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自称要改变海外华人形象,却做出一档炫富女互撕的真人秀
2016/6/10 Vista看天下

精彩内容
过去十年中,中国富人迅速抢滩纽约、伦敦、温哥华等城市,横扫房地产市场,让本土民众忧心忡忡。“富二代”们挥金如土,终于闹出很多丑闻,乃至官司,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关于这个群体的传闻很多,但《公主我最大》是第一部自称反映海外“富二代”生活的真人秀。这个节目记录了一群“白富美”奢靡无度、空虚冶艳、勾心斗角,有如宫斗剧般光怪陆离的富贵生活。她们挖空心思地互相攀比,同时又对他人的张扬和奢侈嗤之以鼻。
出现在观众眼前的这个女孩开着白色玛莎拉蒂跑车,买了一栋价值四百万美元的海景公寓。她介绍这些时,货币单位是奢侈品——雇一个月保姆要花上“一双RogerVivier缎面瓢鞋”;到城里玩一宿要花“半个爱马仕Birkin包”。“去年三月份我过生日,半个小时就喝出去两个Fendi手袋”——大概相当于4000美金。
她来自中国大陆,现住在加拿大的温哥华,无正式职业,但她正在参加一个真人秀——《公主我最大》(Ultra Rich Asian Girls)第二季,她在真人秀里向全球观众炫耀她的富有。对于这类人,大陆网友有个统一的名称,“富二代”,该名词已经被北美媒体接受,很多英文报道直接用音译:“fuerdai”。
《公主我最大》是由加拿大制作人李冠扬(Kevin Li)制作的,号称反映了加拿大“富二代”的真实生活,在YouTube上播出,目前已经播出了两季。这部真人秀在国内有很多粉丝,天涯上的帖子有几十页,豆瓣也有相应讨论组。尤其,去年温哥华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富豪被杀案,与这部真人秀联系到一起,更让这部作品成为焦点。
“中国人的成功”

《公主我最大》的制作人李冠扬(KevinLi)
出国,是众多中国新贵的终极计划。过去十年中,中国富人迅速抢滩纽约、伦敦、温哥华等城市,横扫房地产市场,让本土民众忧心忡忡。加拿大的温哥华尤其受到中国人的欢迎。这座气候宜人的临海城市,生活简单而平静,吸引着中国新贵蜂拥而来。他们不但在这里疯狂地消费和投资,还让自己的孩子在这里读书、做生意、社交。
据胡润百富《2014海外教育特别报告》,80%的中国富豪都希望让子女到海外留学,比例全球最高,北美地区是最热门的目的地。“富二代”们挥金如土,终于闹出很多丑闻,乃至官司,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关于这个群体的传闻很多,但《公主我最大》是第一部自称反映海外“富二代”生活的真人秀。这个节目记录了一群“白富美”奢靡无度、空虚冶艳、勾心斗角,有如宫斗剧般光怪陆离的富贵生活。她们挖空心思地互相攀比,同时又对他人的张扬和奢侈嗤之以鼻。
《公主我最大》第一季有四位女演员,除了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毕业的蒋祎(Chelsea Jiang)外,还有来自台湾、20岁的慕子言(Coco Paris),自称是模特的Joy,以及时装设计师赵一铭(Florence Zhao,简称,Flo.Z)。赵一铭在其中年纪最大,2015年节目播出的时候是27岁,她是富豪被杀案的相关人员,故事最多,但第一季的剧情,却集中在年纪最小的慕子言身上,节目到最后,主题几乎变成了慕子言是不是真正的“富二代”。

