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他是香港偶像,被称为贵气的王子,却在35岁不幸离世
2016/10/6 枕边阅读

    

     来源:淘漉文化(ID:jingjushudian)

     转载请联系淘漉文化

    

     “香港从前有过一位很贵气的王子,他的名字叫陈百强,多可惜。”

     在一篇写陈慧琳的文章末尾,倪震这样淡淡地提了一笔。

     与他有关的一切都是淡淡的,他的歌、他的形象,都是这样,就算怀念,也来得绝不张扬。

    

     他去世二十年后,最大规模的纪念活动,是在亚洲博览馆举行的《拉阔思念会永恒的爱陈百强》,参加演出的,是杨千嬅、梁咏琪、梁汉文、苏永康,而在演出的记者会上,歌手们穿上紫色的衣服出现。

     也就到此为止。

     他又似乎无处不在。他和华人的音乐记忆拴在一起,直到现在,每天都有电台在放他的歌;

     他也和八十年代的风华拴在一起,谈到八十年代,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他;

     他也成为一种人生感喟的代名词,《金鸡》里回首平生时的万千感慨,要用《一生何求》来配合;

     他也代表一种理想的男性形象,短发、牛仔裤、白衬衣、蓝毛衣、深灰色大衣,端正、简单、醇和、质朴。

    

     这个形象,在二十年前永远定格,从此再无更改。

    

     《一生何求》也成为我在想起粤语歌时,第一时间会想起的歌。

     他生于1958年9月7日。父亲是“钟表业老行尊,是个富翁”(林燕妮语),陈祖茜后来曾在采访中描绘过这位父亲,寥寥数语,却十分传神:

     “踏入陈百强父亲的钟表店,通传后,被引领到一个办公室门外,里面,丹尼仔背着门坐,在办公桌后无聊的翻阅一本周刊;他的父亲——一个脸上架着眼镜、身材偏瘦的中年男子,正在办公桌前埋首处理文件,两人不发一言。直至丹尼对我说:‘出去说吧!’那老者才抬起头来,暼我们一眼,透出锐利的目光。”

     他很得父亲欢心,但整个童年,他“是和母亲另外在别处居住”,是所谓“裙脚仔”。由母亲带大,性格也与别不同,他沉静伶俐,喜欢整洁,对人彬彬有礼,但又保持距离。在D·H·劳伦斯那些描绘母子、父子关系的小说里,有许多他的同类。

    

     他的兴趣和智力分配,也和劳伦斯描写的那些聪颖孤独的儿子一样不够均衡,学画、学舞、学电子琴,都非常顺利,尤其电子琴:“我完全是无师自通,自己乱弹乱摸而学会的。”

     甚至包括对自己的包装:“看电影,我很留心人家的谈吐、衣着和礼仪”。

     唯独没兴趣念书:“我一看见课本就头疼”。所以念到中四就辍学,开始在电视节目中露面,后来虽然被父亲送到美国继续学业,但不久再度中断。

    

     从美国回来,是1977年,他认识了在“无线”工作的吴慧萍,后者听说他会写歌,就要他写首歌,他用一首《The Rocky Road》(《崎岖之路》)交了作业,也用这首歌参加了1977年由“无线”举办的流行歌曲创作邀请赛,成为季军。第二年,他在学了几个月风琴之后,参加“香港山叶电子琴比赛”。

    

     赛场上,他穿了一身白衣,姿态自信,最终打败一个钢琴八级的女生,得到冠军,同年签约“无线”,成为专业歌手。也是这一年,他再度参加流行歌曲创作邀请赛,再获季军。

     和父亲的关系,始终是他心头一根刺。参加电子琴比赛,父亲专门到场观看,比赛结束,他听说父亲在场,别别扭扭不肯去见面,终于在众人催促下,在舞台旁边喝父亲握了握手,林燕妮说:“他和父亲的感情需要长期培养”。

    

     连父亲的财富,似乎也拖累了他,只要有人以“富二代”身份论及他,他必然诺恼火,并且一再声明:“父亲没有给过我钱,我没享受过他的钱,也没问他要过钱”,“我的事业与我父亲半点也没有沾上关系。顶多是在我开演唱会时,他买下数十张票,分赠亲友来捧场;但我也确信,即使他没有买这数十张票,我演唱会的门票,也一定能沽清。”

    

     不过,少年时候的富足生活,也让他比别人多一份傲气,在物质追求上不那么热烈:

     “我始终视歌唱是我的兴趣。但我不会以唱歌为我的终身职业,忍受不了每晚驾着车,车厢后放着一大批衣服,然后一间间夜总会的去演唱。但我会一直以唱歌为副业,不会退出歌坛。”

     人们形容少年时期的挣扎迷乱,常用“惨绿”一词,陈百强的少年时期,却更接近蓝色,绿有狰狞之感,蓝色却更多是忧郁与沉静,朦胧与暧昧。

    

