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玩之:像动物宝宝那样玩
2014/11/13 果壳网

     软绵绵的茸毛,无辜的大眼睛,动物宝宝总是能让人萌到飞起来,相比泰迪熊和二次元,它们在卖萌方面,还有一个独门优势:只要是醒着的时候,它们总在玩耍。

     从小蝙蝠到小犀牛,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的幼崽都爱玩。欧洲马鹿的宝宝东跑西颠,后腿不时踢向天空,有时候两头小鹿低下头,摆出大鹿角斗的姿势来,虽然它们还没长出角。它们还会玩“占山为王(king of the hill)”的游戏,一群小鹿争先恐后地跑向一个山坡,比赛谁最先到达坡顶。年幼的美洲黑熊则喜欢玩打架游戏,它们会摔跤,人立起来用爪子互打,人工饲养的小熊还会跟人一起玩耍,它们还会萌萌哒小心不咬伤脆弱的人类。小狗有一套特殊的姿势,表示“我们来玩吧”:趴下前腿,压低前半个身子,摇尾巴,汪汪地叫。在动物行为学上,这叫做“玩耍鞠躬”(play bow)。

    

     和北美黑熊一样,棕熊的幼崽也喜欢打架游戏。图片:shutterstock.com

     跟人类一样,许多小动物的玩耍动作,是成年动物行为的小型翻版。小猫会捕捉任何一个动的东西:伏低身子,“悄悄地”接近一条绳子,然后跳起来用爪把绳子按住,或者跃到空中,用两只前爪拍打空中飞舞的昆虫,甚至灰尘。这实际上是对成年猫行为的演习。小猫开始玩耍(4周)和最热衷于玩耍(12周)的时间,也正是它的小脑(运动中枢)和肌肉纤维高度发展的时间,也许,这说明了玩耍对动物生存的关键作用。玩耍有助于练习它们将来用得到的本领,而且还能提高体力和运动协调性。

    

    说到玩,小猫们可是从来都来者不拒。图片:shutterstock.com

     从灵长类动物的游戏里能看到它们将来的缩影。相比之下,小雄猴更喜欢跟同龄的猴孩子追跑打闹,而小雌猴宁愿跟妈妈在一起,试图帮妈妈照顾自己(还是婴儿)的弟弟妹妹。作为社会性动物,灵长类的童年要与玩伴一起度过,才能成长为心理健康的大猴子。在打闹追逐之中,小猴与玩伴建立起友情的纽带(从小一块玩大的雄金丝猴,长大后也会成为互相帮助的亲密朋友,一起理毛,一起离开群体去开辟新领地),并学会了在猴群中相处的方法。它们甚至还有“青春期教育”——小公猴会在同性同类身上练习爬上雌猴的姿势。

     相比残酷的“成人”社会,小猴在玩耍中学习猴际关系技巧更为安全,而且课程也更多样化。小猴还没有长出锋利的獠牙,游戏中它们也不会真正使劲咬或者打对方。在打斗玩耍中,年龄较大,体力较强的猴子,还会谦让弱者。这样的好处有二,胜负不易分出,它们就可以一直玩下去,而且弱者也可以有机会学习,它们要是有朝一日逆袭成功,该如何以一个胜利者的身份生活下去。小猴子和小长臂猿在玩耍前还会发出尖叫,表示自己不是要攻击对方,而是想打闹一番,翻译成人的语言,意思大概就是“我跟你闹着玩呢”。

    

     两只玩耍打闹的亚马孙松鼠猴。图片:shutterstock.com

     游戏的另一个好处更为隐秘,也更有趣。成年动物的行为和习惯已经固化,比较僵硬,难于改变(所谓的“你不能教老狗学新把戏”)。在日本幸岛上,曾经出现过日本猕猴界的一大技术革新:把沾了泥沙的白薯在水里洗干净再吃。这项专利的拥有者,是一只两岁名叫伊茉(Imo)的小猴,未成年的小猴更喜欢探索新环境,在学习新知识时,也更有可塑性,三岁以后的日本猕猴就“僵化”了。

    

     相比洗红薯,日本猕猴更知名的爱好是泡温泉。图片:shutterstock.com

     玩耍的动物宝宝是野生世界的爱迪生。黑猩猩是非常聪明的动物,它有创造力:如果把食物挂在高处,给黑猩猩几根短棍子,它会把棍子连在一起,做成能够到食物的长棍子。但是,如果成年黑猩猩从小就没见过棍子,第一次给它这些工具,它只会感到困惑,不知要拿这些东西派什么用。据说,曾有人问法拉第“电磁感应有什么用?”,法拉第反问道“婴儿有什么用?”新发明虽然诞生于大“人”之手,它的酝酿却要仰赖于孩子。把棍子给两岁的黑猩猩幼儿,它只会拿它们当玩具,然而,就在玩弄的过程中,它可以慢慢了解这些工具的性质,顺利地完成发明。

    

     两只玩耍中的黑猩猩。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

     王小波说过,学习是快乐的,问题是,我们现在总是板着一张“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晚娘脸来看待它。其实自然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是它的解法已经离我们一去而不复返了。(编辑:老猫)

     扩展阅读

     爱动物——人类的第四大特征

     请戳“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果壳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