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你知道吗!献一次血,也许你就能救一个生命|三版
2016/6/27 广东卫生信息



广东卫生计生报2016年6月27日 第三版
献一次血,也许你就能救一个生命
□ 胡淑欣
血,是生命之源,它流淌在人体内,维持生命的存活;血,是救命之本,在抢救病人的危难关头,为病人带来生的希望。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献血日期间,东莞市道滘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携手东莞市中心血站开展“接力生命、接力爱”无偿献血活动。采血现场人头攒动,填表、验血、抽血……大家一边为自己能够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而自豪的同时,一边用轻松谈笑的方式来缓和紧张感。献血队伍在采血人员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献血,气氛轻松愉快。他们既有第一次献血的“新人”,也有多次献血的“老面孔”。
十八年的坚持
东莞市用血量近年来持续攀升。市中心血站血库频频告急,有关部门多次呼吁更多人献出爱心,加入无偿献血队伍。
面对来自生命的呼唤,道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兆锋已经是无偿献血的“老面孔”,他1998年就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献血历程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个人献血24次,献血总量达11000毫升(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体重70公斤,则血液量约4900~5600毫升),荣获1998~2005年度东莞市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06~200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等称号。这一数据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从未企及的。
“东莞市中心血站于1998年1月成立,同年10月就开展了第一次无偿献血活动,那时候大家对无偿献血还没有什么概念,我也是因为好奇想去尝试一下,尝试着就慢慢地坚持下来,一下子就18年过去了。”李兆锋一边献血一边笑谈,完全没有初次的紧张感。他表示,献血其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自己的造血功能,有利于血液的循环,而且可以帮助别人,一举两得。
“献一次血,也许就能救一个生命”,李兆锋正是在这种最朴实的想法下一直坚持。
人生的第一次
“这次献血把我大学时没做的事完成了,感觉很开心,虽然也紧张,但是如果别人会因这点血而丢了性命,那我愿意拿这点血去帮助他们。”第一次献血的叶紫程通过身体检查后,高高地挽起了衣袖,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
“献出可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这是无偿献血的宣传口号,本次献血活动,道滘社卫中心正是动员大家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大众诠释了无偿献血的理念,带动更多的人参加到献血的队伍中,献出一点爱心,增添一份关怀,挽救一个生命。
(作者单位:东莞市道滘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我不爱歌颂什么
□ 彭斯
我不爱歌颂什么,
你不漂亮,
眼睛下面卧着黑眼圈,
可是看见你对我笑,
感觉阴沉的天气也变晴朗了。
你不温柔,
有时还很凶,
可是听见你啰啰嗦嗦念叨我,
该吃药了,
我笑笑。
你不强壮,
可是看见你为了抢救病患,
跪在地上几小时也不说累,
我才惊讶,
原来你那小小身躯里藏着大大能量。
你总是叫唤我的名字,
了解我的疼痛、我的血液、我的年岁、我的住址…
我却不知道你的姓名,
不知道你的喜怒,
不知道你是否也和我一样感受着疼痛。
因为我们不是朋友,
关于你的事我所知无几。
我只知道,
你总是穿着白色的工作装,
戴着坚挺的燕尾帽,
脚步轻轻,来来回回。
你平凡,认真,
其实,我不爱歌颂什么。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护理单元)
我是手术室护士
□ 林春虹 刘文慧
我是手术室护士,踏入手术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周而复始。我们没有华丽的外表、精致的妆容,可我们有着一套象征着生命颜色的手术服和一个洁白的口罩,我们把满腔的热情和无言的关爱统统包裹于其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影灯下,我们穿着象征生命颜色的手术服,尽情挥洒汗水,共同谱写青春华章。

我是手术室护士,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我明白手术医生的需要,谨慎而快速地传递医生需要的手术器械是我们不变的使命;我们更理解患者的痛苦,安全、准确无误地完成手术,让患者恢复健康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我是手术室护士,“洗手”对于我们而言是最熟悉不过的一个动作了,只有认真地把洗手这项工作完成了,我们才有资格上台为患者进行手术。无论是手术医生还是护士,这是我们获准上台的第一步!这项工作不需要任何人的监督或提醒,它早已在我们心中生了根,很深!
