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认识的几大错误倾向
2016/3/31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

    

     2、临床思维僵化

     美其名曰标准化其实就是思维僵化。如今很多中医临床课程,其内容越来越僵化,一个病简单的分几个证型,远远不能适应临床实际需要。对很多疾病确定基本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法则,严重误导初学者的思维。诸如性功能障碍和肾虚挂钩、高血压与肝阳上亢挂钩、胃下垂与中气下陷挂钩、重症肌无力与气虚挂钩,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实一个病在临床上究竟会出现多少种证型是很难确定的。中医临床最好的法则就是遵循医圣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如何才能做到‘知犯何逆’?最好的方法就是弄懂弄熟医圣所描述的脉证组合即方证。

     3、重辨病轻辨证

     由于中医课时的严重压缩、经典内容的忽视、中医临床教学的严重不足,导致年轻中医辨证的基本功非常薄弱。很多中医在临床上缺乏高水平的辨证能力,以辨病治疗为主,完全背离了中医以辨证治疗为主的精神原则。如此则临床疗效必然差强人意。

    

     4、重药效轻方剂

     如今很多中医重视药物功效,在临床上堆砌药物,往往完全失去了方剂的组方规律,已说不清是什么方了,即所谓的有药无方。方越开越大,却忽视经典方剂的学习应用。 中医很多方剂特别是经方的功效很难用本草的药物功效来解释。如桂枝甘草汤,在《伤寒论》原文中的方证是‘叉手自冒心’,山西名医门德纯治疗一顽固性失眠,观其有叉手自冒心,投此方一剂患者酣睡不醒。茯苓甘草汤在原文的方证是‘厥而心下悸’,本人曾治疗一顽固性失眠,观其有典型的厥而心下悸,投茯苓甘草汤数计而愈。另治一老慢支肺心病患者,观其诸证繁杂难以下手,因其有典型的厥而心下悸,投原方五剂,诸证大减。上述诸案所用的方药,单从药物功效上来说,很难解释何以有这样的疗效。

     5、重专科轻功底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中医掀起了专病专科热潮,重视专科专病建设。而很多这些专科建设,非常突出的就是重视西医设备及技能,却轻视中医基本功的提高。由于效价不合理,对住院病人,如果每天仅仅服一剂中药,根本养不活医生。必然导致过度检查过度治疗。除极少数对中医有执着精神的人可以坚守阵地外,久而久之住院医生对提高中医水平也就缺乏动力缺乏激情。美其名曰中医专科,其实基本上都是西医的一套,没有扎实的中医基本功,任何专科都是挂羊头卖狗肉。

    

     6、重时方轻经方

     目前不论是教学还是临床,基本上是以时方为主体,对经方的重视严重不足。 传统中医呈现出两大不同的理论体系,一是以《黄帝内经》为主的时方体系, 重视阴阳五行、藏相经络等学说,临床上强调辨病机。一是以《伤寒论》为主的经方体系,是以六病为纲方证为目,临床上重视特异性的方证。两者对疾病的认识及治疗原则虽各具特色,但经方所具有的各种优越性是非常显著的,这是历代经方家大量的临床实践所证明的。经方具有简易性、高效性等优点。但由于经方对疾病的认识及临证着眼点与时方完全不同,久习时方者易形成思维定式,难以理解经方思维。清经方家柯琴言:“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其实对于没有学习过时方的人来说,学习经方反而很容易。

     7、用西医标准衡量中医诊疗

     西医对具体疾病会建立相应的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多年来,这种标准化模式一直主导着对中医诊断和疗效的评价。但是,由于认识疾病的方式不同,这种模式不符合中医自身的规律。例如,中医的半里半表病,西医根本不认识,也检查不出来,而中医可以诊断和治疗。

    

     8、重治法轻方证

     在临床上,重视时方体系的中医,常常重视辨病机,拟定治疗法则,以法定方。如所谓发汗解表、健脾和胃等。如此以法统方,看似很有道理,临床易于操作,但临床疗效却不容乐观。对于经方来说,在临床上更重视对方证的精确把握。同样是风寒感冒,如果有发热汗出脉浮缓等,常常用桂枝类方治疗;若发热无汗脉浮紧,常常用麻黄类方治疗。其间还有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等方,方证的精细程度远非时方可比。方证辨证就如同精确制导武器,其精确性远非传统的炮弹可比。

     9、中医是单纯的治疗

     中医的一大特色是治未病,也就是养生预防保健,所谓“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重养生预防保健则可“不战而屈人之兵”,让人不得病。然而,在全国各级防疫体系中多年来见不到中医的影子,中医成为“将卫生工作重点放在治疗上”这一错误的重灾区,在中医教育中也忽视了上医治未病的教育,抹杀了中医的一项优势与特色。

    

     10、中药代表中医

     某些中医界人士还有青年学生认为中医理论不明晰、不科学、不实用、共识性少,中药倒有一些实际效果,长期以来偏向“废医存药”。这种情况的不良后果是良医越来越少、用药越来越乱,在经济利益的引诱下,过分使用中成药,使砭、针、灸、导引等中医非药物疗法没有用武之地,丢掉了中医发展的根本。实际上,中医药讲究即医即药,以医带药,中药是按照中医理论辨证使用的。以中药代替中医让中医药是“丢了魂”,直接割断了中医药应用、发展和创新的血脉,破坏了中医药保障国民健康的根基。

     其实,西医和中医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为什么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让它们一道为我们的生命健康服务呢?只有充分认识到它们各自的优劣,才能冷静客观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如果你再尝试各种办法以后,效果都不明显的时候,最好是安静下来,冷静的观察一段时间,一方面给自己调整心态,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另一方面则是利用这个时间选择真有水平的医生。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创建于1994年,是北京知名中医肿瘤医院,是一所经北京市卫生管部门批准的医保定点单位,是经国家卫生部门正式批准的专业从事癌症的防治与研究、新药研发、临床诊疗、学术交流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机构.

     如果您有相关疾病需要咨询,请直接拨打专家热线:400-6756-365/010-67360406,在线专家将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

     微信号:wdzhongliu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请↙↙↙点击“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