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物|匠人心,陶艺魂!
2016/6/5 读者

“
5月以来,《人民日报》将目光聚焦那些匠心独具的年轻人,他们或者传承传统,复活一门手艺;或者专注精神,研制某种“神器”;或者在生产环节,不懈追求工艺技术改造……
他们是成长中的“大国工匠”,他们是流动的社会标杆。汇聚他们的力量,追求他们的追求,我们就能涵养一种坚定而追求卓越的时代气质。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彭州,寻找那颗蕴藏在美丽陶器背后的匠人心。”


1
“
净手、焚香、合掌、祈祷、祝福……虽不是在佛前许愿,却也是以一颗无比虔诚的心,与天地沟通,与万物对白,与自然交流,然后澄怀虚静,让心变得轻盈、通透、干净,空灵着在宇宙间自由的飞翔!
这样一种烧陶的仪式,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对于陶艺人李清泉来说,每一次开炉烧陶都是冥冥中的一份缘,都是天意。所以,他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日子,一份美丽的心情,和着一抔泥土的灵性和一颗芬芳的匠人心,开始这个严肃得几乎神圣的时刻:开炉烧陶!”



清泉烧:一颗心浸在泥土中
““不二工坊”坊主李清泉, 33岁,是一位学者型的陶艺家,曾就读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后任教于成都理工大学影视学院,主讲陶艺制作课程。教书7年后,他突然觉得自己的梦想不在大学课堂上,而应该和泥土在一起,应该和契合自己心性的陶器在一起。当他明明白白看见自己那颗为陶艺而生的匠人心后,毅然辞去高校任教的工作,来到彭州军乐镇,做起了陶瓷,当起“不二工坊”的主人。”





不二作坊——清泉烧
向一泓清泉 添一间茅屋
向一弯明月 画一窗剪影
向一炉柴火 塑一块泥土
“每个夜晚来临的时候,属于李清泉的时刻也来临了,送走了白天的喧嚣,他终于可以面对自己那一颗心。孤独但不寂寞,他翻开收藏的书籍,在熟悉的味道中与古人对话,悉心聆听又侃侃而谈,心灵相吸又相惜,灵魂感到万分的喜悦悠然,安静的月色中,一切静谧而美好。那些于平淡中显出的优雅沉静渐渐流淌在他的眼眸中,熔铸在一件件陶器中,闪烁着内敛而深邃,质朴而温润的光芒,仿佛西周、仿佛魏晋、又仿佛汉唐与宋……”



“彭州磁峰“金城窑”在历史长河中渐行渐远,“不二工坊”正是为了追逐这种记忆、这种传承,寻根而来。在李清泉眼里,彭州的泥土是神奇的,彭州的文化是芬芳的,彭州的人是值得留恋的,彭州的梦想是值得用心守望的。”
“彭州古窑遗址的陶瓷碎片对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触摸到她时候,我仿佛看见一件件精美的陶器诞生的过程,这里是陶艺的根。我要回到陶艺的源头去'刨根问底',我要跟随陶人们的足迹,回归陶艺本来的面目,找回自己。”——李清泉




““一个人玩只是技艺,跟大家一起玩才是一种生活。”李清泉喜欢用“玩”这个字表达自己和泥土之间的关系。传承陶瓷的精髓,必须尊重陶瓷千百年来的精神。一开始他就把自己的工作室定位于“作坊”,保留一种手艺人的劳作状态,用“玩”的方式按古法来做陶。其实,品茶、赏水、听风、裸心……哪一件不是人间美事?在常人看来无暇享受的美事,在李清泉这里却是生活的常态。正是这样一种淡泊的心境,涵养出一种属于他的浩然之气,就像他的名字“清泉”一样,甘冽、淳厚、清澈,恰如他创作的陶艺作品,纯素中有丰饶,极简中有大美!”



土溪河畔,品茗观水,人生何不快哉也!
在古蜀天彭, 在不二工坊, 这里有泥土的芬芳!
2
“中国的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陶器,时至商代就烧制出来瓷器。古蜀天彭,物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据载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众多的文脉梳理中,有一脉让我们记忆深刻——“陶瓷”文化。”
陶之美,如水
“
上善若水。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老子最赞美水,他认为水德是最接近道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而陶之美,就如水,温柔质朴,故能容天下。
陶之美,在于器物中寄托和蕴含着的陶艺匠人的情感,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因此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愈久弥新。作为3000多年前古蜀国建都立国之地——彭州,在其博物馆的陶瓷藏品中,出土于各汉墓葬中的陶俑造型生动、极富感染力。这些人物俑造型或诙谐、或敦厚,动物俑形态或端庄,或悠闲,是当时社会物质生活的生动写照。”



瓷之美,如玉
“
玉,有温润、清雅之美,其沉静的气质中包含一种责任,一份包容,就像泥土,以厚德载物而美。赏玉,需要一种平和、内敛的心态。说到瓷器,必如玉一般,才算上品佳作。
李清泉第一次看见彭州磁峰金城窑的“白瓷”就被深深吸引:“古蜀天彭,文化底蕴深厚,有陶瓷文化渊源,特别是在博物馆里见到磁峰烧制的‘白瓷’,它给了我的心灵窑火般的温度。”在彭州发现的宋代至清代窖藏中,龙泉窖青瓷、景德镇青白瓷与青花瓷是最常见的瓷器品种。宋代,在四川盆地的瓷业生产中,位于今彭州市的磁峰窑(又名金城窑)更是独树一帜。其生产的白瓷胎质坚致细腻,胎色洁白,胎体轻盈,釉面光洁,纹饰流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匠人心,如茶
“
陶瓷来自泥土,经过匠人的手才变成瓷器,匠人的心就是它的魂。这魂,便是匠人心,如茶。
品茗,是东方美学和生活方式的最好表达,而陶瓷器物以茶具为多,美器与香茗为伴,再加上一颗清雅、宁静、平和的心灵,那就成全了一份安然美好的日子。品茶即品心。陆羽云:“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性平和谦让,清静而韧。我想,真正懂茶的人,一定有一颗如茶一般的心。”


“陶艺是一门手艺,是一种追求、一种品质、一份专注、一份严谨,更是一种态度。它是工匠人品和心性的体现,器要气清品正,人必须心无一物。这需要求真、求新、求品、求心,最后到达无求,到达忘我,才算修炼成一颗纯粹的匠人心。这需要时间的淬炼和磨砺,非孤独、寂寞不可达,非执着、坚守不可达。”


“
匠人心是一种沉静务本、淡泊名利、格高致远的精神。心与泥的交流,使制作出来的陶器带有自身的温暖,蕴含了制陶人的气息。只有用心投入了,才能让人感觉到信任与温暖。
心有敬畏,专于创作,才能出得了好东西。捏罐塑陶,又岂不是种锻造修炼?正是手工的韵,匠人的魂,才成就了泥土与艺术的交错,造就了匠心手作的独特魅力!”


“
从不起眼的泥土,到精致的陶器,陶艺让泥土开出最美丽的花。
陶艺是一种自然的吸引,有着触摸土地般的亲切质感。
当注入了匠人的思想后,泥土就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那一颗浸在泥土中的匠人心,沁人心脾!
编辑:乔木
彭州,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投稿邮箱:2840955915@qq.com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读者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