我是手术室护士,我们护士手里都有一支润手霜,不论男女。不是我们爱美,而是我们每天无数次地洗手、消毒、浸泡,使得皮肤变得极度干燥,甚至过敏,不少小护士的手臂上出现了密集的小红点。护长常告诉我们,只有先爱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为那些把生命交给我们的患者服务。因此,润手霜成了我们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我是手术室护士,我身边有一位怀孕6个多月的准妈妈,她对待工作的那股劲儿始终不变,她给每位患者和家属鼓励,她带着肚子里的宝宝,带着新生的希望与喜悦,坚守在我们的阵地上。
我是手术室护士,也许你不认识生活中的我,不认识脱了手术服的我,甚至听不出我的声音,但,那都不重要。我知道我们为你解除了病痛,我的安慰和鼓励为躺在手术台上的你缓解了心里的恐惧与害怕。这,就足够了。

我只是手术室护士。虽然我们不是超人,不能拯救世界,不能解决每一个困难,或者不能得到每一个人的理解,但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和不灭的信念支撑着,我们是南丁格尔的永恒追随者,时刻坚守着南丁格尔誓言: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慎守病人家务及秘密。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
(作者单位:英德市中医院)
功败垂成(小说节选)
□ 陈金伟
【编者按】
作者陈金伟,笔名陈家大少,六十年代生,现为连州市北湖医院执业医师,作协会员。陈金伟近期出版长篇小说《医院风云》,此书讲述南州市新生脑科医院微创神经外科主任张明轩等医务人员,为打破外国同行的技术封锁,研发微创神经外科领域中的前沿技术——神经导航术为病人解除病痛,引发医疗市场的剧烈竞争。本期节选该书片段,以飨读者。

他凝视着张明轩,只见张明轩的眼睛由原来的呆滞变得明亮、熠熠有光了,显得敏锐而深遂、睿智。啊——这才是我想要的张明轩;这才是可以为我们院赚钱的张明轩;这才是可以保住我和刘国江地位的张明轩啊;这才是我国医界的骄傲、民族英雄……“啊——”王景平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医院的生存发展壮大不成问题了!我和老爸的地位保住了!中国神经导航术新星可以继续发光发亮了……他抬头朝阶梯式观看台望去,但见刘国江坐在第一排位子上,像稳坐钓鱼船,脸上露出满意、欣喜的笑容——见王景平抬头望着自已,他朝王景平笑笑。王景平点点头。观看台和手术室里的气氛变得更活跃了。胜利啊,胜利在望啊!这时,他隐约看见坐在最后一排座位上的进取派领军人物陈天明、罗志伟、欧美兰、郑重义、赵学儒、江凤仪脸上露出失望的神情。
在这时候,女电视记者对着摄像机镜头说:“啊!令人振奋的是,埋藏在病人脑海深处的‘定时炸弹’——脑瘤已经找到了!脑瘤只有一点五厘米左右大小,现在,‘当代华佗’张明轩正在把导航探针退出来,换上取瘤钳,伸入‘窗口’内钳取脑瘤……哦哦,大家瞧,大家瞧瞧!脑瘤被取下来了,被带出颅外了,手术接近尾声了……”女电视记者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毕竟,她亲临手术现场,她做了别人不能做的采访;还有,她受人之托……
手术台上,张明轩把脑瘤取出来后,把它放在巡回护士递过来的白色搪瓷弯盘上。这时候大家才看清楚,脑瘤浅粉红色,鱼肉状,样子非常漂亮,可它本性却非常凶险,生长迅速,压迫脑组织病人导致头晕、头痛、偏瘫等症状,一旦瘤内血管破裂出血可导致脑疝形成,病人死亡!这时,剩下的工作就只有关闭“窗口”了。大家长长地吁了口气:“嘘——”两个助手、王景平的心腹医生把颅骨放回到“窗口”上,再把头皮放回原位,拿起器械护士递过来的线针,动作熟练地缝了起来,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把头皮给缝好了,盖上敷料,加压包扎,戴上网状头罩,大功告成。“手术结束!”张明轩掷地有声地说,说毕动作迅速地摘下口罩,似乎有什么重要的话要说——
“啊……”大家纷纷把头转向他;女电视记者把脸转向他;男摄影师把镜头从女记者脸上转向他——主角要发言了。
张明轩脸上渗出微汗,脸色红润,光彩照人,与平时、没病时没什么两样。他向着摄像机往前走了一步,面向摄像机镜头,声音宏亮地说:“我没病——不,有是有,但病早就好了!我装病装到现在,是怕有人借刀杀人——借家属之手杀我不成,再另想办法杀我!他们想吞并我们南州市新生脑科医院不成,就搞阴谋诡计:前一段时间的‘会诊’、医疗纠纷、家属闹事都是事先策划好的!是陷阱!是外国跨国医疗集团痴心妄想、南州市东方时代医院吞并、南州市现代综合医院竞争失败等一系列事件的继续!我想不到他们如此狠毒,把我打得卧倒在床,我干脆趁此机会好好休养,想清楚该怎么办……我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等到这一天,为的就是更好地向大家揭露真相,还我和南州市新生脑科医院一个公道……”
在场的人一下子惊呆了!
