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吐槽疯了的《翻译官》,我们来专业地分析一下
2016/6/2 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
不管你看不看,你一定听过这部剧:《亲爱的翻译官》。

杨幂、黄轩主演,号称国内首部翻译题材的职业剧。

大热的同时,也有不少网友吐槽剧中的各种bug。比如把学生外派到德语区的苏黎世学法语、号称专业学霸却拿着非专业的《走遍法国》……

尤其是口译达人们,将这部以法语“Les Interprètes(口译员们)”命名的电视剧,吐槽为职业剧为名、玛丽苏为实……

首先看到名字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很高大上!“翻译官”~
咳咳,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少有译员会自称“翻译官”,口译者一般就叫“译员”或者统称“翻译”。

比如:我是这次活动的翻译/译员。
你要是说:你好,我是这次活动的翻译官。
……
当然,程家阳程主任的人设是实力与自信双高的“人魔”,所以会这么说?

好了,双语君不参与剧评,咱就专门谈谈剧中口译有关的事儿,看不看剧咱都要涨姿势嘛!
首先科普:
口译(interpreting)一般分为:
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就是讲话人说一段,译员翻译一段;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就是不打断讲话人的讲话,不间断地口译;
陪同口译,liaison Interpreting。
英语的话,根据英译中、中译英每种还可分为E-C,C-E,如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E-C(英译中同传)。
1
黄轩饰演高翻主任程家阳,气宇轩昂。(暂停舔屏一分钟~)

但剧中程主任在给高翻的研究生们上课时,场面基本是这样的:

同学们排排坐,程主任放一段《甄嬛传》让同学现场口译……
好好玩的样子哦~
诶,好像打开方式不太对啊喂!
口译专业的老师同学们应该无奈了:交了学费、花了辣么多设备费,咱就这么上课?
实际上,专业的口译课一般要在专门的口译教室进行。

专业的口译教室,大玻璃窗后就是同传箱
相比于普通教室,口译教室造价不菲,因为至少配备booth(同传箱),好点的还要设置会议桌、模拟会场环境,同学们可以轮流扮演会场听众及译员,进行实战训练。
Booth

业内一般称为“同传箱”。可临时搭建,拆卸、运输都很方便哦。
当然也有专门配备了口译室的会场,但多数情况下译员都是在临时搭建的booth里工作的。

同传箱里的程主任。
根据AII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ference Interpreters,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的要求,Booth都应设有窗口,保证看到讲坛、与会者、屏幕,以便译员观察会场情况、及时应对。
同传教学也绝对不是这样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大家排排坐就好了的……

需要眼看、耳听、手记、脑想、嘴说,CPU高速运转,神经完全紧绷好嘛。
一般两人一组,一组一箱,同学们在箱子里佩戴耳机、对着话筒练习口译。

课堂训练的箱子里大多还设有电脑屏幕,用于展示课件以及模拟会场的PPT内容。

练习时大家不时看着屏幕及会场,边听、边记、边译。

老师则操作中央电脑里专门的口译系统,进行音视频的播放、录音,再根据录音进行点评。

老师的中央控制台
集体练习时,你通过耳机听的是系统原文以及自己的声音。译员也要注意听自己的声音,随时进行修正。老师也会临时挑同学单独口译,将其频道的声音通过耳机放给大家听。
课后你还可以拷贝自己口译的课堂录音,回去练习。
所以,绝对不是剧里那么简单……
2
剧中做同传的主人公是这样的:

啊喂~口译员不带电脑做同传就算了,连纸笔都没有真的没问题么?
就算资深译员,在同传过程中也需要用笔记下数字、专有名词等关键信息。毕竟同传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超级烧脑!剧里不要太神……
而且谁给幂幂旁边放了个大音响啊!有仇么?译员不仅可能听不清耳机里的声音,而且还会听不到自己声音。
专业的会场口译:备有纸笔、电脑、话筒,译员在同传室内戴耳机边口译、边观察会场情况。

