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对母亲施暴 竟是患上抽动症
2016/9/7 天津圣安医院


本文导读:一名10岁男童因患有暴力抽动症,经常殴打自己的亲生母亲。母亲为了不放弃他和自己的丈夫离婚了。为何男孩会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呢?这抽动症又是什么病?这种抽动症有哪些症状和危害?
暴力抽动症你了解过吗?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可下面说的这个孩子,因为患有暴力抽动症,经常殴打同学和母亲的事最近在网上疯传,被千万广大网友转发和热议。

据记者调查了解,今年43岁的Marie Ralph经常被自己的10岁儿子Malachi殴打,不仅如此,儿子还会用危险的工具对她施暴。但Marie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儿子,她知道Malachi只是生病了,10岁的他根本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暴力抽动症。

Malachi看起来是个阳光可爱的男孩,天使般的笑容能融化人心,但令人吃惊的是,Malachi有着可怕的阴暗面。患有暴力抽动症的Malachi从三岁起就开始肆意打人了,他还在幼儿园咬伤其他孩子。那时候的Malachi虽然可以用完整的句子与人沟通,但社交能力较差。Marie很担心儿子,带他前往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务中心,医生诊断出Malachi患有抽动症。

随着在学校的肆意伤人,越来越多的孩子对Malachi敬而远之,Malachi就这样被孤立了,他幼小的心灵也因此受伤。

2010年9月,Marie生下了她的第二个孩子,而作为哥哥的Malachi从来不去伤害弟弟,在家里的Malachi只会攻击妈妈。儿子的情况也引发了家庭矛盾,Marie与想放弃儿子的丈夫离婚了。2015年2月,Marie决定在家自己教育Malachi,因为那时的Malachi已经伤人见血了,学校已经不能容忍他的存在了。

记者通过深入调查得知,Marie在家教育儿子的那段时间是她最孤独无助的,有时候她甚至需要警方帮忙控制住Malachi的疯狂行径。不过,Malachi每次打伤母亲后都会很愧疚,看到母亲身上的瘀伤,Malachi直言希望自己死掉。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们都批评Malachi没规矩、不听话,认为他是个坏小孩。身心疲惫的Marie也因此和很多朋友失去了联系,生活变得一团糟。但Marie称Malachi是她的孩子,而她永远都不会放弃他。
抽动症对孩子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到底什么是抽动症?儿童抽动症专家王玉珍表示,抽动症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抽动症的常见症状表现为:眨眼、噘嘴、耸鼻、发怪声、四肢不自觉抽动、说脏话、有猥琐动作,甚至会有暴力倾向。

王玉珍专家指出,很多家长认为抽动症只是孩子学来的“坏习惯”,等孩子长大了,或者家长细心调教就能改正过来,以至于病症就这么耽误了下来,直到孩子的病症越来重,家长才发现不对劲,去医院治疗。这不仅为后面的治疗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也让孩子白受了那么罪,得不偿失。
王玉珍专家说:治疗抽动症要及时,病症拖得越久,治疗也就越困难,钱花的多不说,效果也没有及时治疗来的好。抽动症对孩子的危害远比家长们想象中的大,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抽动症是怎么绑架孩子的?
乱用药物,感染疾病等专家表示,患者经常发生呼吸系统感染,乱用兴奋剂,抗精神病药物,都是会造成此病的发生。
神经系列化因素,一些病理学家和药理学家根据神经递质和行为以及精神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发抽动症的病发也有可能与神经生化代谢改变有关。
遗传因素,专家发现,抽动症的病发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双胞胎出生后同时患病的情况比单胞胎出生后的患病率要高,患者的一二级亲属中也大多患有患抽动症。
器质性因素,引起抽动症的病因有哪些?专家根据很多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发现抽动症部分的患者在围生期受到损害,幼儿期头部受伤史,考虑部分抽动症患者病发可能和头部器质性病变有关。
心理社会因素,专家表示,儿童在生活中受到精神创伤,太过紧张等都是会造成此病发生的。


由于父母对儿童抽动症的了解程度不够,这就造成父母无法正确的辨认儿童抽动症,即使看到儿童发生抽动症的症状,也会误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并且不以为然。这种漠视的态度,肯定会造成病情的延误,长期这样下去,肯定会对儿童的成长发育带来无法预料的伤害。
患有抽动症的儿童,由于注意力的不集中及无目的的活动太多,造成学习困难,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业及日后的工作与生活。尤其是因行为的异常可能会受到周围人们太多的批评或讥笑,使孩子幼小天真的心灵受到伤害,产生自卑心理,或继发精神异常、强迫症、恐怖、行凶、自残、自杀等精神、行为的改变,对成年后进入社会十分不利。
温馨提示
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不受疾病的困扰。建议父母在平时多注意积累一些儿童常见疾病的知识,一旦发现儿童有异常状况,就应该及时的咨询专家,协助解决问题。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天津圣安医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