王景平几乎哭了!
女电视记者和男摄影师一时不知所措!
女电视记者手中的麦克风举到嘴边,口罩后面的嘴停止蠕动;男摄影师习惯性地把镜头拉远,把张明轩、王景平、女记者和大半个手术室收入镜头中,于是,各处屏幕出现他们三人的身影,以及作为背景的手术室、手术台和全体不知所措的医护人员。
“胡扯!他胡扯!胡说八道!大家别听他的……”王景平醒悟过来,惊慌失措声嘶力竭地说,顾不上自我形象,“他所说的一切都早有定论!他的脑外伤后遗症还没好,他所说的胡话就是证明、证明……”此时此刻,他顾不上说张明轩病没好与之前自相矛盾了,大将风度荡然无存,泰山崩于前而色变了。摄影师把镜头对准王景平。
“我不是说胡话,我很清醒。他们和现代综合医院叫我跳槽不成,就暗中收购我们新生脑科医院;现代综合医院竞争不过东方时代医院,就以‘会诊’为名制造医疗事故,想把我和东方时代医院搞臭搞垮。我只不过是他们手上的一枚棋子而已……”摄影师把镜头移向张明轩,张明轩对着镜头不停地说啊,说啊。
“他后遗症发作了,他说的话全部无效,快把他送回病房治疗、治疗……”王景平欲哭无泪地说呀,说呀,想用自已的声音盖住张明轩的声音,忘了叫摄影师停拍,也忘了叫记者停止采访。他又对身边呆若木鸡的医护人员咆哮:“磨蹭什么!快把他抓回病房打针。电休克!电休克!”
“把镜头拉远,全景!”女电视记者醒悟过来,急忙对摄影师说。摄影师照办,拉远镜头,又一次把大半个手术室收入镜头中。场面混乱,好看。嘻嘻,他们原来是叫我们来捧场的,是做正面报道的——但途中出现这样精彩的场面,不报道白不报道,为了提高收视率,当然也为了行使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我们不会白白放弃,女记者想。“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段小插曲……”
几个医护人员饿虎扑食般地扑向张明轩,七手八脚地把他按倒在地上,反扭他的双手,然后把他提起来,一起将他往手术室门外推。张明轩奋起反抗,手舞足蹈,反正手术已经做好了,此时此处不揭发他们更待何时?!“我不去!我不去!我的后遗症早就好了!我说的全是事实……事实……”
“用布堵住他的嘴……”王景平气急败坏地说。
一个男医生接过一个女护士递过来的带血的手术巾,用力往张明轩的嘴塞去。张明轩转身逃避,却失去重心,在几个医生护士的推送下、同时也是在他们身体的支撑下,缓缓地跌倒在地上。手术巾被塞进张明轩嘴里,张明轩发不出声音,不——发出了,是“啊哦噢哟”的恐怖的声音。“快!”王景平的命令继续传来,大家加快动作。终因寡不敌众,张明轩像罪犯一样被押送出手术室。
一位扶贫干部的家书
□ 贾格华
【编者按】
作者贾格华是广州市花都区卫生计生系统派到丰顺县丰京村扶贫的驻村干部。2014年11月他通过公开招聘进入花都区花山镇卫生院工作,今年花都区卫生计生局在选拔扶贫干部时他踊跃报名。就在组织同意他参加为期3年的扶贫工作时,他的妻子却因宫外孕手术入院,情况危急,面对意外住院的妻子和尚且年幼的孩子,他在“大家”和“小家”面前,选择了前者。