赵一铭(Florence Zhao,简称,Flo.Z)
“《公主我最大》的团队是不是热衷于‘富二代’的标签呢?”我问节目制作人李冠扬。
“并不是这样的,”手机屏幕上的他看着有些激动,“这不是炫富节目,这个秀我最想体现的是中国人的成功。之前中国人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很穷,这与他们现在的富有成为鲜明对比。我的爷爷一辈来自中国,我了解他们,希望能制作这样的秀反映中国人的成功。”
确定这次采访花了一番周折,并不是李冠扬不愿意接受采访。相反,这是大陆媒体对他的第一次采访,他非常重视,重视到想把采访过程放到第三季节目中播出。于是,我们最终确定的采访形式是视频对话,他可以录下剪辑。最终,李冠扬在温哥华的办公室里接受了采访,在他身边,坐着三位第二季的参与者,蒋祎,Weymi和Pam。
可以确定的是,并不是所有参与者都是“富二代”,比如,参加第一季的四个人都有一些疑点,因为她们炫富方式非常奇葩。在温哥华一个赌场里,蒋祎叫了一瓶1995年的拉图尔庄园的波尔多葡萄酒,这瓶酒并不算富贵逼人,在国外买也就是两百美元左右,即使不是“富二代”,也能消费得起。但蒋祎叫酒的时候特意让侍者拿一根吸管,这才是她表演的重点。在用吸管喝了一口后,蒋祎顾盼自如地问大伙知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吸管。坐在右手边的赵一铭立刻回答道,“不想沾牙(避免变黄)”。果然是一群心灵相通的“白富美”,这么机智的方法都想得出来。

蒋祎在北京生活过,赵一铭来自黑龙江。与她们不同,制作人李冠扬出生在温哥华,今年38岁,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广播电视专业,已经入行18年。他先是在City TV和CTV做新闻节目的编导,后自己拍摄纪录片和广告片。《公主我最大》是他拍摄的第一个真人秀节目,虽然骂声一片,但也因此爆红。在多次采访中,李冠扬都强调了他的“三代华人”理论,对我也不例外,而且还是开场白。
“三十年以前,就有很多中国人来到温哥华,他们大部分是农民,从事的都是底层工作。1990年代,新的一批移民来自香港,他们大部分是生意人。过去15年,是第三批中国人,他们来自中国大陆,经济层面比前两批都更好,所以,我想制作一个秀,来表现他们”,李冠扬对我说。他听得懂中文,但口语很糟糕。2006年他曾经专门跑去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普通话,看起来没有什么效果。
这个“三段论”其实漏洞重重。香港人移民要远远早于90年代,而最近移民加拿大的大陆人也不全是富豪,相当一部分是技术移民,但他们却被少数暴富阶层代表了。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加拿大《国家邮报》发现,温哥华有70%的豪宅被中国人买下。这些平均价值305万美元的房子,大多数房主都自称是家庭主妇或者学生。事实上,真正的幕后购买者是这些家庭主妇在中国赚钱的丈夫们。在他们的推动下,温哥华房价在过去的六年里涨了足足75%,导致很多本地居民买不起房。市长Gregor Robertson不得不用调高税收的方法控制这种冲击与不平衡。最近,媒体曝出一位华人学生在温哥华购买了价值上亿人民币的豪宅,再次让神秘的中国“富二代”成为焦点。在这种情绪推动下,《公主我最大》开始走红。

2015年5月23日,温哥华当地居民游行示威,抗议房价越来越高。(REUTERS图)
“现在中国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层面,所以,很多北美的人也对关于中国的作品很感兴趣,很多人注意了这个节目。”李冠扬告诉我。这次采访是晚上11点开始的,在此之前,他一直和姑娘们开派对,看起来很兴奋,“因为中国的强大,美国的电视观众对中国话题很感兴趣,我们正在和美国几个电视网进行播放的谈判”。
但是,中国话题并不是这部片子走红的原因。在YouTube能找到李冠扬的另外一部纪录片,《在温哥华辛苦工作的底层亚洲人(Ultra Hard Working and Not RichAsians of Vancouver)》。这部48分钟的片子记录了温哥华唐人街的历史,社会结构以及几大家族。上线三年之后,点击量刚刚超过一万,而《公主我最大》第一季第一集的点击量就已经超过一百万。显然,《公主我最大》能成为话题,还是因为“中国富人”的标签。
“引导北美和亚洲的生活方式”

