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准宝宝的敏感期,你的教育就对了!
2016/9/25 微女人瘦身经

    

     各位都听说过狼孩子的故事,因被遗弃,从小被狼养大,常年与狼为伍,直到被社会发现、媒体报道,狼孩子才重回人类社会。10多岁了,但其智商却达不到三岁孩子的水平。心理学家指出,狼孩子的智商不及三岁孩子,源于错过了幼儿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期,也就是宝宝的敏感期

    

     那什么是幼儿的敏感期呢?比如一向听话的宝宝突然变得特别固执;还动不动伸手打人,乱扔东西;喜欢时不时将手、玩具啥的一把往嘴里塞。电视上的宝宝不都是可爱哒,萌萌哒,怎么一到自家宝宝这里,就变窜天猴了呢?有些妈妈可伤神了,说也说不听,打也打不变,这完全是家里磨人的小祖宗啊!其实妈妈们大可不必担忧,听我给您讲一讲宝宝这些“别有用心”的小行为,将苦恼一扫而光!

     苦恼一:为啥我家宝宝喜欢打人,乱扔东西

     这是宝宝手的敏感期传达出的信号。打人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乱扔东西是因为宝宝发现手不仅能抓东西还能扔东西,这是宝宝在慢慢开发手的功能哟!

    

     苦恼二、宝宝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

     常常表现为不听话、抢小朋友玩具、认为只要是我喜欢的东西就都是我的。这是宝宝自我意识的敏感期。其实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如果他的要求没被满足或者被拒绝,他就会以哭闹的形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苦恼三、宝宝不安分,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这是宝宝对空间的敏感期。这个阶段的宝宝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把积木垒高又推倒;还对各种洞、孔、眼感兴趣。妈妈经常会在一旁手忙脚乱,生怕出点闪失。其实这是宝宝对空间的探索,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

     妈妈如果忽略了宝宝的这些细节,没有及时给到帮助,或者制止他的这些行为,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破坏。那聪明的妈妈该如何对付这个小淘气呢?

    

    


     方法一、不要给宝宝扣上“打人”的帽子。因为1岁左右的宝宝还不会用语言表达,他们只是通过手来引起注意,这种行为等敏感期过了就不会出现了。宝宝乱扔东西,妈妈可以给宝宝不易损坏的玩具;昂贵易坏、玻璃制品要收拾好;可以陪同宝宝一起玩扔球的游戏,促进亲子关系。

     方法二、妈妈首先应尊重孩子的主观意愿,再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孩子。假如发现宝宝有抢小朋友玩具的行为,妈妈可以这样做:

     1、告诉宝宝想获得别人的东西必须征求别人的同意。

     2、采用交换或者轮流的方式与别的孩子进行分享。

     3、当宝宝被拒绝的时候,告诉宝宝为什么。

     4、爸妈和宝宝一起玩“借东西”的游戏,父母通常演“借出”,偶尔不同意借出,解释是因为自己特别喜欢的缘故。

    

     方法三、做好安全措施,不要一味制止。将有安全隐患的物品做好安全措施,比如把插座封死、窗户装上防盗网,桌子装上防滑垫等等。然后,就是淡定看待孩子的各种“调皮”行为,默默的在背后保护他就好了,而不是一味制止。

     爸妈还可以给孩子提供适合的玩具,例如百变插珠,积木,并陪同宝宝一起玩,不仅能够提升宝宝的动手能力,还锻炼了他的手眼协调能力。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宝宝的一种生命助力,是宝宝的内在需求,他的行为是在探索、感知这个世界。实践证明,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学习能力强。

     除了这些,宝宝在不同阶段还有各种各样的敏感期,有时真让妈妈招架不住。我们的萌宝课程为您详细讲解了宝宝各个阶段敏感期的表现,轻松阅读,各种苦恼迎刃而解。

     我们前期在准备课程时,有很多妈妈通过微信与我们联系,交流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都积极的为其提供了解决方案。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我们现将0-6岁儿童心理成长规律及问题整理成课程,让爸爸妈妈们真正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加下面微信号,和老师一起学习、成长吧。

     长按二维码,和老师一起学习成长吧

    

     燕子老师-萌宝亲子教育顾问

     为了保证沟通、咨询效果,每天限十个名额

     萌宝亲子教育简介

     作为互联网亲子教育权威,萌宝致力于帮助亿万家庭实现子女健康快乐成长梦想,赢在未来!平台仅聚焦与孩子教育有关的事!全部原创文章及视频,爸妈现身说法,专家智慧沉淀,教会您孩子的心理、成长、性格培养……在孩子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您10秒钟的关注,收获终生幸福回报!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萌宝亲子教育

     了解更多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微女人瘦身经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