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宝宝为啥装得都不像?一篇文章告诉你
2016/6/1 果壳网

     一年一度的扮宝宝大赛又到来了。在这个普天同幼的日子里,朋友圈集体逆生长。但是,你以为po两张童年照,嘬一根波板糖,扎俩羊角辫儿,就是个合格的宝宝了?

     宝宝说,呵呵。你们多少年不当宝宝了,以为临时抱佛脚就可以蒙混过关吗?

     是,没人记得自己还是宝宝的时候是啥样。但不怕,我们有发展心理学呀!不不,这不是“发展体育运动”的那个发展,这说的是从出生长到大的心理发展。来学点儿发展心理学知识,让你知道科学的宝宝什么样。

     真的宝宝,不知恐高为何物

     刚出生的婴儿对周围的感知能力是有限的,宝宝需要在探索世界的时候获得更多的经验。因此,正如初生牛犊不怕虎,真的宝宝有很多恐惧都是不存在的——比如,恐高。什么时候开始恐高呢?学会爬的时候。

     发展心理学家搞出过一个著名的 “视觉悬崖”实验。研究者把婴儿放在一块透明板上,但板下用棋盘格的桌布制造出视觉的高低落差,乍看起来似乎一爬过去就会掉下去。把宝宝放在这个落差边上,宝宝会心里苦吗?

     结果发现宝宝很机智。刚开始爬行的宝宝会害怕,而还不会爬的就不怕!既然自己还不能运动,当然不用担心掉下去咯。

    

     所以,还在群里嚷嚷“我还是个宝宝,还不懂得怎么起床”吗?不要装啦!找个高处把你一丢,凡是害怕的都不是真宝宝。真的宝宝要在台阶上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想笑才可以。

     一个错误示范:

    

     听说你是宝宝?来,两份礼物你先挑

     感知需要发展,抽象思维更是如此。宝宝们对许多事情的看法和成人不一样。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贯穿了整个童年期,在这段时间里,宝宝们慢慢尝试和习得对物理世界进行理解和推论。经典发展心理学对此有大量的观察,许多简单的实验揭示了宝宝们对世界的态度与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

     比如发展心理学的开山人之一皮亚杰就曾观察到,如果两个一样的杯子里有一样高的液体,宝宝知道它们是一样多的;但是如果把其中一杯倒进更细长的杯子里,五岁宝宝就会认为细杯子里的液体更多,直到六七岁才能懂得液体总量不会随着容器的形状而改变。这种特征被称为“中心化”,即儿童容易被一个物品的鲜明特点所吸引的倾向。

    

     所以,如果你真的是宝宝的话,就得遵循宝宝的逻辑。如果眼前有两杯饮料,其中一个明明总量少可是液面高?你就得老实挑它。宝宝再委屈,也不能说!如果忍不住诱惑,那对不起,可就穿帮啦。

     都是宝宝了,就别装什么设身处地啦

     儿童与成人的另一个明显差异是自我中心。所谓“自我中心”,指的是他们对于其他人的视角缺乏理解。在经典的“三山实验”中,皮亚杰让3-4岁的儿童坐在洋娃娃对面,双方中间隔着三座不同高低的山,并要求儿童画出娃娃所看到的山。

     如果是成年人来画的话,那很容易。我看到的山是左低右高,娃娃在我对面,那么当然是左高右低了。但是本宝宝不明白呀!被试宝宝一般只会画出自己所看到的山的样子,完全不能设想娃娃的视角。

    

     后来的一些实验证明,宝宝们倒也不是完全无法理解他人的知识、感受和视角,但对这种信息的掌握仍然需要不断地从经验中学习。如果你是这样的宝宝,请不要轻易和对面的人谈左右这种概念。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某些人虽然看起来像大人了,但在为他人着想这件事情上,依然是个宝宝……

     宝宝不开心,宝宝每天都做啥?

     看到这里有人会抗议了,我管宝宝怎么想,我就安安静静地拍个照装宝宝不行吗!

     行当然是行啦,但你好歹也得做点儿宝宝爱做的事情呀。来对对这个列表好了:

     0-12个月的宝宝:通过抓、扔和舔咬等方式来了解对象,随着他们对自身控制的增强,会逐渐出现摇晃、扭转等动作。

     18个月的宝宝:开始有目的性地摆弄物件,比如抱玩具,或者模仿成人看书的动作;玩带有扮演性质的游戏。

     24个月的宝宝:会操作物件,敲打玩具,或者把小物件反复装入或倒出容器。

     3-5岁的宝宝:有更多的探索行为。当他们发现自己不认识的东西时,会通过自己触摸和询问成人来试图理解这个陌生的东西。和同伴打闹追逐,有时候没有主题,有时则会代入一些情境比如怪物、警察抓小偷等。

     看起来,成人要cos宝宝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坐在地上糊一脸米饭抓着香蕉模仿火车声,偶尔把脚塞进嘴里啃,本宝宝觉得难度有点高。好在也有一些对成人很友好的儿童玩具比如积木,但是如果你是个四岁以下的宝宝,请注意不要给你创作的艺术品起名字,这对宝宝会有点难。

     如果有同年龄的小伙伴,也可以打闹追逐以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宝宝,需要注意的是,研究者发现,在这类游戏中往往伴随着一些特定的游戏信号以表明这不是真正的战斗,比如笑、道歉、夸张的肢体语言等。

    

     但无论怎样努力,实际上成人和儿童仍然有许多生理上的不同。1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成人同时使用透视和双眼视觉来判断深度,但儿童最迟到12岁为止还在分别用透视或双眼视觉来理解深度,而不是自然地综合使用这两者。由于纤毛的退化,成年人也往往听不到青少年能够听到的某些高频率的声音。宝宝们在遇到这类任务时,请务必主动回避,以避免被真正的宝宝们看出什么不对。

     以上是今天的发展心理学装宝宝指南,快拿它去揭穿朋友圈里那些假宝宝吧!当然如果你自己也露馅了,那就自认倒霉咯……

     AI说:

     宝宝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在模仿和学习成人,你们这些大人这样模仿宝宝,本宝宝不是很懂……

     果壳网ID:Guokr42中二病究竟有没有得治?密集恐惧症真的“只是矫情”?不相干的东西严丝合缝拼在一起就觉得爽,是强迫症吗?你有病?没事~ 果壳有药呀!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果壳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