蒋祎(Chelsea Jiang)
一个穿黄色T恤的年轻女子出现在屏幕上,她长发披肩,脸上妆容在强烈聚光灯下看起来有些脏。她努力地笑,但脸上肌肉牵动起来很不自然,所有做过整容手术的脸都有类似的悲剧。她调整了左手的姿势,终于开口了,“如果我是牛肉,那也是神户牛肉。”这位年轻的“神户牛肉”就是蒋祎,这个镜头是《公主我最大》的开篇。对于蒋祎们来说,神户牛肉、波尔多葡萄酒是区别于其他阶层的标志,所以在这个节目中,这类商品标签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及。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公主我最大》这个节目都代表了一个群体,一个富裕而又张扬的亚洲群体。”加拿大《国家邮报》这样写道,“来自中国大陆的财富开始统治了温哥华,并让本地人产生了巨大的挫折感。”在温哥华的里士满,41%的人讲普通话,在街道上只能看到中国招牌,这甚至引发了本地人的强烈抗议。根据加拿大政府统计,从2005年到2012年,有3.7万名大陆百万富豪通过投资移民来到温哥华所属的不列颠哥伦比亚(BC)省。华裔在当地人口中的比例,已经从1981年的7%,增长为2011年的18%。他们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也冲高了BC省的房价。李冠扬则是这轮房价冲击波的受益者。
李冠扬的家兼办公室位于温哥华固岚湖(Granville)街8188号。固岚湖街是个华人聚集区,因为这条街有一个丘吉尔中学。这所学校虽然排名不是很高,但有一个优化班教育,能让学生进入更好的大学,所以华人家长趋之若鹜,两室一厅的房价已经到了三十万美元——在其他地区,类似公寓可能只需要二十万美元左右。
8188号所在的是一栋两层的临街店铺,右边是“火车头越南牛肉粉”,左边是一家中国人开的保险公司。8188并没有任何招牌,只有一个光溜溜的门牌号。实际上,不挂招牌可能有其他的顾虑。李冠扬的公司名字是HBICTV,HBIC是“Hot Bitch in Charge”翻译过来就是贱人说了算,这和《公主我最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想而知,这样的招牌如果公然挂出来,一定会被其他商家投诉。
从公司名字上,就可以了解这个真人秀的气质。节目里几位女孩的主要任务就是“互撕”,“互撕”的主题是相互怀疑,揭露对方不是真正的“富二代”。
从第一集开始,台湾姑娘慕子言就成为赵一铭和蒋祎的目标,这两个人在各种场合讽刺慕子言冒充“白富美”。

慕子言(Coco Paris)
慕子言的颜值确实不高,很多网友评论她长得像王宝强。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歌手,自称被两个生活助理从小照顾到大,连整理裤角都需要助理帮手。但是这些说辞一开始就被质疑,赵一铭和蒋祎觉得她的穿着有股浓浓的“中国台湾夜市”风格,她的包也不像是真的。
那是一款Leboy的包,慕子言称这个包“世间罕有”,全球限量100个,她拿到了中国区唯一一个。随后编导切换了镜头,其他姑娘都不停重复“世间罕有”这个词,并哈哈大笑。在亚马逊的页面上,这款包的价格是190美金。这个节目风格就是这样,一个千把人民币的包能说半集。
李冠扬说,他的节目大幅度致敬了美国的真人秀,在他的设想下,《公主我最大》应该是《比弗利贵妇真人秀》(Real Housewives)和《富人和名人的生活方式》(Life styles of the Rich and Famous)的混搭,后者是他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我想这些女孩可以引导北美和亚洲的生活方式”,他说。
在美国那两档真人秀中,主妇之间的“互撕”也是主要情节。《比弗利贵妇真人秀》系列从洛杉矶,到纽约,到亚特兰大,“撕”遍美国。但这些主妇比较的是私人飞机——湾流还是庞巴迪;比较的是庄园的森林——一个山头还是两个山头。比较包包这种事情,用赵一铭的原话,充满了浓浓的“夜市味道”。
加拿大娱乐网站Side walk runway专访过慕子言,在问及她为什么总是在节目中表现得如此自信时,这位姑娘脱口而出,“这是老娘自带的属性(It's something I was born with)。”
经历了多次大战,在第一季最后一集,赵一铭和蒋祎终于对慕子言图穷匕见。在饭桌上,三个人又围绕慕子言这个包的真假吵了起来,赵一铭还动手要将慕子言撵走。这时候,剧组也插了一杠子。在激烈的争吵场面中,剧组突然加了一屏黑底的文字:“制作人之后问慕子言拿这个包来最后的访问,但是没有拿出来。”这档节目的字幕都是加拿大华人团队配的,很多语句不通,这句也不例外,需要专门的中对中翻译,结合后面的情节大意是:制作人想就这个包做个真假鉴定,被拒绝了。
“第一季只是在试水,所以我们的节目有时候被网路上的言论所左右,有时候Kevin(李冠扬)会想,观众会不会特别想看相互揭露的,所以节目一直在摇摆。”采访时,当我问李冠扬为何有这么多“互撕”情节时,坐在旁边的Pam抢了话,Pam是第二季才加入这部秀的,她是本季中唯一一个有正式工作的女性。她是温哥华一家拍卖行娱乐节目的制作人,制作一些节目在拍卖前做垫场,拍卖行的老板是她叔叔,Pam同时还经营着一家模特公司。讲这些话时,她有些激动,在第二季中,她一直强调自己的事业心,也许怕把自己归类于“无聊的‘互撕’女性”。