因为超超超级烧脑,一场同传最少最少需要两位译员,一般15~20分钟交替进行。短的交传会议可一人承担,但最好也配备两人。

会议现场,两人一组的同传箱。
有时候遇到不了解情况的客户要求精简人数,还强调可以提高单人价格的,译员心里真的好苦好苦……
这真不是钱的问题,脑袋真的会死机的好嘛!
3
同传的时候,译员会相互协助、提醒,如果另一位出现一些明显错误,专业的做法是写下来给对方看,提醒对方注意,避免整场都出错,离得远则会递纸条。

虽然剧里bug不少,毕竟剧组据说也是专门咨询过业界人士的,有些细节还是注意到了。
还有被网友津津乐道的魔鬼训练,也确实是有道理的。

一边爬楼梯数台阶,一边听音频进行复述,还要记得买回哪五种咖啡,回来再复述……
现实中老师不会让你翘课买咖啡,但是译员的multitask能力绝对是要重点训练的,毕竟口译就是多任务运转。
4
作为一种职业,译员的着装礼仪也确实需要注意。
剧中杨幂、黄轩做同传时的穿着就基本做到了既有格调、又不浮夸、整洁干练。

剧中程家阳因为实习生喷了香水而大怒,直接开除。

关于喷香水,确实不宜太浓。虽然现在大部分booth都设有通风设备,但保不齐有的booth通风不佳、或者他人不适应你的香水味道。最好就是提前洗澡。
5
《翻译官》里,乔菲时常提到自己的榜样是“张璐姐”。

关注过两会的同学一定对外交部高级翻译张璐不陌生,她可是万千英语学习者心目中的女神。

不如我们看一段几年前她在大学演讲时,现场翻译同学念的一段新闻的高能视频。感受一下真正的“翻译官”的风采。
视频中,学生在朗读新闻的时候,张璐就在埋头做笔记,你一定很好奇,她是怎样做笔记的,高翻笔记到底长啥样。
一般来说,就长这样……

一段话可能只记几个简单缩略词和符号。
笔记本一般是上面这种带活页圈的,来回翻倒方便。大小一般巴掌大,一手握住刚刚好。内页空白最理想。
大概很多人都听说过,口译笔记有一整套的符号来帮助译员速记。比如外交部翻译的笔记符号是这样的:

仔细看一看,真的很聪明啊……
但翻译笔记和速记还不一样。前者主要记录专有名词,关键点,数字等,很大一部分还是需要靠大脑记忆。笔记触发记忆的扳机,再形成一整段文字的复述。
顺便提一下,一般我们看到拿着本子一直在做记录的翻译属于交替传译。

而同声传译做得笔记很少,因为同传一般是在领导人讲话的后半句开始翻译,需要准确地理解并抓住讲话人语句的意群,所以主要是靠大脑记忆,只偶尔记录一些数字、专有名词等。

当然,像大幂幂这样一点笔记也不做的同传也太高能了。
下面我们不如用高翻界的大神,林超伦的笔记,来了解一下高翻笔记到底怎么做的。(林超伦是英国外交部首席中文译员,是英国女王和多任首相的“御用翻译”。)
先给一段中文:
在环境、能源、水资源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开发大西北、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已敞开大门,张开双手,欢迎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继续参与互利合作。中英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需要两国保持健康、稳定的政治关系。
想象一下这段文字在念出来的时候,你会怎样做笔记?林大神的笔记是这样的。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小编在旁边加了一些注释。

翻译成英文: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environment, in energy, in water resources, in the 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west, and in reducing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China has thrown its door open, and reached out with open arms, welcoming UK as well as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 continue to cooperate for our mutual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a partner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 requires a healthy and stable poli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看完这些,是不是对高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了呢?我们最后附上一个4分钟的纪录片,A Day in the Life of an Interpreter(《口译员的一天》),让大家感受一下真实的高翻生活是怎样的。
(编辑:左卓 吴非<实习>)
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
(ID:chinadaily_mobile)
为您的英语保鲜

长按可关注本微信号
推荐阅读

盘点两会美女翻译,全是高颜值高智商的女神级人物

外长王毅的发布会,被深深帅到…(附孙宁精彩口译)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