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 二娃教育坚持这3个原则,长大一定了不起!(所有父母都能借鉴)
2016/6/7 父母课堂


“放开二胎”政策刚出台的那几天,父母课堂探访过几对有兄弟姐妹的俩宝父母。问他们:"在你们兄弟/姐妹之间,最在意父母做什么?"本以为他们大多会回答"偏心",可是我们得到的绝大多数答案却是"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作比较"。他们坦言,当父母有意无意之间说出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比较的话语时,比如,"你的发型要是像哥哥一样利落就好了",或者"你能不能像你姐姐一样乖巧懂事让我省点心啊"等等诸如此类的话,会让自己感到严重不舒服,甚至在一段时间还会对自己的兄弟姐妹怀恨在心,觉得不管自己怎么做都比不上自己的兄弟姐妹。
但是,父母教育时,选择以手足之间的比较“激励”成长,只能将俩宝置身于竞争的对立面!造成孩子之间激烈的竞争,甚至成为孩子成人后的矛盾和冲突的导火索。
我们假设一个情境:
妈妈对二宝说,"早上起床后,你能学你哥哥那样,不磨蹭,快速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吗?"
这句话依次会带给孩子三段感悟,它们呈递进关系,在孩子心里形成:
1、自己做事磨磨蹭蹭,整理自己房间的速度太慢;
2、哥哥做事利落、得到父母的表扬。
3、哥哥做事快的结果是给自己带来了麻烦,让自己受到父母的责骂。我恨哥哥!
因此,父母对孩子比较的话语不仅不能对改善孩子的行为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引起孩子反感,在孩子之间埋下冲突的根源。那么父母该如何避免生活中这些可能会引起另一个孩子不快的比较呢?
通常家中年幼的、或者是处于劣势的孩子常常会感到有压力,因此他会竭尽全力追寻和表现自己不同于兄弟姐妹的方面。而对于孩子之间的这种差异,父母常常在不经意之间给他贴上各种标签。比如,大宝喜欢读书、喜欢钻研,父母就说老大是家里的"学霸",二宝性格豪爽,乐于交朋友,父母就叫老二"侠士"等等。被贴上各种标签的孩子为了使自己与所贴标签的称号相一致而不得不加倍努力,从而给自己增加很大的压力。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标签效应"。此外,标签也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为他可能会认为,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不能取得其他兄弟姐妹所取得的成绩,因此,他对自己而失去信心。比如,被称为"学霸"的大宝可能会认为自己不可能和二宝一样拥有社交能力,而被标为"侠士"的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即使不停地努力,也不可能取得如老大一样的成绩。
智慧的妈妈会认识到,与其关注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倒不如接受并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专注每个孩子身上的长处和优势,并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引导。比如,父母可以具体描述孩子让你觉得不舒服的行为,而不是拿另一个孩子比较。"你吃饭的时候怎么把衣服弄这么脏,弟弟那么小都不至于像你这样"更好的说法可以是"你的衣服上有很多饭渍,可以小心些慢慢吃";或者把"你如果能像姐姐一样努力的话,你一定能考一个好成绩"变换成"我对你有信心,如果你愿意在学习上多花一点时间,你一定会得到好成绩的";把"不要顶嘴,你哥哥从来没有用这样的方法和我说话"变成"妈妈希望你能用平静的声音告诉我你为什么生气了"。
父母要避免在孩子之间进行比较,更要切忌主动偏袒某一个孩子。要根据每个孩子的需要,以更公平以及更符合每个孩子发展特性的方式对待每个孩子。比如,买东西时,给家里的孩子根据他们的需要各买一份,有什么吃的、玩的也要公平在孩子之间分配,让每个孩子拥有自己专属的"财产"。当然,这里的公平不是绝对的公平,而是指根据孩子实际需要的公平。比如,5岁的孩子每天8点上床睡觉,但8岁的孩子却可以待到9点才上床,父母可以明确给孩子说明大孩子为什么可以做,而不是武断地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在8点上床睡觉。
文/荀营 父母课堂(ID:fumuketang)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授权!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父母课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