《公主我最大》 第三季的嘉宾,左 三是Pam(节目组供图)
Pam并不承认自己是“富二代”。“我上秀不是说展示富有,我其实也没有多少钱,”Pam不太自信地说,她愿意在节目里曝光自己的生活,“不管是好的曝光,还是坏的曝光,我都觉得对事业有利。”
但Pam的身份和参加节目的目的并不是这么简单。据加拿大一位电视媒体人透露,Pam一直是这部秀的制作人,第二季因为征集不到角色才亲自出场。也就是说,她在节目中的举动并不是她的真实生活,至少不全是。除了第二季的Pam外,第一季的几位“富二代”的身份也值得怀疑。慕子言已经被揭得体无完肤;Joy就是打酱油的,她的牙齿不整齐,完全不符合一个西方富人的外观标准,有自称认识她的网友说,Joy其实是一个打工的留学生,由于没有拿到工作签证,2016年已经回到了中国;蒋祎可能有些钱,但过于造作。
在第一季的四人组中,赵一铭公认是颜值最高,气质最好的,当时看起来,她似乎是第一季中唯一真正的“白富美”。真人秀第三集,赵一铭豪气冲天地带着所有人到一座私人岛屿,“欢迎各位到我的岛上来(Welcome to my island)!”
这个位于温哥华港的岛非常漂亮,有一栋大别墅,据赵一铭说,别墅里很多摆设都是古董,有一个专门的管家来打理这个岛。剧组在岛上快乐地钓螃蟹,吃饭团,以及互撕。慕子言和蒋祎还改善了关系,大家也认可了赵一铭的一姐地位。在Side walk run way对她的采访中,记者也问她为何总是如此自信和自负,赵一铭回答说,“我的自信来自我的经历,我的家庭以及我的父母。”
很快,人们就会认识这位千金的父母了——不过却是在凶杀案的报道中。
真的富豪被分尸,假的富二代在演戏
中国“富二代”在国外挥金如土的话题不仅契合国内的热点,也击中了欧美民众。《公主我最大》播出后,很快引发了西方主流媒体的关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NBC等媒体都曾经报道过这个节目。面向美国知识界、中产阶级的著名杂志《纽约客》派来一位记者前往温哥华,跟踪采访这档真人秀。在这位记者眼里,这个亦真亦假的“富二代”团队充满了诡异的气氛,他在名为《金色一代》(The Golden Generation)的文章中写道,“节目组的嘉宾姑娘们纷沓而至,俨然如一场时装大秀:Helmut Lang,Alexander McQueen,以及‘玫瑰金’iPhone……姑娘们一边等待节目开拍,一边紧张地打量着对方的衣着和饰品,丝毫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剑拔弩张的空气里,她们又勉强维持着假惺惺的友好。”
《纽约客》记者写得很委婉,欧美的娱乐网站就没这么隐晦了。美国新闻网站DailyDot对这部秀的评价为:“可能是史上最糟糕的真人秀,演员们脸上的粉都有好几吨,情节无聊到让人无法呼吸,十几分钟的一集秀,看完后累到四肢扑地。”这个评论也专门提到了同样用吸管喝红酒的赵一铭,批评她不是一般地狂傲,因为她在节目中放言,“不应该用普通人的标准来限制我们这个群体,我们任性,所以我们迷人。”事实证明,赵一铭果然不是普通人。
2015年5月21日,赵一铭在新浪上发了一条长微博,说自己在5月3日接到一个电话,让她尽快回温哥华。经过了十几小时的飞行后,她终于听到了噩耗:“同是一家人,一边是被害的亲人,另一边我的父亲被控告二级谋杀罪,而我的母亲是报警的那个人。”
赵一铭所说的亲人,是她的表舅苑刚。前文所述的小岛和豪宅,其实是苑刚的。这是一位极具中国特色的富豪——他靠着矿业起家,与中国能源类国企关系密切,赚得大量财富后,移民加拿大。

