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北方人,这么做一整个春天不生病
2015/2/27 生命时报

    

     【导读】

     经历过漫长的严冬,生机盎然的春天终于要来到了。对身体来说,春季做好养生防病工作也格外重要。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不同,各地区呈现出的多发疾病也不同,只有了解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将“春季病”防患于未然。为此,《生命时报》采访多位专家为南北方的小伙伴们分别支招,争取整个春天不生病。

    

     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吴娟 胡琼珍 刘永源

     北方干燥多风温差大,重点防哮喘、慢阻肺、心血管疾病。

     对策:慎减衣、睡足觉、少外出、戴口罩。

     早春,北方地区的气压、风速、温差等还不稳定,而变化多端的气候,可能导致心脏血管发生痉挛,加上此时易患感冒,常是诱发心绞痛和急性心梗的原因。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在这个时节非常重要,特别是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来说。

     开春一定要注意保暖,居室温度以保持在15—18摄氏度为宜;增减衣服要根据天气的变化,一件一件地减,被褥也不应该马上减薄;出门时最好带好帽子、手套,穿双暖和的鞋子,全方位防止冷空气的侵袭,避免突然降温诱发心脑血管意外。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血流加快,心脏搏出量增加,对心脑血管有益。

     另外,春天气温回升,皮肤和肌肉微血管处于迟缓舒张的状态,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就相应减少,容易出现“春困”现象,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起居生活也就格外重要。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鸿则提醒,北方的春季多风,经常出现雾霾和沙尘天气,气候也较之南方更为多风干燥,这样的环境很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和过敏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对此,首先要避免与发病有关的过敏源接触,风沙大时最好少外出,避免到花粉浓度高的场所去,如植物园、花园等,外出时也最好戴口罩。其次,室内要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室内不要放过多的花草、地毯等,以减少螨虫、霉菌等微生物。

     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此时容易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能量消耗大,要注意及时补充营养,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各种蔬果,少吃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免高糖食物增加呼吸功耗。

     南方阴雨绵绵湿热天,重点防流感、皮肤病、抑郁。

     对策:勤换衣、熏艾草、多运动、会宣泄。

     南方春季气温普遍高于北方,而且大部分地区冬季不下雪,气温稍有回升,细菌、病毒等就会大量繁殖,因此,出现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疫情的可能性更高。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医科梁东辉教授提醒,春季感冒不能轻视,特别是出现发烧等症状后,最好到医院就诊。尽管南方不用特别“春捂”,但衣服也不能脱得太快,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平常还可以用艾叶或艾条熏蒸房间,每平方米用艾叶5—10克(或艾条1支)熏烟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每周熏一两次,可有效地预防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广州市中医医院保健科主任林穗芳表示,开春后南方雨水开始增多,可能出现持续潮湿,这种湿热天气,为真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也为皮肤真菌感染提供了温床,如脚气、手癣、头癣等。此时,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物、鞋袜,勤洗澡,保持体表皮肤的干爽洁净,必要时可使用抽湿器等降低空气湿度。

     此外,从3月开始,我国南方逐渐进入雨带覆盖区,很多地区大多数时候都沉浸在绵绵细雨中,而阳光的缺乏很容易导致抑郁等不良情绪。建议大家穿一些宽松、棉质吸汗的衣物,让心情也随之舒展开来;保持每天半小时的有氧运动,能够让内心变得愉悦;保持平和的心态,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当压力较大、烦躁焦虑的时候,应当及时通过找朋友倾诉、写日记等方式,把不良情绪宣泄出来。▲

     版权信息: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有内容合作事宜,请联系生命君。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