     1970年代下半段到1980年代,香港正在变成一个美丽新世界,香港文化,也在巨变之中,粤语歌曲,正在从底层专属歌曲,变成主流。

     签约“无线”后,整整一年,他的音乐事业,并没太多进展,就在他计划重新返校读书的时候,他被经纪人谭国基相中,加入EMI唱片,谭国基集中旗下创作力量,帮他推出专辑《First Love》,其中由陈百强自己作曲的《眼泪为你流》,成为大热金曲,入选第二届“十大中文金曲”。

    

     他的紫色时期就此开始——他最喜欢紫色。

    

     1980年,《不再流泪》专辑之后,他转投华纳。《几分钟的约会》、《有了你》、《突破精选》、《偏偏喜欢你》等等专辑相继问世。他早期的名曲,例如《念亲恩》、《今宵多珍重》、《偏偏喜欢你》,就在这些专辑中闪烁。

     十年时间,他推出二十多张专辑及精选,频频入选“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劲歌金曲”和“叱咤乐坛流行榜”。

    

     而且,他的比别的歌手更值得称道的一点是,他的许多作品,都是由他自己创作:

     “当我感到不开心、心情烦闷时,我便会关起门来,将不快的情绪诉诸于歌曲创作上。”

     而当我们站在今日今时回头看,他的作品特质,就格外鲜明。

    

     他的歌,是香港流行音乐还没成为流水线上的罐装产品时,一种相对清新质朴的歌谣,尽管他认为自己有百变的素质,曾经尝试过更激烈的表达,和更前卫的方式,但最适合他的,显然还是那些舒缓别致、情味悠长的歌,这些歌是当时香港流行乐的主流,是一种“具备东方特质的抒情音乐”。

     这种音乐,和他的个人形象高度契合,他的歌他的人,都和他喜欢的紫色一样,温和而矜贵,含蓄而深长,以至于,在很长时间里,他被比喻作“紫水晶”。

    

     在人际交往上,他也被这种紫色浸染,矜贵,质朴,敦厚。

     1985年,在推出《85陈百强精选》之后,他举行了“陈百强85演唱会”,这次演唱会,他试图颠覆以往形象,以一种热烈华丽的风格出现。但却遭遇批评。

     随即,有谣言说,他在国外自杀。

     他的朋友陈家瑛出面替他讲话,第二年,他转投DMI唱片后,邀请陈家瑛担任他的经纪人。

    

     他管陈家瑛叫“阿妈”,有别的经纪人意图挖他过去,他一律拒绝,事后淡淡地跟陈家瑛说一声“没事了”。陈家瑛也说:“他是相当忠心,性格很高贵的”,“我和他并不是一般经理人和艺人的关系,我们像至亲,是姊弟之情,甚至母子之情,他形容我们像猫狗流浪记。”

     有段时间,因为他家人嗜赌欠债,导致他被人追债,追债者在唱片公司门外贴大字报,让他情绪低落,陈家瑛努力帮他多接演出,“让他的日子好过一点”。

    

     1990年除夕,他和陈家瑛一同参加舞会,他到别处去应酬过之后,早早回到陈家瑛身边:“我很害怕,怕来不及跟你一起倒数。”

     他的私人感情领地,是块禁地,至今也是个谜。

    

     他曾说,他喜欢“带着露珠的嫩叶”般的女孩,和他传过似有若无绯闻的翁静晶、何超琼、徐杰(徐枫的妹妹),都符合这个标准,但他们的交往都没个证实,最终无疾而终,他曾说:“我在香港找女朋友比较难,圈子里也有许多很好的女孩子,但都不是我心目中的一种,像徐杰,她很得人疼,但我越来越觉得我们走在一起不相配,反而翁静晶很配我。她清清纯纯的,好甜!”

     这些和他走得很近的女子,都非常仗义,他昏迷入院后,翁静晶流泪请求林燕妮带她去看他,他的葬礼上,何超琼当众抱着陈百强的妈妈痛哭,并亲手扶灵。

    

     也有一些人,窥见到他生活里狂乱的部分,以及他身上的自毁倾向。

     林燕妮曾在回忆文章里这样写:

     “Danny一生活在情绪的潮涨潮退里,好辛苦。他是个十分聪颖的人,任性的生活令他歌唱走音、迟到甚至不到,多少阻碍了他的事业前途。他知道的,但是控制不了自己,于是更深的沉溺、更深的痛苦、更多的自毁。”

     1992年5月18日,他突然在家中晕倒,从此陷入昏迷,整整一年多,整个华人社会,都在讨论他的病情。

     1993年10月25日,在被白色环绕了一年之后,他在玛丽医院去世。

     他永远都三十五岁,永远都那么年轻,永远将自己的形貌,定格在蓝天碧海间,定格留着短发、穿着白衬衣的那个形象上。

    

     作者简介:韩松落

     韩松落,当代作家。作品见于《散文》、《天涯》、《大家》等处,入多种选本。《读者》原创签约作家,《看电影》及《香港电影》杂志举办的第一、二届华语优质电影大奖评委

     商务合作QQ:800034192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枕边阅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