多数父亲总是隐藏自己对孩子的感情。然而,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贾格华给孩子写了的一封书信,字里行间满是一位父亲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孩子的期盼。
亲爱的孩子:
爸爸远在数百里之外的大山里,提笔写信给你,借此寄托无限的相思和牵挂。
此次妈妈因怀宝宝而手术住院,在十万火急中得救,实在是万幸。离家之前,她问当时手术情景,我说,当时她麻醉昏迷接受手术,我们在手术室外焦急如焚。她问:若是回不来,我该如何。我说,随你去那个世间。她说,不行,要把我儿带大。我顿时泪如雨下。也许我有些不合时宜的脆弱,但此生在人世间40年,越来越对亲情不舍:你祖父母在老家让我牵挂万千,你和妈妈是我唯一的宝。
接远赴梅州扶贫任务后,征求你意见,你内心是一万个不愿意,但是你没有表现抗拒,这点我要感谢你。你知道,在我们这个小家庭之外,还有一个大家,是为父的职责所在——在遥远的山区,还有一群贫苦的人,需要我去为他们工作,争取早日改变贫困的面貌。对于我们小家庭来说,我的选择是多么残忍与不顾,身为男人的我,又只能这样选。家庭也得顾,扶贫的事情也得做,再苦再累再奔波,我心甘情愿。因此,尽管家里经历这次劫难,妈妈一出院,我便踏上前往山区的征途。
亲爱的孩子,自古英雄出贫寒,只有经过锻炼,才能成才,期望你慢慢学会独立,适应长大。你尚年幼,需要开始承担一些担子:你在家要学会做家务,勇敢担起保护妈妈的责任,以后还要成为弟弟或妹妹的榜样。在校仍要继续表现优秀,做老师的得力助手,多多锻炼自己的能力,争取将来更多地回报社会。亲爱的孩子,因为有你,感谢有你,爸爸妈妈的爱得以更完满,人生得以更加有方向和目标。因为有你,感谢有你,爸爸妈妈一直感到温暖与欣慰。过去,我们因为你而自豪;以后,你更是我们的骄傲。
爱你的爸爸
5月31日
一碗米粉
□ 陆月如
沿着窄窄的巷道一路走去,两边是一些古旧的青砖瓦房,脚下的狗牙石板依然有些湿滑,两边的青苔细细密密地顺势而长,一如往日的思念,继而又轻轻地爬上了那黝黑的青砖,填满了一筐一筐的记忆。我用手抚摸着岁月的时光,不知不觉走到了那一间有着古铜色木门的瓦房子,木门早已褪了色,厚厚锈迹的大方锁静静地沉睡着。木门右上方的小红木窗紧紧地锁上了,瞅不见里面的一切。我闭上了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手不自觉地推了一下木门,吱一声,记忆之门顿时开了!
那是1993年仲夏的清晨,东方天际一抹鱼肚白,我背起小书包踏着狗牙石板路,顺着那条窄窄的巷道跑到学校附近的平姨小食店,正推开古铜色的木门,“呀,小不点啊,这才六点钟啊,这么早就来啦,婶子还没有开锅呢!来,进来吧,帮我把米粉从水盆里捞出来啊,老伴儿昨晚睡得不好,让他多睡会吧,你来打个下手,赶快把米粉煮好,要不学生们多起来就不好办哩!”
