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看到这篇文章,你也能长成大高个
2015/4/9 生命时报

    

     【导读】

     “我家孩子是不是比别人矮?”“怎么吃、怎么运动才能长大个?”“都说‘二十三,蹿一蹿’,我儿子还会再长吗?”在众多育儿话题中,身高无疑是最热门之一。父母都希望孩子能长高,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人的身高?什么时候是长个的黄金时期?《生命时报》采访多位权威专家,围绕孩子“长个这件大事”逐一探讨,帮你给咱家娃“拔拔高”。

    

     生命时报记者 田野 江大红

     受访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伍学焱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潘慧武汉同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罗小平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研究室教授 陆一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郑意楠

     “身高俗语”有道理吗

     “国人身高节节蹿升,最主要是大家的营养越来越好了。”伍学焱说,全世界范围内的身高增加也是这个原因。除此之外,身高还受遗传、疾病等多方面影响。一直以来,百姓中流传着很多和身高相关的俗语,从中也能透视出一些身高秘密。

     “三岁定身高。”

     伍学焱表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人一生中,有两个“长个”的高峰期:一个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刚出生时人大概在50厘米左右,一岁时长到75厘米,以后每年长5厘米左右,成人身高1/3以上是在2岁前长成的。

     第二个是青春期发育前,这个阶段一年可长8—10厘米。接下来,就是青春发育时的猛烈一跳,这一跳因人而异,大部分男孩能长30厘米左右,女孩长25厘米左右。

     “二十三蹿一蹿”。

     伍学焱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过去由于营养不良,造成青春期生长停滞,到青春期后期出现补偿生长,所以在个别人身上出现了“二十三蹿一蹿”的现象。

     其实,人到十五六岁后就不会再长个了。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对1000多名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男孩到18岁、女孩到16岁以后,骨骺已基本闭合,就基本不会再长高了。

     “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

     伍学焱表示,这是一种误传。而且决定身高的因素35%来自爸爸,35%来自妈妈,其余30%则与营养、运动等因素有关。

     “早长晚长都一样。”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身材矮小只是晚长,过一两年就会跟上。潘慧表示,不论男女,判定儿童矮小都有一条黄金分界线,那就是4岁。这时人体内生长激素等的分泌已基本成形,从身材上可以初步看出是否存在缺陷。

     而长得过早危害更大。早熟的孩子就像一辆还没加满油,就抢先冲出起跑线的车,开始可能领先,但不久就会因为动力不足中途抛锚,最终被别的车赶上。伍学焱告诉记者,早熟的儿童可能提前一年进入青春期,成年后的身高就会少6厘米。

     “越老越抽抽”。

     人过了50岁,身高就会走下坡路。其实,中老年人经常测量身高,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评定衰老程度。

     美国克利夫兰专业女性健康中心主任霍利·萨克博士称,人在21岁时身高达到最高值。21岁之后每年应测一次身高,如果身高比21岁时矮了3.8厘米,应该立即检查骨骼密度。

     发表在英国《内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也显示,在20年间身高降低3厘米或更多,老年男性因突发心脏病死亡的几率更高。

     到底什么决定身高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身高是“天生的”,其实,决定身高的因素除了遗传,还包括内分泌、营养代谢、心理、睡眠、运动等很多方面。武学焱列出了决定人体身高的排行榜。

     第一名:遗传。

     据研究,人的最终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父母身材高,子女身材也高;父母身材矮,子女身材也矮。罗小平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确实有一个预测下一代成年身高的公式(儿童靶身高):

     儿子成年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厘米)/2;

     女儿成年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厘米)/2。

     但是,父母身高不是影响子女身高的唯一因素。在生活中也有父母都不高,儿女却“出类拔萃”的情况。

     第二名:营养。

     身高是由营养“堆砌”起来的,而蛋白质是人体主要的“建筑材料”。即使拥有再好的遗传基因,如果营养不良,个子也不会长高。

     此外,“精神营养”也会决定孩子的个头。如果孩子从小生长在缺乏家庭温暖的环境中,他的身高常比同年龄儿童矮小。

     第三名:正常发育。

     以下几大因素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

     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骨骼发育早,但闭合也会提前,最终身高会低于正常发育的孩子。

