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治了1个多月 最后确诊是抽动症!
2016/9/7 天津圣安医院

其实这种疾病在学龄期前后的孩子中并不少见,症状表现为不由自主地频繁眨眼、挤眉、吸鼻等,有的喉咙里还会发出怪声。对待这些孩子,家长千万不要老是责备,而要理解和鼓励,给他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不能让孩子老玩电脑游戏或看刺激性的影视节目,因为这些有可能诱发症状。
文文是天津人,今年8岁,漂亮可爱。
上个月天气忽冷忽热,她开始出现轻微的咳嗽。大人们以为她感冒了,给她吃了咳嗽糖浆,但不管用。带她去当地医院看,医生说可能是支气管炎,给配了药,但吃了一个多星期,咳嗽还是没有好转。春季花粉多,那是不是过敏性咳嗽或哮喘呢?又带她去过敏科看,吃了药,也没有好转,而且以前是轻咳,现在咳嗽声音慢慢加重了。
“前前后后治疗了1个多月都没好,考虑到有些小毛病,背后可能隐藏着大风险,我们不放心,就带她到杭州来看看。”在天津圣安医院其他医生的推荐下,文文挂了神经内科的号子,医生详细诊断后,告诉杨女士,孩子患的是抽动症。

“抽动症不都是肢体上的动作吗?怎么还表现为咳嗽?”
王玉珍医生向她解释,抽动症是一种不随意的、突然发生的、快速的、反复出现的、无明显目的的、非节律性的运动或发声,常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更明显,入睡后症状消失,往往伴有性格改变如急躁、任性和易怒等。
运动性抽动可出现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拧脖子等,还有耸肩、扭颈、摇头、踢腿、甩手或四肢抽动等;发声性抽动常有多种,可有爆发性反复发声、清嗓子和呼噜声、个别音节字句不清、重音不当或不断口出秽语。
抽动症患者男孩比女孩多
王玉珍医生解释,抽动症根据病程和预后不同分为三类,即短暂性抽动症、慢性抽动症和多发性抽动症(也称抽动秽语综合征)。
短暂性抽动指有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持续至少4周,但不超过1年;慢性抽动是指症状表现超过1年,其间可能有间歇性好转期,但好转不超过3个月的;多发性抽动症是指有多种运动性及一种或多种发声性抽动,为突然的、反复的、非节律性的、形式较为固定的抽动或发声,影响学习、社会交往或就业,病史超过1年。

电影《Front of the Class》(中译《叫我一名》),就是根据一位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真人真事改编的。男主角Brad Cohen从小就会不由自主地抽动一下脖子,还发出犬吠一样的怪叫声。学校的老师、同学,甚至是他的父亲,都不理解他,把他当做故意捣蛋的“坏孩子”看,因此他经常被“教育”。
电影里,Brad Cohen小时候因为不被周围的人理解,老是挨批评,变得特别自卑,幸亏校长一席话,给他打开了全新世界的一扇窗。即使大学毕业后遭遇了无数的失败和冷嘲热讽,也乐观向上,最终实现了做老师的梦想。
“很多家长以为很少见,其实这个疾病还是蛮普遍的,每到节假期,我们每位医生每天会诊治近20名这样的患者。”王玉珍医生说,患抽动症的孩子,男性要比女性多,比例约4:1,“患者多在六七岁或更早些时候发病,百分之八九十的患儿在青春期后会好转,但也有些持续终身,或者偶有复发。”
关于抽动症,现在医学上还没有非常明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但研究表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尤其是链球菌感染、心理因素和脑的器质性损伤。
抽动症给儿童造成的影响
1
个性发展问题
4~12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是: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其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对自我形成某种看法和评价,如自己是聪明的还是笨的,是漂亮的还是丑的等等。
2
社会退缩和社交障碍:
随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如荣誉感、责任感等。
3
继发学习困难:
患儿的抽动和不自主发声导致注意力分散,严重抽动使患儿的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有些患儿上课时努力控制自己的发声抽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老师的讲课上,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同学、老师的歧视或嘲笑,使患儿更不喜欢上学,甚至厌学、逃学。
4
影响心理:
由于抽动症症状的表现常常被同学嘲笑、奚落,使患儿产生自卑,性格孤辟,久而久之孩子变的孤独,不愿与人接触,甚至对嘲笑者产生报复、敌视心理,这样很容易使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请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怎么对待患者,不仅会影响疾病的治疗,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他建议,要多关心、鼓励患儿,家长对疾病不能表现过于焦虑,对于孩子的抽动症状不要指责批评,也不要给予特别注意或提醒。
可适当放些缓慢柔和的音乐,放松、稳定患儿情绪,创造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合理安排患儿生活,做到生活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疲劳。不要贪玩电脑游戏或电子游戏机,禁看一些恐怖、惊险的刺激性影视节目,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饮食上,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维生素含量高的蔬菜和水果,不食辛辣、刺激性及兴奋性的食物和饮料,切忌暴饮暴食。
温 馨 提 示
患儿一般可以上学,要与学校老师和同学取得联系,让老师多给正面引导,让同学多给予帮助,让患儿感到温馨和欢乐。鼓励患儿融入同龄人中.如让儿童与同伴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交往,学会合作、谦让、为别人着想、讲礼貌等。不要加重患儿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可根据患儿兴趣选择体育活动,运动可以帮他转移注意力,振作精神、放松情绪,但运动量要适当。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天津圣安医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