我忙放下书包,利索地用箕子把米粉捞出来沥水,这时婶子把大铁锅里的水烧开了,掀锅盖的一下子,如白纱一样的水蒸气把整个厨房都包围了起来,如腾云驾雾似的。我看着那袅袅的白烟发呆,婶子用锅铲手柄捅了一下我,“还发呆啊,赶快把葱花给切好!”婶子把一大碗上好酱料的肉粒倒进开水里,盖好锅盖,就把那一大箕子的米粉挪到锅边,把我切好的葱花也放在边上,又在一个大碗里盛上几勺盐、糖和酱油,做好这一切后,婶子把米粉倒进了肉汤里,把刚兑好的料也倒了进去,又盖上锅盖。不一会儿,她把葱花像仙女撒花一样撒入锅内,顿时整个厨房都弥漫着一股醉人的香气。
“小不点,把碗提上来,准备出锅!”我赶忙把六只大公鸡碗并排在托盘里,端到婶子的灶台上,只见她用一对又长又大的木筷把米粉一撮撮地放入碗内,然后再用大勺把肉汤浇到米粉上,一份份温暖的肉汤米粉就这样做好了。此时,屋内早已有五六个同学等着吃米粉了,我小心翼翼地把滚烫的米粉送到同学面前,看到他们吃得美滋滋的,心头略过一丝喜悦。
同学们吃完走了一拨,又来一拨,一大锅米粉就这样全部走进孩子们的小肚子里。这时婶子端了一大碗满满是肉碎的米粉给我,“快吃了上学去,要不迟到啦!把肉也全吃啦,你看你总不长个儿,婶子看着也心疼啊!”我端着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心头不禁又一阵温热。
……
我摸着陈旧的木门,耳边还回响着婶子亲切的声音。其实婶子是小食店的老板娘,她为人和蔼,人人都喊她婶子,我也就跟着叫了。我儿时因为要上学,寄住在城里的亲戚家里,那时父母都在乡下种地,收成不好,光景也就不太好,常欠着亲戚家的伙食费,于是我多数是没钱吃早餐的,后来有一次妈妈来交伙食费时,悄悄给了我两块钱。那天早上我就跑到婶子的店里给了她5毛钱,要了半份净米粉,两块钱竟吃了四天!精明的婶子与我拉上了话,她说店里差一个打下手的,如果我愿意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店里帮忙的话,就可以免费吃一份肉汤米粉,我听罢高兴得不得了,一份米粉可要一块钱呢,帮忙做点儿事就可以吃上一碗肉汤米粉,是何等的好事啊。我赶忙答应了。后来我每天天还没亮就起来梳洗,再读一会儿书,就小跑到婶子的食店里帮忙,常常是婶子还没开锅我就到了。
在婶子的小食店里,我免费吃了三年的肉汤米粉。小学毕业礼结束那天傍晚,我敲响了婶子的木门,婶子摸着我胸前的红领巾说:“小不点啊,现在长高了许多,不是小不点啦。转眼你就毕业了,上初中的学习任务重,又是长身体的时候,可得好好吃东西啊,哪天你来婶子家,婶子还会给你做一大碗肉汤米粉。”我扑到婶子的怀里,让那满满的泪水倾泻而下,婶子笑着说:“那有什么呢,只是一碗米粉啊,是你劳动应得的。”
三年来,婶子让我敏感的自尊心有了安放之处,让我每天都能心安理得地吃上一碗米粉。那何止是一碗米粉啊,乃是一份暖人心怀的关爱之情啊,而这份关爱之情一直绵延温暖了我后来的所有时光。
上初中后,我跟着离异的母亲一起生活。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做一小锅肉汤米粉,端到房里给因病卧床的母亲吃。母亲总说这米粉的味道特别好,每次都吃得光光的。后来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再回到婶子的小食店时,再也闻不到那股沁入心肺的米粉香气,经多处打听,才知道婶子已经跟老伴搬到县里的儿子家住了。婶子的小食店空空地矗立在巷子里,一股无限惆怅的情愫包裹着我,让我竟有些喘不过气来……
事隔二十年,我去了许多不同的地方,吃了许多不同的米粉,却没有一碗米粉的味道能及得上婶子的米粉。
近日我又回到那条巷子里,回到那间空落的青砖瓦房子,徘徊于屋前,回味着那些温暖的回忆,久久不愿离开。婶子慈祥的面容浮现在眼前,婶子啊,您还好吗?因为您的关怀,让我幼小的心灵注满了人间的真爱;因为您的照顾,让我卑微的人生从此有了亮光;因为您的关爱,让我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也有一丝温暖在心头啊……
一碗米粉,一世情……
(作者单位: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
火爆!热门文章排行榜!
【可恶】18岁女孩3个月怀孕两次!罪魁祸首竟是这个常用的小东西!
【重磅】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首次来粤调研,给出哪些风向标?
【黑名单】注意!这些食品不合格!沃尔玛、天猫、京东、一号店、苏宁易购有售
感谢阅读,顺便点个贊呗!

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大赛投稿和媒体登记↓↓↓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广东卫生信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