     缺觉:睡眠不足,对身高有重要影响。

     姿势:有些孩子不太注意站、坐、行、读、写的正确姿势,习惯性地低头、端肩、含胸、驼背,致使脊柱变形,会影响长高1—5厘米。

     第四名:疾病。

     像慢性胃肠炎、心脏病等导致营养吸收障碍的疾病,会使得孩子的身体营养不够,身高无法正常生长。还有一些疾病会直接影响身高,如甲状腺、脑垂体功能低下等。

     第五名:地域、气候。

     北方气候寒冷,生活在那里的人新陈代谢慢,大多发育时间较晚,基础身高较高,所以身材高大些;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因为气候温暖或炎热,人体新陈代谢快,大多青春期发育较早,基础身高低,所以身材会矮小一些。

     另外,季节也会影响人“长个”。世界卫生组织一项调查发现:儿童生长速度,在5月份最快,10月份最慢,所以在5月前后应供给孩子足够的营养。

     五件事耽误孩子长个

     孩子长不高,家长揪心,但他们可能没想到,自己的一些错误想法和行为,也是影响孩子身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罗小平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根据门诊经验,以下5个错误是家长最应避免的。

     1.孩子睡得不够。

     身体主要是在夜里长高,这话不假。睡眠充足是影响孩子身高非常关键的因素,因为促进人体长高的生长激素在一天中是呈脉冲式分泌,而不是平均分泌的。

     入睡约2小时后,分泌值达到高峰,几乎占到一天分泌量的一半;孩子快睡醒时是生长激素分泌的另一个高峰。现在很多孩子,尤其是学生,普遍睡眠不足,家长应设法安排好孩子的作息,晚上早点睡,早上晚点叫醒他。

     2.忽略身高5大节点。

     “其实,关注孩子身高,从妈妈怀孕时就要开始。”罗小平说,妈妈孕期营养情况会影响孩子的身高体重。孩子出生后,不同的年龄段,生长发育有不同特征。

     孕期、幼儿期,上小学、初中、高中,都是观察孩子身高是否正常的重要节点,家长要密切关注,一旦发现身高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就诊。

     3.上了“长得快”的当。

     性发育过快或性早熟的孩子一开始长得很快,显著高于同龄伙伴,但这些孩子骨龄成熟迅速,骨骺闭合的时间很早,骨骺一旦闭合就不再长高了。

     罗小平提醒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性发育,如果女孩在8岁前出现乳房增大,男孩在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务必及时带孩子到儿童内分泌专业医生处就诊。

     4.不定期监测生长情况。

     当医生问,孩子以前生长速度什么样时,很多父母答不上来。罗小平说,宝宝刚出生的第一年,每个月都要测测宝宝的身高、体重,此后至少每半年测一次,最好固定在早上进行,并做好记录。

     孩子1岁时长高速率应在每年25厘米左右,2岁时应在每年10厘米左右,3~16岁阶段,应在每年5~6厘米左右,如果达不到就应警惕。

     5.运动太少。

     婴儿时期,可以通过婴儿操、游泳等主动运动促进孩子的发育。3~5岁的孩子可骑自行车等,但他们好奇心重,爱跑动,家长务必严加看护。孩子上小学后,就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有氧运动的习惯,如跳皮筋、踢毽子、打篮球等运动都不错。

     4~6月,长个黄金季

     任何事情要想事半功倍,一看时机,二看方法。郑意楠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单就孩子长个这事,家长如果抓住了春夏之交这个黄金期,就能成功帮孩子“拔拔高”。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少年儿童的生长速度在一年四季中并不相同,每年四五月份,儿童身高增长明显,平均能长高7.3毫米;10月份最慢,平均长高仅3.3毫米。

     究其原因,一则春夏之际万物生长,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变得旺盛,所分泌激素,尤其是生长激素增多,为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创造了“黄金条件”。二是阳光增多,紫外线也更充足,有利于钙的吸收,从而为骨骼生长提供足够的“原料”。三则此时宜于户外活动,而活动的增多能对骨骼产生良性刺激,也会促进骨骼生长。