苑刚(图中圆圈处)名下的温哥华豪宅。苑刚生于1973年,移民至加拿大约4、5年,是持有枫叶卡的中国籍人士,身家高达数亿元人民币。苑刚生前曾担任加拿大华人联合总会副会长,是中国大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
在《公主我最大》第一集中,赵一铭就向观众介绍过温哥华king georges way 963号的豪宅,同样称这是自己的家,但其实,那座小岛和这座豪宅都为苑刚所有。而2015年5月2日,赵一铭的父亲赵利就是在这里杀害了财产的实际所有人苑刚,并将他分尸上百块。
赵利是苑刚的姐夫,他们一家很早就移民到了加拿大,生活比较贫困。2010年,在购入豪宅后,苑刚移民到温哥华,拿到了枫叶卡。这时候,赵一铭的命运才发生了改变。在苑刚接济下,他们一家住上了豪宅,赵利和太太李小梅成为苑刚豪宅的管家,而赵一铭也得以去米兰上学,拿到了设计专业学位。
节目组显然并不愿意多谈这起惨案。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李冠扬与他的姑娘们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他才一字一顿地回答道:“这事发生后,赵,包括他的家庭,处境非常糟糕。我们所知道的情况也是从法庭那里得知的,所以我们也没有更多评论。我们现在已经和赵一铭没有任何联系了。我们觉得她也不会参加以后的节目了。”
虽然赵一铭不会再参加今后的《公主我最大》,但这个节目已经紧紧地与她联系到一起,在很多论坛,大家说起这部秀就会提起这桩可怕的杀人案。李冠扬的老东家,加拿大的CTV电视台用《财富争夺战酝酿出来的惨剧》来报道这起谋杀案,并直接指责赵一铭在节目中将舅舅的豪宅冒充是自己的,而加拿大华文媒体的标题更是《炫富女被打脸》。其实,被打脸的何止是赵一铭,《公主我最大》这个节目也得到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只不过,对一个不太在意负面评价的团队来说,打得越狠,可能越开心。
当被问这部只在网络上播放的真人秀是否赚到了钱时,一直说着英语的李冠扬突然用广东话大声回答:“有,”随后,他接着又转回了英语,“我们赚得不多,但已经足够保证节目运行下去。”
我最后一个问题是问李冠扬自己是不是“富二代”。“我希望自己是,可惜我不是。”李冠扬大笑着说,“我奶奶从广东逃到香港,走路就走了三天,我现在有车,也有房子,对于她来说可能已经很富有,我不是中国人的‘富二代’,我是加拿大的‘富一代’。”
这位“富一代”和他的“富二代”姑娘们,依然继续着“炫富”之旅。他们似乎并不在意欧美人被搅闹得心烦意乱的神经——那些本地居民在社交媒体上发泄不满,在推特上开展#DontHave 1 Million(没有100万美元)抗议,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甚至开始追查房地产海外产权……但这些似乎并未给华人富豪带来太大影响,他们偶尔会打听下苑刚案的进展,也可能会看一看《公主我最大》里炫富的华人姑娘,生活如常进行,豪宅照买,跑车照开,有朋自远方来,他们也许会以主人的身份表示欢迎——“Welcome to Vancouver”(欢迎来到温哥华)。
看天下350期
《Vista看天下》团队出品
做最好看的新闻故事
微信公众号搜索“看天下”添加关注
商务合作请联系QQ:3310806586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Vista看天下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