的蜡油里取指纹。

     14.把内眼皮翻到外面来。

     15.男孩子站成一排,看谁尿得更远。

     16.洗袜子的时候用袜子口对着水龙头接水~试图装满袜子。

    

    

     17.凤凰牌大自行车比人还要高,右脚穿过三角形的车架,居然也骑得那么熟练。

     18.把小鞭炮拆开,火药粉撒地上围成个圆,用火柴一点搜一下,整个圈圈燃亮,好开心。

     19.冬天玻璃上结了冰的窗花,不知道怎么想得,非要用舌头舔一下

     20.小时候老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东南西北。现在你还会折吗?

    

     小时候,

     我们没有ipad

     不懂LV

     理解不了阿玛尼。

     我们只会打纸包

     玩烟壳,打玻璃球,

     用小霸王打魂斗罗。

    

     以前我们春游烧烤,

     坐在一起谈天说地。

     小时候,

     我们吃一毛钱一支的冰棒

     二毛五一瓶的汽水,

     一块钱十根的粘牙糖

     如果哪个小朋友有五块十块,

     那就传说中的大钞了,

     简直就可以当孩子王收小弟了。

    

     回忆太多太美好!

     每个年龄段都有些许共同的记忆!

     60后

     零食篇

     60年代物资匮乏,大多数人还都在为温饱而奔忙,零食对他们来说,更大程度上是奢侈品,是辛苦劳作之余为数不多的甜头,是生活美好的希冀。因此,与后来者相比,60年代的零食虽在形象品质上相形见绌,却享受着最尊崇的待遇。

    

     古巴糖。1960年,我国为支援古巴的经济建设,开始进口古巴糖。其实“古巴糖”并不是什么特殊的糖类,就是糖从甘蔗中提取出后,经过粗加工而成的产品,俗称“红糖”,味道也不是很好,有点咸有点苦,但这种不怎么甜蜜的味道是那个时代的记忆。

    

     果味饼干。60年代的小孩都很懂事,都知道家里钱不多,只能每天在橱窗外面看一下,期待过年过节都吃到一点。

    

     大白兔奶糖。也是逢年过节系列,大年夜了,兄弟姐妹多,把糖拿出来分,能分到大白兔奶糖是最开心的,往往一整年都舍不得吃。

     玩具篇

     60后玩的大多是自制的简易玩具,虽然玩具少,但是集体活动多,是不同于现在的欢乐感。

    

     滚铁环。铁环相对于陀螺来说,制作简单上手快,一群人比谁滚得远,绝对的童年玩具爆款。

    

     跳皮筋。跳绳子是女孩子最爱的游戏之一,边跳嘴里还要念着着话: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可唱至一百零一。

    

     抽陀螺。九江话叫“地老鼠”,有的比转的久,有的比转的远,要想赢得用点巧劲。

    

    

     纸子枪弹和弹弓。这两个都属于比较刺激的玩具了,上树打鸟,下树打人,被捉到就是一顿棍子烧肉。

     红领巾篇

     能在六一戴上红领巾比吃肉都开心

    

    

    

     60年代六一儿童节是要戴红领巾宣誓的。

     在当时,这个荣誉可不是谁都能享受上的,打报告递申请,平时还不能犯一点小错误才能被选中佩戴红领巾。当天能戴上红领巾,那比在物质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比吃到肉都开心。我宣誓,我自愿成为一名少先队员……红领巾是鲜血染成的,它是红旗的一角,在那时的孩子们心中,红领巾是至高无上的东西。很多孩子戴红领巾的那个六一儿童节,就算晚上睡觉时也是戴着红领巾睡的。

     70后

     70年代比60年代的幸福了那么一丢丢,尤其是在吃的方面。

     零食篇

    

     宝塔糖。严格来说,这种并不算零食,而是一种驱蛔虫的药。但因为口味甜甜的,所以让人很喜欢吃。在那个年代蛔虫病非常普遍,为了不让小孩拒绝吃药,所以把驱虫的成分制成了淡黄色、像宝塔一样的糖果,就是这种宝塔糖。

    

     米通。米通又叫米花糖,在七八十年代几乎是家家必备,尤其是到了过节的时候。非常的松脆可口、入口即化,又不粘牙。以前都是在机器旁边等着师傅做现做,声音像放炮一样。

    

    北冰洋汽水。70后对北冰洋汽水会有种特殊的感情。那时市面上最主流的饮料就是北冰洋的橘子汽水,浓度高、气也很足,卖0.15元一瓶。屋里人要是在二厂上班,绝对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麦乳精。麦乳精是上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速溶性含乳营养固体饮料,里面有牛奶、奶油、麦精、蛋粉等,用红白色的铁罐子包装,是那个时候最高级的营养品,一般是冲水喝的,但很多孩子经常背着父母偷偷干吃,因为这样吃比冲水喝味道更浓。

    

     糖水罐头。最早出现的糖水罐头是糖水蜜橘,密封在一个1升装的广口玻璃瓶里,其实就是白糖水腌橘子瓣儿。生病的时候屋里爸爸妈妈才准你吃,后来就巴不得经常生病。

     玩具篇

    

     小人书。要说什么东西能激起60、70、80后的共鸣,那就是小人书无疑了。许多人知道的三国、水浒典故都是从这些连环画里得来的。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尝尝在书店门口搬个小板凳坐着看,一不留神就看过了晚饭;一本书在一群孩子里传阅,这部看完了着急看下部还得排队呢。

    

    

     花绳。将绳圈套在手指上,并利用手指进行不停的勾、拉、套,进而翻出面条、大桥、饼干、降落伞等造型。多为一个人拉绳,另一个人翻绳;若一方将绳翻散后,为输家。此外,部分简单造型可一人独自完成。