     怎样判断孩子身高是否正常?郑意楠说,出生时,婴幼儿的身高约为50厘米,之后的第一年会长至1.5倍,即到一周岁时,身高约为75厘米,第二年增长12~13厘米,大约达到88厘米。这是一生中最快速的第一个成长期。

     之后一直到青少年时期,都会持续缓慢地成长,正常情况下每年大约长5~7厘米。进入青春期,即男孩平均在12~13岁,女孩平均在11~12岁,进入第二个快速成长期,这时每年可成长8~10厘米。家长可以此来判断孩子身高是否达到正常标准。

     吃好睡好才能长个

     要想抓住这个生长的“黄金季节”,几位专家建议,要从营养、运动、睡眠等方面下工夫。

     1.蛋白质、矿物质不能缺。

     10—13岁的青少年,每天需要蛋白质70克,13—18岁需要80克,每天一杯奶是增高的秘诀。矿物质中,一定不能缺了钙、磷、锌。还要注意给小胖孩减肥,过胖也会影响身高。

     2.每天必须户外活动1小时。

     婴幼儿可做主动或被动体操;学龄儿童可做向上跳的运动,如跳皮筋、踢毽和各种球类;青少年可做跳高等弹跳运动及全身性运动,如篮球、排球等。而举重、杠铃、铅球、铁饼等负重训练,18岁前最好别练。

     3.晚上10点前睡觉。

     生长激素在夜间深睡眠时分泌达高峰。3—6岁儿童要每天睡10—12小时;小学生、初中生9—10小时;高中生每天8—9小时。为了尽快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最好让孩子晚上10点之前入睡。

     4.尽量少蹲着。

     蹲着玩会导致腿部血液循环不畅、骨骼向外弯曲。坐椅子上时让后背靠紧椅子背,这样的姿势有利于脊柱保持挺直。

     5.衣袜宽松点。

     衣服太紧会影响血液循环,特别是紧紧箍住脚踝、穿脱都困难的袜子,会影响腿部的血液循环,不利于长高。

     6.别迷信增高补品。

     现在所谓增高助长的医保用品“遍地开花”,千万不可盲目使用,如果骨龄已经成熟,用了也不会有效果,如果还处于青春发育期,滥用这些保健药物可能导致性早熟,反而不利于长高。

     六类运动帮着长个

     陆一帆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未成年时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不但有助长个,还能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对营养的吸收,提高骨细胞的生长能力。陆一帆推荐了几种能助孩子长高的常见运动。

     1.慢跑。

     慢跑10分钟,做柔韧训练和放松训练20分钟,包括劈腿、前后弯腰、抖动身体等,可以加速身体代谢,提升机体各种生理能力,有助孩子长高。

     2.跳跃训练。

     可以让孩子练习跳跃训练,每天200次以上,比如跳起摸高,双脚跳起、单脚跳起轮流做,尽可能跳得更高。跑步和跳跃属于负重运动,可以起到刺激下肢骺软骨增生的作用,但最好配合一些全身性运动。

     跳跃容易影响脚的发育,对膝关节和踝关节冲击较大,要穿有弹性的鞋子,保护关节。5~10岁的孩子可选择跳绳,耗时少但耗能大,能刺激骨质,促进骨骼生长、消耗多余脂肪,提高平衡感和反应力。

     3.游泳。

     游泳时,蹬腿和伸展脊柱的动作以及水的浮力,对脊柱骨、四肢骨的增长都是非常有利的。4~8岁的孩子就可以学习游泳了。

     4.引体向上。

     可以起到拉伸脊柱的作用,促使脊柱骨的增生。也可在单杠上悬垂,每次坚持20~30秒。

     5.球类运动。

     篮球、排球、羽毛球等都是很好的全身性运动。球类运动对孩子来说基本不会有运动过量的风险,只要保证第二天不会太过劳累就可以。运动后要有放松练习,比如慢跑一会儿,运动中要注意补水。

     6.牵拉运动。

     可以父母双方一人握住双手,另一人抓住双脚,同时向相反方向轻轻牵拉身体,每次20秒。▲

     版权信息: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有内容合作事宜,请联系生命君。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