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家人,应该是这样的...
2016/8/3 微心语

今天要分享的话题有点深沉:家人。
也许这是大部分小孩的心情:不是那么想近距离的主动的跟大人谈心。
而大人,似乎永远都摸不透,自己的小孩在想什么。有时候感觉知道了小孩真正的想法,却好像又不是这么一回事。
近期在看《请回答1988》,讲的并非是五个小孩单纯的青春,而是五个家庭住在那条老胡同的故事。这部剧,平凡而又现实,搞笑而又暖心。生活有时候吧,最刻骨铭心的,是有着能够如此理解和扶持的家人,是莫名温暖了你的一番话或是关心。

家人之间的相处需要费心思的无须言明的理解
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够那样和睦而不费劲。小孩很懂事,父母懂教育,这是理想化状态。现实生活中,家家是有本难念的经,总有过不去的坎。
拿我家的例子来说吧,我弟是沉闷型的,有什么想法是藏在心里的,从来不说。就算我爸怎么威逼利诱法,他也只会说一句:嗯我知道了。有一次被隔壁家小孩打了,回家也是闷不吭声,我妈问起来才随便敷衍几句,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是从别人口中得知的。但是除了父母他和其他人都能玩得很好。
其实孩子是很敏感的动物,尤其当父母与孩子无形中建立了一种上下关系,而父母又觉得理所当然的时候,孩子就不轻易敞开心扉和父母说心里话,因为孩子深知,一些想法父母未必能理解。
后来还是当妈的细心。那天我弟就在小房间做作业,我妈敲门进去,一开始问候几句,之后有了这样一番话:爸妈并不想从别人的口中知道我儿子的事情,爸妈很想你亲自告诉我们,你的鞋烂了要爸妈买新的,你被人欺负了,要爸妈帮你出头,甚至你想做什么,要爸妈支持你,我们只想做我儿子的朋友。
之后我弟在父母面前不再那么沉闷了,至少说要买新鞋子的时候是很理直气壮的。当然,这是在我弟还小的时候。
家人,除了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还是朋友一样的存在。这必须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而且还是循序渐进的、由浅及深的。

家人之间的相处需要达成善意的沟通
相比唯宠独生子女的家庭,而多小孩的家庭,父母往往无法将爱均分给每个小孩。
有时候孩子并不是很理解大人的苦衷时,而大人又无法给孩子一个全面的解释,这时候是需要大人主动和孩子进行一场平心静气的沟通的。
老二这个代名词,在家里似乎注定是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记得过生日那会,我和我姐的生日只差三天,往年都是凑一块庆祝的,那年我上初三了,爸妈还没开口我就扬言说不跟我姐一起过。当时我以为爸妈听进去了,会顺我的意。到了我姐生日那天,还是凑在一块过,我很生气说了一大堆觉得不公平的事情之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原来,小孩对公平这一概念是很执着的,而很多时候,父母未必顾及到。
第二天晚上回家的时候,我爸在等我,手里拿着一个蛋糕,为了弥补我没过生日的遗憾,还说了很多很多,虽然我并没仔细听,但是很认真也很耐心的想要消除芥蒂的。那一刻,我第一次意识到,我们所谓的父母,并不是一生下来就知道怎么当好父母这个角色的。他们一开始也需要时间慢慢琢磨每个小孩的心。既要给孩子爱,又不能伤到孩子的心。

家人不就是这样:
在外人面前矜持在家人面前情绪化
比朋友更懂得理解
比朋友更知道扶持
作者:大格 微信公众号微心语专栏编辑转载声明:内容撰稿为微信公众号“微心语”发布,转载请联系后台并注明出处。觉得内容不错,可以直接分享到朋友圈,感谢支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微心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