    

     玻璃球。70、80、90年代的孩子们都玩过,能收集一盒子玻璃珠的都是打弹珠好手哇。

    

     折纸。成本最低花样还最多的玩具就是纸了。一般都是折个纸飞机,桌子椅子凳子,叠个四角摔着玩。也有高阶的玩法,纸手枪、飞镖。只要套路深,再难的东西也能折出来。

    

     书包篇

     军绿书包是孩子们的LV

    

    

    

     在70年代度过童年生活的孩子,样板戏是他们的流行音乐。

     《红灯记》就是他们的S.H.E.、《沙家浜》就是他们的周杰伦,《智取威虎山》就是他们的林肯公园乐队。他们背着军绿书包——这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饰品,好比今日的LV;骑着28加重的自行车,或者徒步滚着铁环,呼啸而去。若在乡镇间,还可以看到儿童笑嘻嘻地追赶拖拉机,跳上车斗,或者就吊在车尾,蹭搭便车。

     80后

     相较于前面两个年代的孩子们,80后是相当幸福的一代,不仅零食多样,玩具也都是些“高科技”、“尖板眼”。

     零食篇

    

    

     娃娃头雪糕。娃娃头雪糕,其实一般只吃得起老冰棒。

    

    

     那时两毛钱的老冰棍是孩子的最爱!

     六一节我们可以得到父母给的1元钱,去学校看学生们的演出。节日那天,而我们所做的,就是在那一上午的时间里,把口袋里的1元钱花完。几个小孩子聚一起,每个人买一样零食,而后你一口、我一口,互换地把小吃摊上的东西吃个遍。

    

     无花果。特别小的一包,却可以把你酸的豆腐都咬不动。

    

     跳跳糖。这也算是当年的奢侈食品了吧,吃了感觉舌头像通了电一样,蛮有意思。

    

     大大泡泡糖。比赛吹泡泡,即吹了牛皮,又吹了泡泡,一举两得。

    

    

     小浣熊干脆面。许多时候买它只是为了收集里面的小卡片。

    

     健力宝。味道一点不比可乐雪碧差。

     玩具篇

    

     水枪。都认得吧,玩的太野总是被家长老师骂。

    

    

     小霸王学习机。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学习机系列。魂斗罗、三国志、吞食天地等等,一张卡带就是好几顿的早餐钱,但是没有比通关更让人高兴地事了,ABBA,欧耶~

    

     铁皮青蛙。外面是铁皮,一拧发条就可以跳起来。

    

    

     七巧板和魔方。都是用来锻炼小孩子智力的。

    

     水中套圈机。机身上只有两个钮,按下按键就可以喷水,通过控制水压把塑料圈套在中间的竖针上,其实还是很有难度的。

    

     木质钢琴。迷你到不行的木制钢琴,按下去一样会发声音,弹奏一些简单的音乐是没有问题啦。

    

     贴纸。80年代的经典动画片特别多,黑猫警长、葫芦娃、圣斗士星矢、龙珠、铁臂阿童木等等,相应的也有特别多的经典贴纸,厚厚一沓足以让你在班里称霸。

    

     90后

     60后物资缺乏,70后勉强够看,80后有点意思,90后花样百出。

     竞争激烈、独立成长的一代人

    

     零食篇

    

     旺旺系列。旺旺真的是个神奇的男子,凭借着一条连体背心裤就征服了90后的童年……逢年过节最希望收到的礼物就是旺旺大礼包,中的请举手!

    

     辣条。国民零嘴,每个小学生都阻挡不了的极致诱惑。对于无辣不欢的重口味九江人来说实在是难以抗拒。

    

    

     华华丹。和小伙伴们演晕倒戏必备呀,一边捂心口一边缓缓倒下,“太医”就会来给你塞几粒酸酸甜甜的华华丹,保证药到病除。

    

     搅糖。每次都转不到自己的生肖,也是real心塞。不过看师傅一气呵成做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咪咪虾条。5毛钱一包,实惠又好吃。

     玩具篇

    

    

     各种卡片。男生玩的有游戏王、水浒,女生爱收集库洛牌。

    

     跳跳鼠。玩这个摔破鼻子的请举手!

    

     激光笔。偷偷摸摸地在学校玩是件需要勇气的事情,被没收了就哦豁了。

    

    

    

     留守儿童最多的一代人。

     生活在90年代的孩子,毫无疑问将成长为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具独立精神的公民。他们大多衣食无忧,个性张扬。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下,孤独地成长,在农村,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六一节演出结束,飞奔回家把奖状给爷爷奶奶看,又跑到一公里外的村公用电话亭给外出打工的父母打电话,告诉他们自己得奖的消息。

     00后

     被各种培训班吞没的一代

    

    

    

     00后的孩子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书包越来越沉,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各种补习班充斥着他们的童年。现在的孩子对于六一节更多的期待反而是可以尽情地玩一天,或者睡一天的懒觉。

     童年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度值得回忆的人和事,

     念不完,数不清。

     六一儿童节,充满童趣的一天,整理整理过去的记忆,

     再拾起那份纯真无邪吧!

     祝各位亲们节日快乐哟~

     (来源:网络)

     火爆!热门文章排行榜!

     【注意】get√癌症发生的这15种信号,说不定能救你一命!

     【头条】震惊!“超级细菌”已现身!一旦感染,所有抗生素都没用!

     【提醒】太脏了!原来这些食物商贩自己从来不吃!我们却爱吃的不得了!

     六一儿童节,要为自已这个超龄儿童点贊↓↓↓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广东卫生信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