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人性格地图”之西北篇,你的省份是啥性格?
2015/5/5 生命时报

    

     【导读】

     西北五省,占据着1/3的国土,却居住着不足1/10的人口。这里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有金戈铁马下茫茫的戈壁,还有黄土高坡上嘹亮的歌声,更有五千年风沙下中华历史的痕迹。

     丰富的自然景观和长久的历史沉淀,给这里的人打上深深的性格烙印。《生命时报》特邀陕西省心理学会理事长、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王淑兰,带你一起去感受西北人的性格特点。

    

     生命时报记者 王黎洋

     陕13朝古都,倔强王者风

     从秦皇汉武到唐宗武周,西安(长安)一直是中国的中心。特别是在中华文明最繁荣富强的汉唐,长安是公认的世界之都。三千年的古都、五千年的黄河文化,给陕西人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华夏文明印记。

     陕西人自信却不自满,大气而不傲气,骨子里透出一股直爽来。从某种程度说,陕西人的这股直爽劲儿,代表了西北五省人的总体性格。

     陕北的黄土高坡孕育了奔放的信天游;苍茫的秦岭蕴藏着丰富的物产资源,也是中国南北方分界线,让陕西人更加包容;关中的八百里秦川,早在战国时代因韩国渠的竣工,成为秦帝国的粮仓,如今也依然养育着3700万三秦人民,给陕西人输送安全感;陕南盆地的秀美,使得这里的人性格丰富而细腻。

     这种包容、自信、执着的性格养育出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等一大批文学家。他们不仅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文学人物,也让所有中华儿女产生共鸣。

     走进新时代,海洋文化的盛行、东南沿海的率先发展,使得以西安为核心的大陆文化日渐式微,这种衰落让不少陕西人在自信之余常感困惑。他们不愿放下高贵的王者风范,却始终难以走出巨大的心理反差,外在表现就是好面子,有时显得傲慢。

     适度焦虑能激励人奋进,但过度焦虑却会使精神压力增大,导致效率低下、人际关系不佳,还会让免疫力降低,增加糖尿病、高血压和癌症的发病率。

     建议:

     当代陕西人少些攀比,尤其不要被“卑慢”心态(内心不自信,表现出来的却是傲慢)所控制。不因自己辉煌的历史而骄傲,也不因如今一时的滞后而垂头丧气,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甘古之边关,保守但拼搏

     狭长的甘肃是自然风光最丰富的省份:从沙漠到草原、从森林到高原、从盆地到丹霞,应有尽有。从敦煌出发,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东,车的右边是皑皑雪山,左边却是苍茫戈壁,让人心都醉了。

     这片土地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结合点,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千年战乱让陇原人民渴望稳定的生活,造就了甘肃人保守又好客、爽朗又渴望拼搏的个性。

     甘肃的河西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物产不太丰富,使得这里的人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因此他们很能吃苦,更懂得读书的重要性。甘肃中部的会宁县是鼎鼎有名的状元之乡,就与这种忧患意识和吃苦精神有关。

     穷则思变,比起西北其他地区的居民,甘肃人不守故土,更渴望外出开疆拓土,努力拼搏一番。战乱年代,不少甘肃人“走西口”去新疆发展,如今又有一大批人“东进”,成就了不少企业家。但相比之下,省会兰州被母亲河所环抱,当地人就相对保守,宁愿守着父母长辈,相持一生。

     豪爽的甘肃人每逢有客必喝酒,而且不醉不归。喝到夜半散席,再出来要一碗牛肉面,胃是从酒精的浸泡中解脱了,却又多了消化的负担,血糖也骤然飙升。

     建议:

     甘肃人不妨把豪爽劲儿换个地方,少喝酒,尤其别因为朋友的劝说就闷头猛喝。感情固然重要,但健康更不能忽视。

     宁塞外江南,闲适图安逸

     宁夏号称“塞外江南”,物产丰富。说起宁夏的历史,就不得不提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赫赫有名的西夏了。两宋时期,西夏从一个边陲小国,扩张到与宋、辽、金相抗衡的国家。但大多数时候,宁夏人始终在宁夏平原上偏安一隅,没有太大的野心,似乎也没有多少“存在感”。

     宁夏人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平和安逸,过着自己的小日子,追求让自己舒心的生活。早上喝碗羊杂汤,然后悠闲地去工作;晚上漫步在街头,喝啤酒、吃羊肉串,一切压力都不复存在。

     这种安逸的生活态度恰恰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居民所欠缺的。宁夏是回族聚居区,他们友善互助、诚实守信、性子耿直,做生意守规矩、重信誉,在西北乃至全国都有不错的口碑。

     宁夏作为最小的自治区,还不如重庆一市的面积大,加上性格追求安逸,物产相对不足,使得发展较缓慢。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让自己静下心来的理由和方法,是宁夏人最值得称道与学习的地方。

     建议:

     在北上广深疲于奔命的人们,何不学学宁夏人,下班后甩掉领带,去江边、公园走一走,闻一闻空气里的味道,体验你脚下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当然,宁夏人也要适度放下安逸,多一分拼搏精神,才能让生活更充实。

     青三江源头,包容而善良

     青海境内的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孕育了两大母亲河,奔向东南亚的澜沧江也发源于这里。青海是知名的三江源头,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区区600万人口,却居住着回、藏等多个少数民族,塑造了当地人包容、善良的性格特点,同时兼具西北诸省人的神韵。

     省会西宁往西不到100公里就是日月山。1000多年前,文成公主经此入藏,成就一段汉藏联姻、相互包容的佳话,更将农耕民族和畜牧民族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使得大多数青海人内心包容、善良厚道、热情好客。

     这里还深受藏传佛教思维的影响,有着来自五湖四海、说着不同口音的游人,西宁堪称“中华方言博物馆”。正因如此,忠诚、平和等基因融入了青海人的血液中。所以,青海人善良温和,不太爱争强好胜。

     建议:

     但一些青海男性嫉恶如仇、仗义执言、不拐弯抹角,偶尔会有好大喜功的现象。建议这部分人最好放下面子,办不到的事别应承,遇到困难学会求助。

     新民族交融,热情又好客

     准噶尔的大草原、天山的雪水、塔克拉玛干的沙漠……新疆是一片来了就会爱上的土地。

     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融合的地带。解放后,大批内地居民随生产建设兵团迁居宝地,使得边疆文化、多民族文化、移民文化和兵团文化在这里交融。新疆的原住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后来迁居的人很容易与他们打成一片。

     如今的新疆人,总体性格憨直、为人大方、开朗直率、不爱贪小便宜,各民族都是兄弟姐妹。茅盾先生的名篇《白杨礼赞》中这样写道:“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用来形容新疆人应该是贴切的。

     建议:

     从另一个角度看,新疆地广人稀,城市间的距离太长,生活节奏相对较

     慢,所以有些人的时间观念不是很强。这种慢悠悠的生活让新疆人活得潇洒,不至于疲于奔命,对生活抱有乐观态度,面对困难不抛弃、不放弃。但同时,部分人可能因努力不到位而留下人生遗憾,因此该拼搏时还得拼。▲

     版权信息: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有内容合作事宜,请联系生命君。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