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骗你,这是一篇拯救全人类的文章……
2015/11/18 生命时报

    

     “超级细菌来了!” 日前,英国《科学报告》期刊刊登了一项研究,广东药学院副教授姚振江的研究团队,在广州地铁的扶手、座椅、售票机、自动扶梯等触摸式地点,都发现了“超级细菌”,多种常用抗生素对其无效。

     这时,很多人的反应是这样的:

    

     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的报告指出,感染某些耐药性病原体(如超级细菌)后,患者死亡率会增大约50%,而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看来,抗生素耐药是这场危机的源头所在。

    

     在12个国家接受调查的约1万人中,64%的受访者认为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感冒和流感,尽管事实上抗生素对病毒毫无作用;32%的受访者认为一旦感觉好些便可停止服用抗生素,不用完成规定的疗程。

     受访专家:

     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肖永红

     北京大学药理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赵彩芸

     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 冀连梅

     抗生素耐药有多可怕

     中国:每年有超过8万人死于耐药感染。据英国抗菌药物耐药评估委员会估计,如果目前的情况不能得到改善,到2050年,中国将有100万人、全球将有1000万人遭遇抗菌素耐药问题,造成的损失达100万亿美元。

     美国:2013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抗生素耐药威胁美国,2013》指出,每年至少有200万美国人感染耐药菌,2.3万人直接因此死亡。2014年9月,美国公布了一项为期五年的国家战略,要求加紧解决抗生素耐药问题。

     澳大利亚:2013年7月,澳大利亚政府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发布应对抗生素耐药威胁的报告,提到自20世纪60年代后,除了环脂肽类外,至今没有发现或人工合成新种类的抗生素。也就是说,近50年来,我们几乎没有新型抗生素可用。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14个国家进行调查研究后公布《抗菌药耐药:全球监测报告》,其中明确指出,血液感染、腹泻、肺炎、尿道感染、淋病等7种常见病对抗生素的耐药最为普遍

     防耐药,避开5大误区

     误区1提前服,防感染很多人在感冒、腹泻时会自行吃抗生素,觉得这样能预防感染。在临床,某些外科手术确实会提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但使用的前提是符合相应的指征,例如进行了某些腔道手术,患者是糖尿病人或身体虚弱的老人等。

     感冒多是病毒感染,造成腹泻的原因也很多,大多不需要用抗生素;即使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也未必人人需要用。

     此外,已经有研究表明,事先口服抗生素并不能预防细菌感染。面积较小的皮肤切口感染不要急着用药,如果不能通过身体免疫能力康复,再遵医嘱使用也不晚。

     误区2用广谱,更放心有人认为,广谱抗生素能对付的细菌种类多,杀伤范围大,效果肯定更好。

     事实上,应对细菌感染如同打仗,用广谱抗生素是狂轰滥炸,用窄谱抗生素则是针对性打击。

     体内的细菌并不是都有害,例如我们没生病时,体内也有大肠杆菌,如果乱用广谱抗菌药,容易破坏人体内环境,造成真菌感染等二重感染。

     误区3越高级,越有效所谓“高级”抗生素,是对抗生素的新旧、价格而言,并非对某种感染更有效。

     例如老牌药红霉素,价格便宜,对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相对较新、价格较高的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类病就不如红霉素。

     盲目用“更高级”的抗生素,不仅易引起耐药,还可能在今后出现较严重的细菌感染时无药可用。

     误区4先输液,见效快生病时,许多患者不吃药,却急着打针,认为这样见效快。其实,抗生素起效本身与给药途径的关系不大。

     每天口服抗生素2~3次,能维持1天内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门诊输液大多每天1次,未必能达到这种效果。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还可能引起感染和不良反应。

     误区5减药量,防耐药根据感染情况的不同,抗生素需要使用的时间长短也有区别。许多病人只服用了几天,认为感染症状没了,就自己停药。这会让还未完全“消灭”的病菌有重新繁殖的机会,一旦病情反复,就需要用更强的药。

     最好的预防耐药发生的方法是,在用药前咨询医生,确定是否需要用抗生素,再遵医嘱用完疗程。

     别把抗生素叫成消炎药

     虽然不少人已经知道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但仍有很多人把阿莫西林、头孢等抗生素当成包治百病的灵药。这其中的祸根,多是因为大家把“抗生素”叫成了“消炎药”。

    

     医生的一句“有炎症”不是对疾病给出的诊断,只是描述红、肿、热、痛的症状。

     炎症大致可分为无菌性炎症(如关节炎)和感染性炎症(又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指出具体病因以及受损部位的陈述才是明确的诊断,比如“细菌性肺炎”明确了病因是“细菌性的”,给出了受损害部位是在“肺部”,而不是其他的部位。

     甚至更细一点,不同的感染菌和感染部位也对应着不同的抗生素,同时还要针对个体调整。

     冀连梅告诉记者,在她读过的所有专业类的医药书里,没有任何一本书会把抗生素叫成消炎药,正确的叫法都是抗菌药物,起的作用是对抗感染,而且是对抗由于细菌或者支原体等抗生素敏感菌引起的特定感染

     消炎的结果是伴随着抗生素与敏感菌斗争并且取得胜利而来的。如果炎症不是敏感菌引发的,用了抗生素也起不到消炎的作用。

     临床上,通常把两类药叫做消炎药:一类是激素,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另一类是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等。

     但请注意,

     对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人来说,可的松类激素是我们人体可以自己分泌的,感冒等引起的嗓子发炎不需要额外用消炎药,好好休息,提高免疫力,就可以自愈。

     免疫系统异常者有时为了控制炎症会用消炎药,但也要区分不同的炎症部位来选用。例如过敏性鼻炎,常选用激素类鼻喷雾剂,关节炎则会选消炎止痛的布洛芬。

     从源头上纠正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应该从为抗生素正名开始。除了提醒患者遵医嘱用抗生素,还要呼吁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解释抗生素时,别再把它们叫成消炎药。▲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获取授权。

     觉得不错,动动手指给生命君点个赞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